•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08:00:05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美术馆中陶器展品美学方向的研究,得到艺术本质始于潜意识说的结论。

    【关键词】艺术本质观;潜意识说;武汉美术馆;陶器

    对于艺术的本质,我的观点是:“艺术的本质来自于潜意识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来自于人性中对愉悦的探求;更来自于血液深处对灵魂的召唤。”论据如下:

    首先,艺术本质的研究一直有着很多的观点和学说,然而我认为虽然这些学说的观点都有很多让人认同的地方,但是却都不完备。

    一、模仿说

    模仿说之所以成为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本质论,是因为它将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是一种表达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种想法的理论,这种理论让艺术品更加的切近自然,也为欣赏者能从作品中找寻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种观点只是把艺术的本质限制在模仿世界这个框架内,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艺术本身的审美感受。尤其是达尔文,他反对机械地模仿,而要求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悟理性的面对自己的作品,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境。这种观点正是对模仿说的有力反证。

    模仿说之所以产生缺陷,是因为它忽视了人的主观性,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人主观意识的客观反映。因此说:“艺术是潜意识中对美得向往,并进行客观的、能动的表达”。

    二、劳动说

    这是中国迄今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起源论。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在劳动中发生发展的。

    这种学说的确是有它的正确性,劳动的确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能称为艺术,这只是一种为了增加收益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合作行为。如果这也称之为艺术,那就太过于理性了。例如劳动号子只是利用了艺术中音乐的一种功效而产生的,如果说因为这一种功效就能产生整个艺术,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确都有着大量的劳动生产的印记,但是劳动并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也有很多其他的社会活动,而这些社会活动和艺术的发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的起源不能仅仅是劳动。最后,原始社会温饱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仍愿意花费时间在器具上绘制花纹、雕刻图案,这种行为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并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为不能称之为劳动。

    综上所诉,劳动说有着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过于理智。艺术的起源更应该从心理学上感性的出发,注重人性的追求。就如那些器具上的图案,那应该是原始人类为了表达某种愿望和满足某种感受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更多的是满足一种悦己的行为,因此说:艺术来自于人性中对愉悦的探求。

    三、潜意识说

    这是我的观点的一个原始论点。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人的性本能受到压抑后为求得心理平衡而营造出的一个替代性的虚幻世界。

    这种学说合理性在于从人类意识的深层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原初动力。但是却太过纠结与一个“性”字,弗洛伊德认为:因为现实社会人伦道德等各方面的约束,人的性冲动不能得到发泄而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人们是为了调节才发明和创造艺术的。首先在早期的原始社会,道德法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人的性冲动并不能存在于压抑的状态,而此时的艺术已经出现。其次很多原始器具上的装饰文案,例如著名的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或武汉美术馆展出的各种陶器,器具上的纹案有花纹有水纹或者各种线条纹,但是这些纹案都大方、纯洁地找不到一丝性发泄的影子。最后,弗洛伊德把艺术定性为一种白日梦的状态,是因为现实不能得到满足而创作了一个替代的世界以发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我想: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生活的都灰暗无比。其次优秀的艺术家思维都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所以容易跳跃性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这只是艺术家的一种共性,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能作为艺术起源的依据。

    因此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的局限性在于艺术虽然的确是应该起源于一种意识,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性”。而应该往灵魂的更深处寻找原因,即:艺术来自于血液深处对灵魂的召唤。

    通过和几个传统的学说的比较,证实了我的观点,那便是“艺术的本质来自于潜意识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来自于人性中对愉悦的探求;更来自于血液深处对灵魂的召唤。”

    其次从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上我的观点也能得到很好的证实。

    陶器产生于原始社会,远在一万年前,便已发明了制陶技术。六千年前出现了彩陶,半坡、庙底沟都出土过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彩陶制品。即使到了奴隶社会时期,虽然青铜已经出现,但是因为其造价昂贵,只能供给贵族使用。而陶器因为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仍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普极品。所以说陶器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期间,都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用品。可是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瘠,教育水平不完备。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其温饱问题,因此生活用品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它的实用性。而制造者们在满足了器具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要对它进行美得加工行为。这种加工行为并不能增加实用的功效,可是却要花费时间和物力来制作。制作者们即使在温饱问题不能得到满足的同时仍然愿意花费时间和物力来增加它的美观性,追究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便是:这种行为的目的直接来自于人们潜意识中对艺术的喜好和追求。他们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美观,希望作品能更好的代表自身的工艺和制作水平。于是,他们开始花时间精致自己的作品,目的是为了让作品达到自己的审美要求,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是从心理学角度考虑的。

    其次,从经济学方面来看,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期间,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专门制造陶器的手工业者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物力来美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除了自发性地产生于对美好事物的喜好和追求的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贩卖额。同样的一种商品,如何让它超过别家的商品,让人们都愿意来购买呢?于是手工业者们开始包装自己的商品,使它更美观,更能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渐渐的这种装饰性的行为得到了推广,艺术形式渐渐完善,最终形成艺术品。因此说,手工业者们通过艺术性的行为装饰商品,以获得更多的贩卖额,这种行为正是迎合了消费者们对于艺术的喜好、迎合了市场需求。这其中所说的消费者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别,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那些更美观、更能让人赏心悦目的商品,这便是归咎于人类潜意识中那种懵懂的对于艺术的向往。

    综上所述,艺术起源于人的潜意识。在人类文明还不发达,教育不完善,文字还没有形成行的时期,人们已经出于一种本能地装饰起各种器具。陶器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包括壁画、漆器、骨器等都表现出我们的祖先对于艺术的热爱,这种热爱不是通过系统的教育习得,也不是权利的象征,只是人类对于自身心境的一种原始探究,它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

    参考文献:

    [1]张黔主编:《艺术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赫拉克利特:《艺术摹仿自然》

    [3]郑元者:《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问题》(OL)http://wenku.baidu.com/view/aa0f1692daef5ef7ba0d3cf8.html

    推荐访问:召唤 深处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