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初中教学课堂中历史意识的培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07:40:02 点击:

    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以普及历史常识,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基本特点。

    “基础性”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的历史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任务,可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缺乏对历史意识的重视,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历史意识?目前学术界没有权威定论,我认为历史意识是人们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洞察,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凝聚、升华而成的内在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可以使学生建立文化上、种族上的归属感,塑造民族文化性格、民族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史学的最基础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

    1.唯物史观中社会进步的理论。社会历史发展有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历史教学中贯彻这种观念。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原则。如讲七上《夏商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时,要讲清奴隶社会有压迫、有奴役、有贫富分化等,可是为什么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更加进步,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变革,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下一个更加进步的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同样《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引起了“千耦齐耘”到“个体农耕”的变化,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作用的结果。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如分析刘邦打败项羽的原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岳飞抗金胜利的原因、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时都有涉及。

    分析刘邦在楚汉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时,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分析贞观之治原因时,“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时,“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技术、经验,南方人们辛勤劳动”使南方经济发展起来;在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岳飞抗金胜利的原因时,都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这些都是唯物史观赋予我们的历史意识,是要内化成学生历史思维方式的东西。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论是中国史学的一大原则

    在这一思想下,凡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上就加以肯定,凡是分裂国家的就是民族罪人。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如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武则天、成吉思汗、康熙皇帝等,因为他们的成就中最主要的是对我们建立、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还有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我们都把他们奉为民族英雄。对他们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他们是民族功臣。凡是分裂祖国的行为,就加以否定,认为他们是民族罪人,如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洪承畴、汪精卫、他们出卖民族利益,投敌卖国,他们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管他们做过什么,我们对他们的评价也是负面的。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作为我国历史上另一原则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有汉族,还有蒙古、满族、藏族、维吾尔、回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他们的英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是我们的民族认同。他们和汉族的关系是民族关系,评价民族人物时要遵循民族大家庭原则。如我们评价宋辽战争、宋金战争、宋元战争的性质,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之争,而不是侵略反侵略的战争,所以,岳飞、文天祥都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抗金将领、抗元将领,或者叫抗金英雄、抗元英雄。评价历史人物、分析战争性质时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这是目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要求我们形成的历史意识。

    中学历史教师充分利用历史课堂,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在历史知识方面:把握历史人物,把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积累历史连续性知识;把握历史概念。在能力与方法方面: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认识方法,培养历史学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历史意识最重要的作用。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法的核心范畴,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教师必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贯彻历史意识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而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推荐访问:课堂 意识 初中 培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