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历史教学中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6 18:35:04 点击:

    摘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如何令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学到科学知识,又保持相对持久的求知欲,本文认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才能把学生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稳定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科学性 趣味性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同时,学史使人明智,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不认真学习,突出地表现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有的学生无精打采,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有的学生甚至忙于做别的事情,全然不顾老师的辛苦讲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究其原因,有“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因素,除了学生认为它是无关重要的“副科”或其他个人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影响外,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授课时生吞活剥,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性,不注重趣味性,或只重趣味性而不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前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引不起任何情感思想共鸣;后者是即使引起共鸣,也会导致主次倒置。教学中,科学性与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乐趣。若同时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从客观上讲,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在主观上将这两者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十分困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下功夫。下面笔者仅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浅谈教学实践中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有效做法。

    一、教师必须先深入备课。钻研教材,驾驭教学参考书,设计出既科学又生动的教案。

    历史教材本身就丰富多彩,每个历史事件及每位历史人物的经历都各具特色。如历史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及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认同心理;“成者王,败者寇”的功过得失与风云变幻;入侵者的丑恶本质与抵抗者的民族正气,等等。教师该如何把这些历史观点思想与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的内在联系有理有机地结合?它必须是在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之后,再把自己在教学中所体验的爱憎情感,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生动有力的例子,匠心独具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发兴趣,产生共鸣。

    例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即堂演示。先让学生按要求预习,了解事件的大概,然后在课堂上让其分成几个方面的代表。如可分为中共、国民党、日本、美国、中国人民、蒋介石本人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的做法,演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将会具有的情感体验,如社会责任,民族责任,甚至反证助纣为虐者的目的和居心。可以说是将历史重演,让学生在各自扮演的角色中感悟历史。那么,教师在这场编演的戏中扮演何种角色呢?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这几个方面的人物情感加以分析,使自己的情感融入真实的历史中,从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中共采取和平解决此事的前因后果,美日的用心,蒋介石本人的意图,等等,还要把学生超出教学范围的想法加以归纳,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坚决否定,把这堂激烈的课堂讨论引回到需要掌握的教学上来。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则要求对教材的熟悉和掌握、对课堂教学技术驾驭均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二、教师要在教学中锐意进取。博采各家之长,刻苦锤炼教学语亩。

    “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有了广博深厚的知识积累还须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精练的语言,使历史知识更形象生动,使学生精神振奋,促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讲述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资金、劳动力、原料、市场时,笔者使用了以下方法:资金为先决条件,所谓“NO MONEY NOTALK”。有了资金后,就“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以购买劳动力。要生产,必须有原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有市场,“要想挣钱,请替产品找个好市场”(套用一流行的广告用语)。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又经典的熟语,把深刻的历史知识点巧妙地阐释给学生,方便其理解与记忆。如此一来,学生既有了兴趣,又记住了系统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注意自身语言的使用外,还可以采用他人的教学语言。正所谓教无定性。教师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有一次,笔者在一本教学书中看到一位教师用谐音去记一个年份:1818年5月5日,它是马克思的出生年月。那个教师很有趣地把打巴掌的动作与反应联系起来:一巴一巴,呜……呜……,既形象贴切又趣味盎然。于是,笔者把它记下来,运用于教学上,果然收效奇佳。当然,有些方法别人用得恰当而自己用则未必尽然。故教师须带着审慎的态度,用科学的尺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选择地插入真实的历史故事或有引导作用的例子。

    教师在课堂上插入小故事,最具科学性。因故事本身已带有趣味性,有时还带有虚构的成分。而历史教学必须是真实的,必须还原历史。

    如讲“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讲出各自所知道的与此有关的历史故事。因同学们基本都看过电视剧《封神榜》,听过一些传说,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笔者用谈话法讲述本课,引导学生讨论“夏、商、周的更替”原因,同时指出电视的文艺作品和真实历史的不同,不能相混淆。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得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另外,教师在穿插历史故事时切记选择有助于教学的而非哗众取宠的故事,插入的例子也必须是有助于教学的经典案例。

    如在讲香港岛的割让问题时,一个思维的跃动,笔者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香港昔日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穷渔港,而今却为一名闻于世的大都市,这样说来真该谢谢英国,是她令香港在祖国的怀抱以外璀璨夺目,是吗?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反应居然不是谴责英国的侵略行径,反而是答之以肯定,还把深圳与香港相提并论。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典型代表,既迟且效果远没香港瞩目。面对这种反应,笔者始料不及,深感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必须将学生这种错误的看法纠正过来,指出其只看到经济发展的一面而没看到列强侵占我国土并据为己有的强盗行为的恶劣本性的一面。笔者当时想如果单讲理论,讲民族主义听起来会枯燥且学生不易接受,于是讲了一个故事来加以论证:有户人家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生活贫困。某日一浑身珠宝的强盗诱拐一儿,另一儿不为其钱财所动。若干年后,被拐之儿腰缠万贯而归且颇以认了一富有者为父而荣。在家之儿虽不富裕但稍有余,他对其兄弟毫无羡慕之情仅以兄弟之礼待之。村人皆责前者的认贼作父而赞后者的自食其力。听

    完此故事,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想,终于明白了笔者所要表达的道理。

    四、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体现趣味性。

    制作课件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是大量阅读有关资料,找寻各方面的图表和图片,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制作好课件。例如:讲“新航路开辟”时提到开辟的过程,课文中介绍得较简单。为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以幻灯播放和视频模式介绍哥伦布与麦哲伦的基本资料及航海过程,穿插进课文中未详细提到的关于他们探险的事迹,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同时,感知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堂上同学们学得很有兴趣,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二是运用易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文中所讲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或以表演的形式演绎课文内容,这样课文重点内容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三是精心设计课件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用不同的着色标明重点,引人注目,强化记忆。

    用HTV、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将夏、商、周这些教学内容制作成HTV时,应该用人物去表现禹如何拥有特权,他的儿子如何破坏禅让制,自立为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同时也应简单地介绍一下夏朝的国家机器;在讲述商朝的建立及盘庚迁殷这部分内容时都是涉及用人物去显现故事情节的问题;其他像甲骨文、青铜器可以用考古发掘的实物图像加以说明:人殉和人祭这部分内容可利用遗址及仿真的方法来制作HTV。当然,关于历史人物的展现可采用卡通的形式或让真人扮演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中国古代文学、诗歌、戏曲艺术时,同学们普遍反映课文中的诗人多,不好记,笔者在课堂上除了讲到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看图,加深印象外,还指导学生列表总结,教给学生可按“时代、诗人、主要特点、代表作或名句”等进行归纳。同学们经过列表填内容后,发现这样做果然好记多了,对初唐到晚唐的诗人有了一个完整的、有条有理的了解。同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古诗歌,结合相关的语文教学,体悟其语言艺术和意境之美,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集中到学习上来,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分析能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述之,学科中的趣味性并非外加的东西,而是融于科学文化知识之中的,缺少的只是主观的发现和提炼。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教案,既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又能使学生掌握到系统的科学知识。最好是做到“导而弗开,开而弗牵”,把学生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稳定兴趣,把教学中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历史教育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华南师范大学.

    [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趣味性 科学性 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