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6 18:30:05 点击:

    摘 要:“主体参与式”理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从知识建构、价值塑造、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导去探究“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依据“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综合运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系。

    关键词:主体参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138 — 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传承历史基本理论知识外,重点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主体参与式”教学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一)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主动、有明确目标和学习责任感的人,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程、基本内容、主要历史人物评价及其历史影响等知识,了解国情、国史。运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将引导学生将现有知识与新信息作有意义的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和系统,领会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向学生传授历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師教学全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新时代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将凝结在课堂内容中的道德准则、理想信念、审美意识和责任担当等精神文化内化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三)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能力的提升

    “纲要”课教学要形成一定的“主体参与”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适当引入社会思潮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学术界的多元观点和学术争鸣,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科学头脑、有创新精神、有创造能力、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

    二、“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意义

    (一)“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在教师的主导设计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参与为媒介,关注主体间的互动、互通、互学,达到传承知识、学习知识、创新知识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基于平等参与、平等学习、平等表达的原则,促进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主动介入教学过程的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信息和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自我学习的控制者,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

    (二)“主体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马克思指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2〕马克思从活动、实践、主体去理解人的本质,“有意识”说明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突出活动教学,充分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人本主义教学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教学”等思想,反映了他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罗杰斯教学理论的一个最核心的部分—人际关系学说。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和倾听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避免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

    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将学习看成是依据经验来创造意义。〔3〕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教师是课堂组织者、中介者、引导者,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应该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

    (三)构建“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主体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身心都在课堂中,适当缩短课堂讲授一般知识的时间,而是在学生充分准备知识的基础上对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感和价值感。

    2.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传统的“纲要”教学以教师、书本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资源,从而形成了教师是主体,教材是载体的局面。“主体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提升学生主体发展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3.有利于学生认同党和国家战略方针。中国的衰落屈辱史是从近代开始的,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但是均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近现代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主体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三、“主体参与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策略

    (一)基本特征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大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心理相对比较成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与能力更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转变被动接受说教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课堂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功的学习者。尊重学生并非课堂教学一味迎合学生,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实现能力素质的飞跃。

    2.强化教师主导作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并非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在主体参与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等,以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和自我创新,建构和创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启蒙和方法的传授,最终实现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和学习成果的有效对接。

    3.建构师生平等的关系。注重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相长是课堂师生互动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做发现学生创新潜能的伯乐,建立平等对话的互动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4〕接受性学习本质上是被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教学构建刺激与反应的模式,并加以反复训练,最终达到呈现刺激因素,学生就会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探究性学习本质上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指引,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成功的学习模式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学生的信念、思想、态度、价值观等也会影响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还需要情感引导和行为示范。“亲其师,信其道”是对情感积极影响教学的准确阐释。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能导致认知优化,促进认知深化,有利于认知内化,增进认知传递等。〔5〕

    2.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教学内容要以理论为本,逻辑严谨,说理明确。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主体参与式”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分析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教学内容在突出理论性和政治性之外,也要注重现实性。设计教学内容要彰显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和反映社会现实。

    3.课程设计的平等性和开放性

    每个时代的青年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设计课程要充分考虑新时代青年的需求,加以科学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多元、发散的时期,设计课程要给予学生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适当地赞美鼓励学生,因为“人性中最深切的实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7〕而不是“一刀切”“一言堂”,用权威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本策略

    1.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环节进行“纲要”课教学设计。教师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设计问题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问题要少而精,难易适度,不能为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更不能滥用问题。提出问题的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他们所发现、所关心的问题,经过整理分类形成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炼出课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案。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源于建构主义教学论、范例教学论和情景认知理论,以案为例,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纲要”课案例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搜集经典案例,教师指导学生对档案、文献、典籍、网络资源等相关资料进行裁选、分析、判断、取舍,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关键问题,教师运用相关原理深入分析,引導学生自然接受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案例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案例是具体的、特殊的,原理是一般的、普遍的,选择案例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二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即具备“例证功能”,通过分析案例能够使学生体会其中的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三是选择案例要具有时代性,案例除了紧密结合教材之外,不能过于陈旧,否则会让学生感觉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主要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纲要”课的特殊性,课内实践可以编辑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等历史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采取观看影音资料、听唱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词、编演历史话剧、拍摄短微视频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外实践主要采取实地参观、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主要利用红色文化、革命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公益机构和社区等资源,让学生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鲜活的社会生活中真正地体验历史、感受当下,最终铭记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大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李松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6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3〕盛群力,马兰主,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208.

    〔4〕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6.

    〔5〕李松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1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9.

    〔7〕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4.

    〔责任编辑:侯庆海〕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初探 纲要 中国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