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美国如何解读“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6 18:05:04 点击:

    [关键词]美国课标,罗斯福新政,核心目标,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7-0069-04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笔者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在课程标准“大萧条与二战”的前言部分,美国课标研制者阐述了他们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归纳起来有:

    首先,重视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精选历史课程的内容,挖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美国课标研制者认为:“这个时代(1929—1945)的参与者还健在,他们对灾难性的事件有着共同的记忆——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事件对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与过去产生联系。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前提,我们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探讨有关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外交政策,继续寻找核心价值等问题的机会。”

    其次,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了关注“大萧条和新政”的主要原因:第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所经历和征服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第二,大萧条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第三,有组织的劳工获得新权利;第四,新政时期的立法重塑了现代美国资本主义”。显然,“对于美国人生活的影响,大萧条同美国革命、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是一种深刻的经历,与进步主义相比,大萧条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变化更大。它还扩大了政府在资本主义救济方面的职责,使美国进入了温和式的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这些曾经在欧洲的工业化国家出现”。

    此外,它还界定本课题学生应该知道的历史内容,必须获取的历史理解力(Historical Un-derstandings),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思维能力(Historical Thinking)。“这个时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去检验学生的历史分析技能,诸如分析罗斯福的领导才能,结束大萧条的多种选择,新政影响妇女、少数族裔、劳工、儿童和其他群体的方式”。

    下面具体介绍“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这一主题的内容标准及思维能力标准:

    “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部分

    1.标准1:大萧条的原因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标准1A:学生理解1929的股市崩盘和大萧条的原因。

    年级与学生能力目标:

    9-12评价沃伦·哈定和柯立芝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他们对财富分配、投资和税收的影响。(分析多种因果关系)

    5-12分析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和影响(比较有冲突的历史叙述)

    5-12:评价大萧条的原因(分析多种因果联系)

    9-12:解释大萧条的全球背景,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原因。(评价历史学家之间的主要争论)

    7-12:探讨大萧条日益加重的原因,以及评价胡佛政府的回应。(就某件问题表明立场或行为方式)

    标准1B:学生理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生活是如何改变的。

    年级与学生能力目标:

    5-12:解释大萧条和沙尘暴对美国农场主、租户、佃农的影响。(分析多种因果联系)

    7-12:分析大萧条对工业和工人的影响,并且解释地方和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应对。(分析多种因果关系)

    7-12:分析大萧条对美国家庭和少数族裔、少数群体的影响(考虑多种视角)

    9-12:解释大萧条时期的艺术、文学、音乐等交化生活,并且评价政府在促进艺术方面发挥的作用。(运用视觉、文学、音乐资料)

    2.标准2:新政如何应对大萧条,改变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并建立了福利国家。

    标准2A:学生能够理解新政和罗斯福总统。

    年级与学生能力目标:

    5-12:比较罗斯福与胡佛的背景经历和领导才能。(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7-12:分析新政的早期阶段和进步主义之间的联系。(比较和对比不同的观念)

    9-12:比较新政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并且评价救济、恢复、改革措施的成败。

    7-12:分析1936年有助于罗斯福联盟建立的因素,并且解释其对随后几年选举的意义。(考察观念的影响)

    9-12:分析少数群体和妇女参与新政,以及新政对他们的影响。(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7-12:解释大萧条期间新政在环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且评价其在沙尘暴和田纳西流域等地方所取得的成功。(分析因果联系)

    标准2B:学生理解新政对工人和劳动运动的影响

    年级与学生能力目标:

    5-12:解释新政的立法和政策如何影响美国工人和劳动运动。(分析因果联系)

    7-12:解释劳动争取权利以及行业会员和产业工会之间的斗争。(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观点)

    7-12:评价劳工联盟对少数群体和妇女工人的立场态度。(考虑多种视角)

    9-12:解释新政对非工会工人的影响。(就某个问题表明立场或行为方式)

    标准2C:学生理解新政的反对声音、新政批评者的替代方案、新政的遗产。

    7-12:识别新政政策的主要反对者,并且评价他们的观点。(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9-12:解释最高法院判决新政早期的立法的理由,以及评价罗斯福政府对此的回应。(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观点)

    5-12:评价新政的意义和历史遗产。(评价一种决策的实施情况)

    “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1900—1945)部分

    标准3: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寻求和平与稳定

    标准3E:学生理解大萧条的原因和全球性后果。

    年级与学生能力目标:

    9-12:分析大萧条出现的金融,经济和社会原因,以及为什么它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分析多重因果关系)

    5-12:评价大萧条的人力成本,并且比较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和制度)

    9-12:分析大萧条影响非洲和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方式,以及它如何促成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分析因果联系)

    7-12:分析大萧条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影响西方工业发展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分析因果联系)

    5-12:描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庭、个人如何应对全球大萧条困境所做的努力。(运用数量分析)

    就上述内容而言,美国课标在“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学习目的、能力目标、研究视角、史学动态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第一,它有利于指导教学建构核心目标。

    课堂的核心目标指向历史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寻找与构建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是设计一节历史课的关键。美国课标研制者强调危机下政府角色的变化与重塑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等,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将这一课的核心目标设计为:在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进而体会:在危机中政府必须做些事情来鼓舞人们的信心,无论是通过直接救济,还是兴建大型工程。总之,政府应该让危机中的人们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这便是政府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干预的出发点。干预、解决危机需要政府拥有足够权力,但是,权力应该受到约束,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在制度框架内对新政发起挑战,迫使美国人对罗斯福的新政进行反思,避免了权力的滥用。显然这一核心目标的设计,拓宽了我们以经济史的视角看待罗斯福新政的狭小视野,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政府的职权问题。

    第二,它的“思维能力目标”设计更具层次性、操作性。

    美国课标详细阐述了历史思维能力所包括的类型,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设计出了相应的学段思维能力目标,从目标的操作层面来看,更具操作性。从上面的内容标准,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课标,将5—12年级的历史标准分为三个水平:第一层次是基本层次,适用于5—12年级的学生;第二层次是中级层次,适用于7—12年级的学生;第三层次是高级层次适用于9—12年级的学生。以“大萧条原因”为例,基本层次侧重于通过比较有冲突的历史叙述,分析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和影响。中级层次侧重于探讨大萧条日益加重的原因,以及评价胡佛政府的回应。而高级层次则要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解释大萧条的全球背景,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原因,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评价历史学家之间的主要争论。

    第三,它提倡多角度宽领域分析问题。

    首先,美国课标倡导“从下层看历史”,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审视历史。如关注妇女、劳工、少数族群、非工会工人等普罗大众对经济危机和新政的感受和体验。其次,它主张从环境史的视角看新政,如“解释大萧条期间新政在环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且评价其在沙尘暴和田纳西流域等地方所取得的成功”。此外,以全球史观审视大萧条的全球背景、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地,如亚非国家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关注了新政时期的艺术文化事业,如“解释大萧条时期的艺术、文学、音乐等文化生活,并且评价政府在促进艺术方面发挥的作用”。

    受此理念影响,美国历史教师大胆创新,其教学设计多元且富创意。如教学案例“歌曲中的美国大萧条”,它探究的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人们如何运用歌曲来表达他们的政治和社会观点。通过《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等歌曲史料,反映大危机对民众生活的沉重打击,对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危机的不满与抗议。而“通过电影理解大萧条”的案例,则借助大萧条时期的电影《铁拳男人》,讲述一个民间英雄布拉多克,一个为家庭而争取第二次机会拼搏的男人的故事,探讨大萧条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发生了哪些改变?不同的人又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此外,也有探讨“大萧条时期的家庭生活”“沙尘暴”“大萧条与艺术关系”等不同视角的案例。

    第四,它充分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成果。

    首先,历史无法割裂。课标注意到“罗斯福新政”与“进步主义”的历史联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兴起了一场影响广泛、历时很长的进步主义运动。运动的内容很广泛,比如经济改革,对垄断进行一定限制;政治改革,如颁布法律使罢工合法化;建立工伤补助、老年退休年金。这些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但它开了改革的先河,为日后新政的大规模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历史本身充满争论。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时期,一些保守派人士攻击“新政”是搞“社会主义”;美国最高法院两次判决新政的一些重大措施是“违宪”而加以废止;这引导我们在教学上,既让学生认识到新政的意义和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关注到新政时期的不同声音和批评意见。最后,把握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尤为重要。1929年的大萧条绝非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危机,它更是一种观念的危机。罗斯福新政是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分水岭,主要表现在: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国家职能的变化、普遍建立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等。

    总之,美国课标较好地发挥了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其最大的启示是:从公民教育和历史学的角度,清晰定位教学主题,明确该教学主题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基于“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重视课程设置与相应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模式之间的一致性;进而融入史学研究的成果,多角度、宽领域地研习历史。

    【责任编辑:全骜颉】

    推荐访问:罗斯福 美国 萧条 新政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