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以《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为例浅析中美战争电影价值观异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6 16:20:05 点击: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能够通过对影片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环境的设计使其价值观蕴含其中,并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战争电影的表现中,中美双方在人物情节上既有相似之处,却也体现出了两个民族在价值观念上的极大不同。本文试以两部典型的中美战争片《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为例,浅谈二者在电影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异同。

    【关键词】中美战争电影;文化传播;价值观比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电影院中观看一场电影不仅是休闲放松,更是在优秀影片的带动下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其间,电影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观看不同国家的电影则能通过对影片的比较中了解到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国家文化中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将国家利益和集体荣誉放在任何个人利益之前;美国文化则重视个体的人权和自由,明确个人的重要意义。这两种价值观的区别在战争题材相关的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与此同时,在不同价值观牵引下参与战争的中国和美国军人,却又能够在战争中表现出同样勇敢的精神和为祖国争取胜利的信念。

    一、中国式战争电影代表《集结号》

    冯小刚导演作品《集结号》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惨烈的战争中,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由于部队改了编号,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只为给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的战场遗址,终于在汶河修水利时发现了窑中的47具残骸,曾经的烈士们最终被追授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那些鲜活的影像也再一次刻入每个人的脑海。

    《集结号》可被视为中国“红色艺术”的典型,通过回溯20世纪以来的“红色记忆”,以我党我军在革命时期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热情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来教育社会。换言之,刻画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或战争影片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新一代主旋律艺术家试图在以一种新的审美条件下重现执政党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时的艰难经历。片中出现的英雄被赋予了光辉高大的形象,同时却又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在唯一的幸存者谷子地终于找到了他们的残骸之前,47人在战斗中牺牲却连应有的荣誉都没有得到,长埋于黄土之下,无人知晓姓名,这是这部影片中战士们的悲壮所在,表现出追回应得荣誉对于中国军人来说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中国军人对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的重视。因此,《集结号》可被视为中国式红色艺术在屏幕上表现的典型。

    二、体现美国文化及价值观的《拯救大兵瑞恩》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塑造了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也成为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该片描述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司令部得知美国人瑞恩一家已经有三个儿子阵亡,而这家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正在欧洲大陆战斗,生死不明。因此,盟军司令部立即命令由约翰·米勒上尉率领八名士兵组成小分队,深入敌后,而目的只有一个:把瑞恩从战场上安全带回到他母亲身边。

    影片从一开始就借用小分队的队员之口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八个人的生命营救一个人的命令是否合理?普遍的价值观是:在战场上,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几十倍的人,如果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换来更多的人活着,这就是士兵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部影片的争议之处就在于,这么多人去拯救一个大兵瑞恩,似乎完全违背了以上的原则。但其实不然。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着重描绘了米勒上尉拯救瑞恩的过程,想要体现和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给瑞恩的身份设置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与其他千千万万一同为国家而战的士兵们并无不同,这样的设置体现的导演在影片中所要展现战争中普通人的情感。面临残酷的战争,他们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通过影像描绘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传递的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与赞美。影片的立意及其叙事线索.是对一个有着深邃象征意义实体生命的拯救。为了这个普通人,美国人不惜付出数倍于此乃至更多的生命作为代价。在这一看似悖反的主体背后,表达和渲染了美利坚民族富于其自身的情感、精神、道德、伦理特色的文化理念。

    从《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中体现出的,是美利坚民族作为一个酷爱自由的民族,将自由视作其民族生命特质中最为浓重、最具特色要素的特征。拯救这个普通的士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保障这一生命幸存的同时,赋予他自由——生存的自由,体验亲情的自由,享受美好人生的自由。影片借此反映了整个美利坚民族强烈地渴望自由的共同心声,表现的是一种美国精神和梦想。尤其是当它以残酷的战争作为背景进行反衬时,我们从中所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同样是与对自由的憧憬相互依存的。它引发的关于“八人救一人”的争议、极富感染力的关于“生存价值”的道德论题正是这部影片的精华所在,这也是该片既叫座又叫好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拯救大兵瑞恩》还原了真实的战争,还原了真实的人,这种纪录片般的真实感震撼了观众。对战争细致、真实的描绘,演员对人物性格传神的刻画,加上自始至终洋溢的关于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渲染,成就了这部典型的美国战争电影。

    三、《集结号》与《拯救大兵瑞恩》中体现的价值观对比

    (一)忠于职守

    两部电影在“忠于职守”的观念上,表现出了相同的恪守职责的原则。从《集结号》中谷子地及其全连士兵誓死守卫据点,到《拯救大兵瑞恩》中所有士兵进行的“接力”只为保障瑞恩平安回到母亲身边,都是忠于职守观念的体现。二者之所以在忠于职守的观念上表现一致,更多取决于军事文化的价值观。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军事文化都强调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和指挥,做到令必行、禁必止,上传下达、上行下效。这些观念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被视为军人的天性和职责,所以两部影片在这一价值层面上具有了一致性。与此同时,这种忠于职守观念的最高体现,即为了完成任务和使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两部影片中也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两部影片都对士兵的牺牲做出了刻画,无论是《集结号》中为了坚守阵地而牺牲,还是《拯救大兵瑞恩》中为了能够让战友存活下去而牺牲,尽管二者为之牺牲的理由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任何一个人的牺牲都体现了尽忠职守这一原则和信念。

    (二)生存价值

    诚然,两部电影都表现出了对战争中的人独有的悲天悯人的旷世情怀。然而,相比较之下,二者在表现其生存价值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集结号》是一部成功地表述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影片。影片所传递的主要情感是:如果在战场上牺牲的人连一个牺牲的名誉都不能给予,对这47位烈士来说无异于生命的第二次死亡(即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消失)。所以,驱使谷子地寻找战友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他与战友的骨血情谊,更来自于对那些烈士人生价值的重新确认。《集结号》并没有过多叙述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更多地关注了烈士牺牲之后的意义,与中华民族对生存价值的观念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生存价值观是一种对 “舍生取义”精神的赞美和追求,体现在战争观上即表现出为了民族利益不惧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与中国的这一价值观不同的是,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创作的《拯救大兵瑞恩》所表达的核心理念不是为了去争夺某座桥梁,占据某个城市,攻克某座山峰——不是为了任何一个战场上的任务——却是为了去寻找和拯救一位母亲唯一的儿子。这是军方决定将瑞恩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找回来的原因。所以,在面对生命和道义的两难抉择上,美国生存价值观更看重的是生命,战争的结果往往退到了人性和生命的背后,位居次要。

    (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结号》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在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并且敌我差距悬殊,全连的人即使奋勇厮杀也很难取胜的情况下,谷子地却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撤退,理由是:没有听见集结号。没有集结号,便不允许撤退,无论是面对怎样的情况。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里,任何活动往往以集体为单位,个体要听从集体的指挥,凡事要从全局着眼,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个体利益,为了国家使命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中国电影一贯的表现手法,即以个人的牺牲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反观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则表现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观念,整部影片所要展现的,偏偏不是如何夺取战争胜利,而是如何保存个体的生命。这样影片就在战争的表层叙述形态下植入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即使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名士兵,也值得被人用生命去拯救。这体现出了美国价值观中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对个体自由的捍卫。因此,美国战争电影中往往强调“一条生命也是生命”,与中国电影强调的“千千万万条生命为了胜利而牺牲”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中,强调“任何人都属于集体”这样的包含关系,而美国文化价值却强调“有个人才有集体”这样的因果关系。对于集体和个人关系的不同侧重点,决定了二者在处理个人与集体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态度。

    总而言之,如果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叙事主题是为了让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惨烈的战争中活下来,那么,中国电影《集结号》的叙事主题则是为了让那些死去的普通士兵能够永生;如果说美国电影关注的是普通人存在的生命价值,那么,中国电影关注的则是普通人牺牲后的生命意义;美国电影是通过防止人的非自然死亡来强调生命的意义,中国电影则通过拒绝人的符号性死亡来强调人的精神价值。这既是两种战争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在两种文化上的不同侧重和体现。

    参考文献:

    [1]胡新颖.从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看美国文化及价值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

    [2]陈培湛.电影美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葛颖.电影阅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4]范志忠.世界电影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耳海.拯救大兵瑞恩:战争中的道德论题[J].军营文化天地,2004(4).

    [6]张英进.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文化工业与全球化策略[J].影视艺术,2005(11).

    [7]闻瑞东.中西视角下的两种战争叙事——《拯救大兵瑞恩》与《黄河绝恋》之比较[J].电影文学,2007(13).

    [8]马彦皎.从《拯救大兵瑞恩》和《集结号》的互文性看悲悯情怀的叙述[M].四川戏剧,2011(3).

    推荐访问:中美 异同 为例 大兵 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