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宝鸡市小麦赤霉病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6 02:15:02 点击:

    摘要 赤霉病是宝鸡市近2年来频发的小麦病害之一,对当地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宝鸡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对其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病因素;防治措施;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122-02

    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大发生年份,该病害能造成小麦10%~40%的产量损失。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严重减产,还会降低麦粒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其产生的多种毒素会引起人畜不孕不育,危及食品安全。宝鸡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小麦占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0%。原是条锈病、白粉病的重发区,近几年极端天气条件出现频繁,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和赤霉病由长江流域向黄淮麦区北移,多种病虫害并发的局面经常出现,赤霉病也成为常见病害之一,潜在威胁很大,突发的可能性逐年增大。因此,研究其发病因素,对开展赤霉病的防治工作很有意义。

    1 危害症状

    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菌源是禾谷镰孢菌,可以侵染小麦植株的各个部位,在小麦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可以发生,可引起苗枯、植株茎基部腐烂、秆腐和穗腐等,尤其以开花到灌浆期发病最重。在宝鸡市该病害主要侵染小麦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渐渐扩展到全穗,小穗枯黄[1]。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小麦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霉,这些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它们能随风雨飞溅、遇水流散,分生孢子能成为再次侵染源。空气干燥时发病部位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

    2 发病因素

    气候因素、品种因素、栽培因素、菌源量等都和宝鸡市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关系密切。 当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时间长、湿度大和雾霾天气都会使该病害流行。

    2.1 气候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雾霾日增多是导致赤霉病发病面积扩大的因素之一。宝鸡市4月年平均温度为9~20 ℃,5月年平均温度14~25 ℃ ,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当地小麦抽穗和开花期,气候条件和病害流行时需要的温度较吻合。春季气温7 ℃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或大于50%以上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 ℃时形成子囊孢子。 在2015年,宝鸡市在小麦扬花到灌浆期遭遇阴雨天气,未防病地块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赤霉病害。

    2.2 品种因素

    赤霉病为典型的气传病害,病害流行的有利因素之一是感病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 宝鸡市麦区分川塬灌区、塬区旱肥地和山区旱地,川塬灌区小麦主栽品种为小偃22和西农979,搭配种植西农223、武农986、陕麦139、西农889等;塬区旱肥地以种植小偃22为主,搭配种植西农822、西农9871等;山区旱地主要种植西农982、长旱58、长武521等。 这些品种除武农986赤霉病发生较轻,其他都为中感和高感赤霉病品种。一些颖壳较厚、晚熟、不耐肥的品种容易发生赤霉病。 2.3 栽培因素

    农民为了全苗,一贯追求大播量,造成后期田间郁闭。据2015年小麦秋播后调查,宝鸡市农户的播种量一般在187.5 kg/hm2,甚至有农户播种量达到262.5 kg/hm2。施用氮肥量过多,会造成小麦在中后期贪青晚熟、容易倒伏,田间荫蔽潮湿,加上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有可能加重赤霉病的发生。宝鸡市麦区地形复杂,川、塬、山地并存,小麦生育进程地区间、田块间、品种间差异较大,使得抽穗扬花期时间拉长,增加了赤霉病发生的可能性。

    2.4 机械收获

    在北方冬麦区赤霉病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小麦、玉米机械收获以后秸秆基本全部还田,使得田间菌源量逐年积累菌源充足。

    2.5 其他因素

    田间潮湿的田块利于禾谷镰孢菌侵染,在环境干燥时,病情受抑制,仅小穗枯黄。有些地处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3 防治措施

    3.1 遵循“防胜于治”的策略

    根据一周天气预报来预测当地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情况,若预报有连阴雨3 d以上,或是短时间内降水达到30 mm以上,就要选择在雨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对于往年发病较重地块,在第1次预防7 d后进行第2次预防。对于往年无病或发病较轻田块可预防1次。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以治,等发现穗子枯白时再喷药为时已晚[2-3]。

    3.2 选用耐病品种

    选用抗病、耐病、避病品种是很有效的防治措施。我国审定的第1个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是2009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据报道,近年来在发病较重的长江流域该品种抗性也有所降低。宝鸡市可引进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如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郑引1号,扬麦18等。陕西省审定品种中,西农88、西农881、优质早熟品种武农986等是比较耐病的品种。耐病品种除了本身抗性外,还要具备株高合适、抽穗一致、穗层整齐、花药残留时间短、灌浆速度快等农艺性状和生理特点。

    3.3 减少侵染源

    在宝鸡市,赤霉病真菌的寄主植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等作物。清除作物秸秆,或者在冬前进行深耕翻,可以有效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赤霉病真菌的寄生范围广,能侵染多种栽培的作物和野生植物,在多种植物的残体上都可以存活。建议在田间使用除草剂时,对地头杂草一并除[4]。

    3.4 栽培措施

    3.4.1 进行深耕灭茬。减少菌源的途径之一是深耕灭茬。宝鸡市多数农户近年来采取旋耕1遍就开始播种的方式,农技推广部门应大力宣传、适当补贴,改变当前不深耕只旋耕播种的方式。

    3.4.2 合理施用肥料。宝鸡市属于冬麦晚熟区,小麦生长期长,如果追肥过晚,小麦易贪青晚熟,田间的无效分蘖多、田间郁闭,延长病菌侵染的时间并且增加侵染机会。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或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倒伏和早衰,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3.4.3 适时适量播种。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半冬性品种:川道地区的小麦播种适期为10月5—10日,塬灌区10月1—5日,塬旱地9月28日至10月1日,丘陵山区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9月20—30日。偏春性品应严格控制播期,塬区播种适期在10月10日前后,川道在10月15日前后。在适墒、适宜播期内,川道地区的小麦播量为120~150 kg/hm2,塬区135~165 kg/hm2,丘陵山区150~195 kg/hm2。播期若受阴雨影响延迟,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播期每推迟3 d,需增加播量15 kg/hm2,播期推迟7 d以上,增加播量30 kg/hm2,以确保合理的群体结构。提倡一个自然村采用同一品种相同播期,以保证抽穗扬花期一致。

    3.5 药剂防治

    在宝鸡市的“一喷三防”技术体系中,小麦赤霉病以川塬灌区为重点,依据小麦抽穗期天气预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策略[5-6]。

    用药时期的选择会影响防治效果。在孕穗期或者是扬花末期用药或者是见到红色霉层后用药都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应在小麦扬花5%时进行防治。抽穗期有连阴雨时,喷药宁早毋晚。

    在药剂选用上可使用28% 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80%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1],明显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在使用时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子和上部叶片。使用常规喷雾器时对水450 kg/hm2,使用机动喷雾器对水225 kg/hm2喷雾。因喷雾器容量的限制,部分农户使用常规喷雾器时 用水量仅为225 kg/hm2,用水量少会影响到药效发挥。如果喷药后下雨,则雨后马上补喷。 若在小麦生长中后期赤霉病、麦蚜、粘虫混发,则用60%防霉宝1 050 g/hm2+10%抗蚜威150 g/hm2+40%毒死蜱450 mL/hm2进行防治,若同时追加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 ,防治效果更好。

    4 参考文献

    [1] 王清文,陆小成,张勇,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 2015,61(9): 8-9.

    [2] 辛一兰,陈金唤,严福祥,等.小麦赤霉病不同防治适期防效对比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 2015,61(8): 52-53.

    [3] 张俊文. 宝鸡市2015年小麦病虫害特点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0):78-79.

    [4] 刘庆宝.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5(10):40-41.

    [5] 陈维华,陈光明.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5):85-86.

    [6] 许卿.小麦抗赤霉病种植资源鉴定与评价[J].福建稻麦科技,2015,33(3):29-31.

    推荐访问:宝鸡市 赤霉病 发病 小麦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