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多彩的社团活动让传承民俗文化有形化的探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5 23:50:03 点击:

    摘 要: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本文结合实际探讨通过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社团活动;传承;民俗文化

    社团是一个具有制度规范性的,基于共同理念、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有内在部门及成员等元素及各元素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关系组成的,中职生社团活动是当前中职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些抽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校有90%左右的学生会在校期间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现在各学校普遍认识到社团在校园文化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大作用。民俗文化是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往往是以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式展现与传承的。学生社团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拓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使学生有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也使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发扬与传承。

    一、社团活动与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发组织而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社团可打破年级、专业以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是自主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影视等。目前,我校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场地、学生等资源,探讨开展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打造具有农村职校地方特色的“茶艺礼仪社”、“文体社”、“乡村家电维修服务社”等十多个社团。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我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广西桂剧,壮族三月三宝珠观庙会以及一些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如打醮祭祀、舞狮舞龙、舞鱼龙灯等。这些各种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 赋予浓郁民俗特色活动, 对于激发人们爱家乡、 爱祖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团活动对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分析

    民俗文化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礼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乃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整合和促进的作用。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这将对创建特色学校教育,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团活动注重民俗文化,有利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可见,大中小学在传承和吸纳地方民俗文化方面责无旁贷。而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社团活动发扬与传承民俗文化,学校可以改变以往 “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努力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教育。

    (二)社团活动学习民俗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

    民俗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生产、生活民俗,也包括岁时节日和人生礼仪民俗,还有信仰民俗和民间文学艺术等。民俗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内容。如黄姚“柚子灯节”、瑶族的调马舞、北陀的唢呐等,这些优秀的民俗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利于身心健康,不仅是昭平的自豪,也是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扬。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使学生充分认识本地的民俗文化特点,并深入参加到民俗文化的事业中去,吸收民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社团活动开展民俗文化,有利于发扬地方民俗文化的精髓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社团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并实践到地方民俗文化事项中去,使他们了解家乡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认识自己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仅对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家乡社会建设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某些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特长,从而为培养地方民俗文化的传人,培养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者、参与者,奠定较为广阔的人才基础。

    三、社团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

    (一)借助社团,师生采风,编写民俗文化校本教材

    昭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桂江中游的昭平县犹如镶嵌在广西东部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全县总人口39.2万,总面积3273平方公里,辖8镇9乡。昭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就是名人雅士云集之地。唐代著名大诗人李商隐、宋代著名将领杨文广、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近代孙中山及著名文化名人千家驹、何香凝、高士其、欧阳予倩等人均先后到这里畅游名川秀水,为这方水土增添了浑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量建筑、歌舞、民俗风情等,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社团活动过程中,师生们通过走村串寨,采访里老人、长者,听他们讲述里瑶族民间故事、相关传说、风俗习惯;走进里古镇黄姚,观看里黄姚古建筑,了解来历;聆听酒歌,挖掘童谣,记录歌词。通过“看、谈、演、记、录、选、编”的形式,遵循"扬弃"和"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最适宜学生学习的,独特而优秀的当地民俗文化筛选出来进行学习和融合,并对收集到的一些关民俗资料进行梳理。共整理、编辑了《走进瑶乡》、《走进黄姚古镇》、《走进桂江两岸》等关于昭平县民俗文化校本教材,并在社团活动中融入民俗的精髓。

    (二)借助社团,联系生活,让民俗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民俗知识贯穿进去,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民俗风情,让我县民俗文化与学科教学真正能融合渗透。如,在文体社团开展活动时,负责该社团的指导老师引入当地瑶族“调马”舞的教学,“调马”是流传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仙回瑶族乡的瑶族民间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当节庆丰收时,瑶胞们手持马、麒麟、凤凰等动物扮相,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舞蹈,意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融合民俗文化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十足,还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悟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三)借助社团,激情创作,让民俗传统与青春同行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我区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直抒心中的豪情壮志。如每年“三月三”山歌对唱、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舞鱼龙”节等这些民间活动,都是我县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学校都会安排社团成员参加,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之美,探寻生活中的哲理,感受生活跌宕起伏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要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要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它们,建立沟通联络的渠道,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并且,还要让学校与学校建立联系,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建立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联系,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系,互补长短。同时,我们在社团活动中把更多的民俗文化挖掘出来,让更多的民俗文化精髓能够被传承下去,从而不断升华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文化的性质与功能[J].哲学动态,1995(1).

    [2]马庚存.民俗文化传承与城市精神培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4(7).

    [3]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1).

    [4]張永旭.学科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2(1).

    [5]李启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利用例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学科),2003(1).

    [6]董马燕.关于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几点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4(4).

    推荐访问:社团活动 传承 多彩 民俗文化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