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广西文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5 23:50:03 点击:

    [摘要]广西文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广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曲艺,被誉为“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把广西文场引进高校声乐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术和能力,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加强地域特色教学,有助于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传播广西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西文场。

    [关键词]广西文场;声乐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5-0030-03

    广西文场是广西特有的曲艺品种,据文场专家李侃考证,乾隆末年,酷爱弹奏各种时兴小调的民间艺人王少昆从江浙一带来到桂林,有许多人跟他学弹唱,为了适应桂林地方听众,他们特意运用桂林方言来演唱,并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小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变,形成了一个新的曲种。“广西文场”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确定的名称,但它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传统文场曲目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创编的曲目。文场艺人通过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戏曲和曲艺表演形式,形成了广西文场的表演体系。把“广西文场”引进广西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丰富广西高校声乐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广西文场,在改革教学的同时传播广西文化,形成广西的文化自觉,提升广西的文化自信。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一)加强歌唱气息的平稳及吐字归音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时经常会出现气息过浅、气息不稳、气息短促甚至漏气的现象。声乐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多朗读歌词。朗读与歌唱都要求有气息的支持,但歌唱所要求的气息比朗读的气息更深、更饱满;朗读因为没有音高和旋律的出现,气息相对而言较平稳,学生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就比较容易找到气息平稳的感觉。

    广西文场作为一种说唱艺术,既有朗读性,又有歌唱性,很强调“说着唱”。“说着唱”不是指日常的自然说话状态,而是像说话那样自然的演唱,用歌声来表达情感,在气息的支持下既要唱声音更要唱韵味。国家级传承人陈秀芬说广西文场演唱的呼吸要求是“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她认为这句话对她的演唱气息是很有用的,因此在教唱文场时,也是这样去要求学生的气息。此外,她说:“在演唱之前,你要先(用桂林话)把它读出来,然后再唱……”可见“说着唱”对于演唱好广西文场是多么重要,同时,對我们歌唱气息的平稳起到很好的作用。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说话和唱歌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说话声音很好听,一到唱歌就模仿起一些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在基本功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变成了“包着唱”“窝着唱”,反而失去了自身好听的音色。 广西文场演唱的审美标准是“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为了改变学生这种“窝着唱”的错误状态,笔者通过教学生演唱广西文场,让学生更注重“说着唱”,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音和音量,而是更加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和声音线条的流畅。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气息比原来好很多,咬字不清晰的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加强演唱的韵味及情感的表达

    所谓“韵味”,是指自然含蓄、韵律呈现、节奏盎然,令人悠然神会,但绵绵不绝、余味无穷的审美境界。浓郁的韵味,显示了歌唱艺术多方位的音响效果,彰显了歌唱者的演唱功力。

    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教学,除了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向传统的戏曲和曲艺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族声乐的“灵魂”——韵味。郭兰英、王昆、王玉珍、李谷一等老一辈歌唱家,她们的风格各异,但声音都有很高的辨识度,并且具有浓厚的韵味及真挚的情感,这与她们从小学习戏曲和曲艺是不无关系的。

    但是,在如今很多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存在教学单一、模仿过多的现象,成批生产出的学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乎人人都成了没有特点的音响。著名音乐家田青在一次青歌赛上曾用“罐头歌手”来形容学院派歌手“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的状况。他认为,声乐教师推崇科学化、规范化使我们具备了生产歌手的能力,却抹杀了歌手的个性。成批量生产的民歌手不仅声音很像,就连歌曲情感的表达也很模式化。绝大多数人在竭尽全力地展示他们学到的声乐技巧,而不是全身心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

    广西文场在艺术表现上最强调和讲究的就是“唱”,通过“唱”来表达作品的内涵,抒发情感、感染观众。不论是“坐唱”“站唱”“走唱”或是“文场挂衣”都离不开一个“唱”字。广西文场的传承和其他大多数曲艺艺术一样,其传承方式基本上是靠口耳相传,师傅一板一眼地教,徒弟就一句句学,更多的是强调演唱的韵味,而不是声音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因此,唱腔是广西文场的灵魂,追求完美的唱腔也是文场艺人的终身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教授广西文场,改变了学生要“唱大、唱响、唱高”的心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包括曲艺在内的民族声乐,更强调演唱的韵味及真挚的情感表达。

    二、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也是演唱的最高追求。“形神兼备”就是由“形”之美体现出“无形”的“神”之美,达到生动、逼真的演唱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感。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也更有效地增加歌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培养他们良好的歌唱能力和乐感之外,形神兼备的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歌唱的形体表演一方面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对舞蹈、戏曲、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的借鉴。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广西文场的表演,吸收其表演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歌唱形体表演,达到“借他山之石攻玉”的目的。

    (1)面部表情的运用

    面部表情是表演艺术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重要手段。文场艺人将面部表情的变化归纳为喜、怒、哀、乐、愁、想、思、悲、惨、哭、气等,强调表演一定要有“春、夏、秋、冬”之分,如果面无表情,非但不能打动观众,反而会使观众反感。

    广西文场的表演程式是经过文场艺人不断探索、总结、积累,并学习和借鉴其他戏曲尤其是桂剧的表演精华的结果:表示开心、快乐时,脸上洋溢着微笑;表示惊恐、害怕时,嘴唇张开并向后方拉长,圆睁开双眼,眉毛抬高向中间聚拢;表示生气、恼怒的时候,下巴和嘴唇用力,瞪大眼睛,蹙眉皱额;表示惊奇的时候,嘴巴张大,眉毛都往上拉开……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场演员非常注重用双眼去表达情感和情绪,演唱的时候要求“眼睛里要有戏”。眼神有喜眼、怒眼、哀眼、悲眼、恐眼、愁眼、思眼、盼眼、羞眼、媚眼、醉眼等,眼睛在眼眶里转圈,表示在动心思;目光呆滞则表示震惊;眉眼跳动则表示传情……《双下山》中小尼僧的纯真、《陈姑追舟》中的陈妙常的离情别绪、红娘的灵巧机灵等等,都靠演唱者的眼神去表现出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表情,不同的情感就有不同的表情。例如,文场传统曲目《贵妃醉酒》,短短的八句唱词,第一二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西宫夜静百花香,钟鼓楼前刻漏长;第三四句女主人公杨贵妃出场——杨贵妃酒醉沉香阁,高点银灯候君王。短短的四句唱词,唱出了杨贵妃愉悦、开心的心情,演唱者必须用“喜上眉梢”“春风得意”的表情来演唱,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把杨贵妃愉悦的心情和她微醺后仍不失高贵、柔媚的形象表达出来。第五六句是“高力士启奏娘娘,万岁今宵宿昭阳”,第七八句“杨贵妃闻听臣言语,吩咐宫娥卸宫妆”,表达了杨贵妃听闻禀奏后心情很失落,并赶紧让宫娥把精心打扮的行头卸下去,演唱时要流露出哀愁、失落的眼神和表情。整首曲子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在情绪上要有明显的变化和对比,面部表情也要有喜、怒、哀、乐之分。

    通过学习广西文场演唱中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处理,将其有利于歌唱的表演融入到演唱中,使学生学会“声情并茂”的演唱。

    (2)肢体语言的运用

    任何表演艺术都离不开肢体语言的运用,肢体语言是创造舞台形象的重要手段。声乐艺术虽然是通过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但是同样要通过肢体语言来烘托声情的艺术创造。在教学中,通过将传统曲艺表演中的身段表演运用到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让学生学会声情并茂地演和唱,而非仅仅是唱“声音”。

    在演唱中,手势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明确的意义。广西文场多是演唱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因此女性唱腔在表演时用得最多的手型是兰花指,而声乐演唱在表现女性角色的秀美时,就可以运用这一手型。文场表演的手势大致可以分为“引”“定”“开”“合”“托”“错”等几种手势。如演唱《骂玉郎》中的“窗外西风冷透纱”以及“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时,就会用到“引”的手势,指示方向或者指示景物,一手往前抬,一手低位前伸,手心张开,食指前挑,眼神随着手所指的方向看。

    此外,广西文场的步法也是很有讲究的。大方、稳重的人物形象行走时,或者是心情比较沉重的时候,上身平稳,步伐较沉重,如《五娘上京》中的赵五娘;表现活泼、开朗的人物形象或者是着急的情绪时,步子小、速度较快,如《双下山》中的小尼僧;节奏舒缓的音乐,步子则轻柔,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在等待唐明皇到来时的步伐;韵律较快的节奏或者表示欣喜、快乐的心情时,步子轻快,迈步速度也相对快一些,如《陈姑追舟》中的陈妙常下山去追赶潘郎时的步伐……

    通过学习和借鉴广西文场表演中的手势和台步等表演方式,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声乐表演尤其是歌剧唱段的演唱中,会让学生的演唱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

    三、强化地域特色,保护和传承广西文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就有“中华戏曲(曲艺)进校园”一项。“广西文场”主要盛行于桂北官话地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曾说:“在一个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足够的自信,才有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保持文化特色,才有资格成为多元中的一元。”因此,把“广西文场”引进课堂,不仅可以加强声乐教学的地域特色,还有助于在改革教学的同时传播广西文化,形成广西的文化自覺,增强广西的文化自信。

    此外,广西文场还是演绎桂林话的声腔、音调、语调最到位、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在当今普通话盛行普及的形势下,桂(林)柳(州)话仍然是广西的第一地方用语,把广西文场引进桂林地区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利于保护和捍卫自己的母语。作为在桂林市工作的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和传承广西文场,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把这项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曲艺引进课堂,形成课程特色,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 考 文 献]

    [1]李侃.曲艺宝库中的珍品——广西文场[J].桂林晚报,2017.

    [2]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3] 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何红玉,苏兆斌.戏韵——桂林文场戏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5]何红玉.曲韵——广西文场音乐研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文场 广西 声乐 意义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