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5 22:25:03 点击:

    摘 要: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科学发展,将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服务地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从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战略定位策略的初步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学科特色

    一、引言

    一般而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等院校。回顾我国高校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整合地方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而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多科性大学。[1]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高校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其主体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地方经济和相关行业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高等院校能否较好较快发展,将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服务地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高校战略定位,是大学特色建设的基点,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所谓高校战略定位是指一所高等学校在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的恰当的位置,即指高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发展的可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办学目标及发展方向。高等院校的战略定位是一所大学发展的起点,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前提,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学校才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创建品牌,办出特色。然而,随着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我国高等院校圈层结构的形成,以及定位趋一流、评估简单相加理念、社会舆论对于综合性崇拜的趋向等,对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自主定位和特色之路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实质性冲击,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理性分析。

    为了全面地审视我国地方重点高校的战略定位问题,本文从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域中,选取广东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为典型分析对象,探索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战略定位策略的初步思考与建议。

    二、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

    高校的战略定位包括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专业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2]

    (1)战略发展目标和专业与学科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和专业与学科定位如下表1所示。

    从表1所列情况来看,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专业与学科定位呈现类同化、相似化趋势,各个学校个性、特色不明显。它们基本把争创多科性或综合性的“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国内外知名”教学研究型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在专业与学科定位上,尽管也有少数高校专业定位还突出其优势或特色专业,如山东科技大学的矿业类专业见长,浙江理工大学的现代纺织、服装和机械等特色优势学科,河北工业大学以矿、冶、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特色;但大多高校的定位都是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若干优势学科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

    (2)办学层次和学校类型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学校类型定位如下表2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学校类型定位同样呈现类同性、相似化趋势。从办学层次定位上看,这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都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长春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7所学校还根据需要,适度发展其他层次的教育;从学校类型定位上看,它们目前大多数都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并努力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换句话说,它们目前为教学型大学,但其终极目标都是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3)人才培养和服务面向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面向定位如下表3所示。

    从表3所整理的结果来看,中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面向定位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从服务定位方面看,他们的定位大多是立足本省或本自治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辐射全国;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他们的定位几乎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发现,作为介于全国重点高校和地方性院校之间的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其在战略定位的六个方面极具相似性和类同性。从总体上看,这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基本上找准了目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在“211院校”和其他地方本科高校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差异点。与“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突出自身的区位优势,在充分认识本地区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活动范围和任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求得自身的发展;人才培养定位与大多数“211院校”的定位不同,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当地的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发挥自身重点院校的科研优势和工科专业优势,促进产、学、研一条龙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都是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他们注重利用优势资源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2.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倾向于“大而全”,忽视根基,特色不够鲜明

    从本文所选取的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上看,除了山东科技大学建立在原有的矿业专业特色的定位上外,其余大学基本都是要发展成诸如“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地方多学科大学”等,而不管自身以前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但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性高校,它们在服务面向的定位上,又能根据实际,以自己原有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为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能看到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建立在自身特色基础上明确服务面向的定位与追求“大而全”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之间的矛盾。这种追求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成为“多科性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也是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与世界性一流大学最大的不同。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把自己定位在“小而优”、“小而美”上,在短短30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迅速崛起,也是重点发展纳米材料而扬长避短取得的。加州理工学院从1891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只办理、工两科,尽管其十分重视对理工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但它从不追求所谓文、法、理、工、医、农等学科的齐全,学科较为单一,且学生数量少,这并未妨碍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著名高校。[3]

    (2)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主导地位不明显,文科定位较尴尬

    尽管也有少数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专业和学科定位体现在其突出的优势或特色专业上,比如,山东科技大学“矿业特色鲜明”,浙江理工大学进一步提高现代纺织、服装、机械等特色优势学科的水平和竞争力,河北理工大学以矿、冶、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特色,成都理工大学以地学为优势,但大多高校却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若干优势学科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追求所谓文、法、理、工、医、农等学科齐全的专业和学科定位,不利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它一方面削弱了本应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让这些重点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的定位较为尴尬。我们可以发现,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往往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薄弱而在各类大学评价中的排位相对靠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一直以来受到“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其文科发展的定位一直很不明确,总是跟着别人走,缺乏个性化的科学规划。比如说,这11所高校的专业和学科定位都提到“多学科协调发展”,但此定位较为模糊。在资源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将文科建设到什么程度仍然困扰着这些学校。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宽泛,人才服务面向不够具体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在相关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具有密切互动的传统及优势,原有的行业应成为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并建立持久、稳定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保持信息的畅通,构建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体系,使合作的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扩展,提高相互的依存度,成为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在立足主要服务面和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向相关领域拓展和延伸,扩大服务面,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的服务面向。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应当始终站在原有行业和产业的基础上,瞄准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纵观这11所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它们大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没有看到其具体的服务行业和领域。这一点与国外高校的发展定位有着显著的差异,后者更多地立足于某一个具体的行业或相关领域。比如威斯康星大学,它的成功就得益于战略定位上的“转型”。20世纪之前,威斯康星作为一所普通的赠地学院默默无闻。自从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后,很快使这个地方学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所谓“威斯康星思想”,其实质就是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定位,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与州政府合作,包括起草法律,提供咨询,在政府里兼职,请官员担任教授,等等;二是帮助本州公民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帮助下,威斯康星的经济特别是农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美国的“牛奶场”。与此同时,学校也获得迅速发展,如畜牧学科、生物学科、细菌学科等都达到美国甚至世界的先进水平。

    同样,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上,除了山东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将其服务面向定位在具体的和擅长的行业领域外,其他高校大多定位在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并辐射或面向全国,这一定位不能看出它们是基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学科基础上的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服务面向。

    三、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策略的初步思考与建议

    1. 集中有限资源,整合学科优势,强化办学特色

    大学是以学术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学科是基本单元,以此为基础才能开展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活动。[4]因此,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要办出特色,实现特色定位,学科专业建设是基础工作。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应从自身的工科性、 地方性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传统优势学科和学校有限的资源,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使这些学科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形成绝对优势,并以打造优势学科作为突破口,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中心构建学科体系,强化学科优势,建设学科高峰和高原,形成学科特色。要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凝练优势学科的学科方向,创新学科发展机制,加强对世界同类先进水平的追踪,建设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同时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学校整体学科体系和结构优化支持优势学科建设,以优势学科为核心,分层次建立由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组成的合理学科结构,并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新的优势学科。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应该推动传统专业改造,打造特色专业品牌。近年来,长春工业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紧密结合吉林省支柱产业需求,产学研合作密切,科技研发与服务遍布全省各支柱产业和各地区。该校在吉林省的新材料、汽车、化工、客车、冶金、石油、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节能等9大工业领域都有一批研究项目和成果。一汽集团、吉化公司、通钢集团、吉林油田、长春客车、长春大成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吉林化纤集团、一汽大众公司等9大企业与学校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长春工业大学坚持自己的学科特色,使自身的优势更优,特色更强的发展思路,值得很多高校借鉴。

    2. 产学研结合,强化地方服务功能

    在长期伴随地方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拥有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优良条件。事实上,这些高校也始终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并形成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应该继续强化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在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合作中,更深入地了解生产现场的需求和要求,密切跟踪生产实践的科学发展前沿和技术关键,真正参与生产现实中的重大课题,学校可以更新办学理念,发现并弥补办学中的差距,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方向,使师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实现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成都理工大学依托科研优势,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拓宽了传统专业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该校以山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岩土工程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测量技术等多学科的支撑下建设起来的;又如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则是在数学地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体现了数学、地质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通过多年的努力,该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群,支撑了专业建设,建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地质学、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8个四川省品牌、特色专业。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只有根据自己所在地区以及在该地区所处的地位,考虑自身办学条件与办学现状,根据学校为地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的需要,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才能超越自己,办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区域特色。如果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向高看齐,向全看齐,向大看齐,向快看齐,忽视地方需求,忽视学校存在的差异和特色,期望急功近利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办学定位发生错位,必然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5]

    3. 文科准确定位,文理交叉渗透,培养高素质人才

    地方重点理工院校发展文科必须切实把握自身的地方特色,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文科发展战略。学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地方重点工科院校要保证一批优势学科能首先达到一流水准,就要防止资源的过度“稀释”,就要突出重点和特色。[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创校初期,就拟订了培养使用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但他们不是进行狭隘的技术教育,而是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第二主修课。MIT的文科发展策略是“文科的发展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而是要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相关的文科”。MIT虽包括理、工、文、管四个门类,但它的专业和学院设置完全是随着工程活动范围的扩展、工程专业社会责任的加大而自觉地发展和完善的。例如它在管理领域的优势不是传统的管理学、市场学等学科,而是与工业生产、工程科学联系紧密的生产运行管理、运输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新兴学科。MIT所采取的这种精小文科综合化的模式独特而坚定,旨在丰富和扩大理工教育的内涵,推动工程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如今MIT的语言学、经济学、科技历史、社会研究、政治学、哲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7]

    纵观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和国内重点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情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展新兴的交叉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乃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世界著名的理工大学原本没有或属于弱势的文科,在进行文科教育与理工教育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之后,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与理工教育并驾齐驱的高度,这也说明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关键还在于为学科建设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而可以大力推动文科的建设,打开了理工科院校的新局面。近年来,我国地方重点工科院校都在尝试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但很多局限于理工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在文理结合方面还不多,这些外国优秀大学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秀成.论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J]. 高教探索,2009(1).

    [2] 叶芃. 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华中科技大学,2005.

    [3] 蔡宗模,姜峰. 学校战略定位:概念、策略与误区[J]. 重庆高教,2009(6).

    [4] 朱其东. 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J]. 高教论坛,2007(6).

    [5] 王骥,陈敏. 从战略目标看高等学校定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6] 杨玉良. 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思考[J]. 教育信息参考,2009(9).

    [7] 司林波. 地方重点理工科高校文科发展的特色及战略[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推荐访问:工科 对策 现状 定位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