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析小麦栽培种植技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5 21:25:03 点击:

    【摘 要】国家对于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在工业科学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方面的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实现发展,提高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是现代农业科技人员极为关注,并不断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且也是现代农业生产力进步的基本要求。小麦作为及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能够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对其高产优质的研究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创先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并紧抓农业教育及技术培训,逐步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本文结合某地区的实际情况简单分析了小麦的栽培种植技术,包括耕地的整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测土配方、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为从事小麦种植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麦;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研究

    0.前言

    小麦籽粒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为13%左右,部分地区的优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甚至可以达到19%左右,各个类型的氨基酸种、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十分丰富,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食,其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中站哟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35%~45%,且是也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自身特性方面,小麦适应能力极强,其在南方的高温气候下生长,也能够在北方的严寒下生存。现代的科技不断进步,生产条件不断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也在随之不断进步,某地区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各项准备工作

    1.1耕地的整理

    连年使用有机肥或者利用玉米粉碎进行还田,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强化土壤肥力,其也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之一。对耕地的精细化整理也与小麦的高产有着直接的联系,需要在适耕期内对耕地进行及时的翻耕,并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整理,包括机耕、机耙等,对土壤进行深耕或深松,耕深的深度保持在23cm左右,表面平整,避免出现体积较大的土块,将耕地精细整理,达到下部实,上部送,并适当设置排水灌溉的沟渠。另外为了避免发生病虫害,还需要在耕地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药剂进行播撒,如50%辛硫磷乳油、 3%甲拌磷颗粒、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等,能够达到培育壮苗、增产的目标,且较为省时、方便,减少成本投入[1]。

    1.2品种选择及种子的处理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遵循产量高、产能稳定、抗病性良好、成熟期较早、质量良好等原则。选择好品种后,还需要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根据种子的重量,以其0.1%的比例使用50%种衣剂,配合6%的水对种子进行拌和,在拌合的过程中配合喷洒种衣剂,拌合结束后,将种子堆起,放置4h左右。晾干后再按照干拌种子重量的 0.2%,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使达到杀菌的目的。

    1.3测土配方

    合理施肥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各个地区的特质不同,对需要的肥料成分也有所区别,需要早小麦播种前进行测土配方的活动,还需要将农家肥与化肥相互搭配,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出肥力优势。某地区经过测土配方项目后,制定了施肥方案,即施优质农家肥 37~51t/hm2、磷120~140kg/hm2、纯氮220~240kg/hm2、钾90~110kg/hm2、ZnSO414.0kg/hm2,其中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作为底肥。

    2.适时播种

    小麦在合适的时节进行播种,能够让小麦的成长处于较为适宜自然条件中,包括温度、适度、雨水等,及时出苗,形成完整的根系,且在冬季之前生长为壮苗,保障小麦能够安全过冬。如果小麦属于春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20~31日;如果其属于弱冬性品种,其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5~15日;如果其属于冬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则为10月10~20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小麦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条件不足,则需要进行人工调整。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行距需要保持在24cm左右 为宜,深度保持在4cm左右,播种量严格控制在170kg/hm2,保持深浅一致[2]。

    3.田间管理

    3.1早期管理

    在小麦出苗是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即为苗肥。苗肥的使用时间为第 2 叶露尖时。一般情况下,其在总施氮量中的比重为13左右%。如果麦田基肥较为充足,则不需要使用苗肥。在中耕方面,小苗弱苗应避免损伤或者伤根,因此需要浅锄,中耕深度为3cm左右;在春季时,小麦生长旺盛,需要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保持在8cm左右,能够提高土壤的疏松度 ,减少节地面蒸发 ,促进养分的释放,优化土壤的墒情,根系生长及分蘖分更加有利,并能够有效预防农田杂草。如果麦田存在旺长趋势,则需要在拔节前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长势。针对年前的杂草,可以在小麦分蘖期使用75%杜邦巨星进行喷洒,用量一般为14.0~22.0g/hm2,或10%的苯磺隆,用量为140g/hm2。还需要在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做好防冻准备[3]。

    3.2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如果麦田在冬前施肥较少,分蘖不足,返青迟缓则,需要早施返青肥。一般情况下是施尿素76.0~113.0kg/hm2。拔节肥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化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保障幼穗发育、促花、增加结实粒数并巩固分蘖成穗。因此拔节孕穗肥十分重要。拔节肥的的用量需要根据卖苗的情决定,施肥的时间一般为小麦拔节前,肥量一般为总施氮量的35%左右,尿素113.5~140.0kg/hm2。如果小麦属于中 、强筋重施拔节孕穗肥需要适量,而弱筋小麦无需使用孕穗肥。春后气温不断升高 ,麦苗生长速度加快,需要更多水分,如果出现不良气候情况,则需要及时灌水,或者做好通沟排涝防渍工作。在返青后拔节前,群体较大且抗倒伏能力不佳的高秆麦苗,需要使用壮丰安强化其抗倒能力,用量为460~600mL/hm2,对水 350~450kg/hm2在叶面实均匀喷洒。病虫害防治方面,如果麦田在冬前没有实施化学除草 ,需要在拔节前施用除草剂,并注意各种病害,包括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等[5]。

    3.3抽穗结实阶段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也需要一定量的氮磷营养支持。因此在灌浆初期需要使用特定的肥料加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包括浓度为0.2%左右的磷酸二氢钾、1%~2%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等,使用量为740kg/hm2左右,提升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籽粒灌浆,提升重量。由于该期间季节的性质,可能出现雨水多的情况 ,需要强雨水较少,则需要及时灌溉,最佳灌水量应能够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小麦生长后期容易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黏虫、锈病、蚜虫、赤霉病等,需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和防治,包括病虫害预报、预测、田间开沟排水、降温、药剂防治等,保障小麦产量[5]。

    4.适时收收获

    小麦的最佳收获实践受到较为因素而的影响,包括品种的落粒性、籽粒成熟度、休眠期、自然环境等。小麦的最高粒重是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之间,因此需要再起蜡熟末期及时将其收获,并做好晾晒、储藏工作。

    5.总结

    小麦种植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其中包括许多的环节,包括选种子、整理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其对于小麦的高产优质均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需要全面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既需要较为科学的方法,也需要种植人员辛勤的劳动及细心的观察,才能实现小麦的丰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小麦的栽培管理方法,在实践的生产活动中还需要种植人员全面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条件、土质情况、降水量、自然环境等,不断调整栽培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为实现农民的增收及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翔翔,任兆豫.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70.

    [2]陈位川.我国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分析[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03):20.

    [3]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228.

    [4]栗如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206.

    [5]吴志华.浅析小麦高产优质的种植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01):56.

    推荐访问:浅析 栽培 小麦 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