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南阳市文化产业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5 03:15:09 点击: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与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確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塑造文化灵魂,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内核的必然要求。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要着力推动“文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这样有利于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镇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品质,实现文化让特色小镇更加美好、特色小镇让文化更具魅力的双重目标。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的区域布局及产业结构

    2017年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以“全域发展,整体推进。多元开发,扶持创新。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为基调,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创新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按照“一核、三带、十六区块、六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鄂豫陕毗邻地区九地市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使南阳成为 “华夏气派、中原特色、南阳风格”的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大市。

    推广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镇平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扎实谋划高新区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镇平粤港文化创意产业园、恐龙文化产业聚集区、重阳文化旅游产业园、桐柏红叶文化旅游产业园、方城黄石砚文化产业园、云阳玉兰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唐河十里画廊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市级重点园区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规范管理。

    推进在建的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内乡县衙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培育、扶持、评选、命名一批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企业,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南阳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概述

    南阳市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成15个左右市级试点特色小镇。省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要避免3个“盲目”:不盲目拆老街区,不盲目盖高楼,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西峡县太平镇、镇平县石佛寺镇、邓州市穰东镇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小镇,南召县云阳玉兰小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已初见成效。同时,一些县区正在筹划建设猕猴桃小镇、香菇小镇、牡丹小镇等。

    二、南阳市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典型案例剖析

    (一)西峡县太平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西峡县太平镇榜上有名。这是继该镇荣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5A级景区(老界岭)等“国字号”殊荣之后,收获的又一个份量十足的国家级荣誉。

    太平镇始终坚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把生态放在首位,围绕山、水、路、房、园,整体进行规划建设,打造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山: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山上生态林,山下经济林,林下套种中药材”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水:实施水污染防治、小流域治理和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成镇区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同时对远离镇区的农家宾馆,采取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做好污水净化处理;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镇域内的东坪河、蛇尾河和长探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建堤坝60多公里;全镇11个村全部实现人畜安全饮水。路:旅游环线高标准升级成沥青路面,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沿路建成星级旅游公厕16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各类景观灯300多盏,村镇街道亮化率达80%以上。房:投资3000多万元,集中建设5个安置区,搬迁深山群众207户659人;投资1600多万元,对全镇800多户民居统一按徽派风格进行了立面改造建设;园: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和花卉600多万株,建成18个景观游园,打造了G311绿色长廊和S331鲜花大道。

    以景区为依托,帮助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以“观山水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把农家宾馆建设与发展特色旅游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了以东坪、桦树盘和黄石庵为中心的3个农家宾馆群,推进农游一体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美丽乡村的产业支撑。在具体建设中,重点突出“三化入户”。美化入户:投资860多万元对东坪村区域内房屋建筑进行统一徽派风格改造,54家农家宾馆全部建设了仿古实木门楼和栅栏,体现古香古色;同时,见缝插针进行靓化美化,实现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文化入户:邀请省市县各层次的书画家、摄影家到农家宾馆群进行实地创作,作品统一装裱后发至各家,提升了农家的文化品位。同时,积极发掘推广农耕文化。收集石磨、石磙、石臼等农耕用具,设置农耕用品展示广场,在此基础上,举办“茱萸花节”、“山茱萸采摘节”和“杜鹃花节”等活动,丰富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标准化入户。出台了“太平镇农家宾馆星级指数评定标准”,对农家宾馆进行星级评定,对菜品进行进一步规范,提高了农家服务质量,彰显了农家菜肴特色。

    太平镇围绕度假休闲、生态保护、避暑观光、文化传承等,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配套服务项目26个。这些项目的建成,都进一步提升了老界岭风景区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太平镇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镇平县石佛寺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017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在河南11个入选乡镇中,镇平县石佛寺镇成功入选。

    石佛寺镇坚持立足特色,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产业业态更加成熟。全镇产业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共拥有13个玉雕专业村、10大玉雕专业市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10000多家,门店3000多家,摊位40000多个,从业人员7万多人,年产销玉雕产品2300多万件,年交易额400余亿元。全镇人才荟萃,精英迭出,有国家级玉雕大师25名、省级玉石雕刻大师282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美术家”2名,“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都出自这里。全镇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玉产业与互联网、电商经济融合迅速,先后筹建电商孵化基地、南阳理工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镇平基地,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镇平服务中心进驻石佛寺。目前,石佛寺镇电商企业6800余家,线下O2O体验店及规模化电商企业40余家,货运物流37家,年交易额100余亿元。

    近年来,该镇鲜明提出“玉都、绿城、水乡”的建设理念,围绕特色小镇目标,在特色产业项目上投资80余亿元,先后实施了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料市场、玉文化博物馆迁扩建和华夏玉都等8个项目。在基础配套上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造林、铺绿,建设贯通赵河两岸的玉城大桥,修建玉城大道、滨河“三园”,建设赵河三级、四级橡胶坝,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处理厂1个。如今,石佛寺镇河东是楚风汉韵的明清仿古建筑,河西是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长达13公里的“U”形玉雕长廊,和各类景点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石佛寺已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特色型小城镇。

    石佛寺镇区卫生院、学校、银行网点、公园及休闲健身场所齐全,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公安分局、武警中队、消防中队等机构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

    (三)南阳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因此无论是休闲旅游、工艺美术还是服装设计等内容都属于文化产业,而且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相关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过低,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从南阳的三个国家特色小镇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它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产业支撑,融合发展。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原则,以小镇为基础,完善配套服务,集聚高端要素,发展产业经济,推进一二三产、城镇、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村庄、园区或景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突出民居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乡村园林绿化规划等专项规划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民居建设、景观打造特色,形成“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规划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协调服务。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整合社会力量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加快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步伐。

    4.规划引领,试点推进。在做好特色小镇专项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区域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实施目标,分步实施,科学推进。在市级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全市特色小镇整体推进。

    三、南阳市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保护和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强特色小镇区域内文物资源的调查、挖掘和保护工作。我市正在创建培育的特色小镇所在区域都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挖掘区域内历代名人人文资源,加强对区域内文物建筑、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等的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多渠道筹资建设特色博物馆、艺术馆,探索建立主题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以彰显文化特色,优化人文环境。

    保护非遗文化资源。要注重保护特色小镇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可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来创建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加强非遗中青年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力度,设立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在非遗主题小镇试点非遗工作站建设,搭建企业、高等院校与小镇对接平台,培育和孵化新的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

    (二)因地制宜突出鲜明的小镇文化个性

    打造文化艺术品牌。要促进文化主题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小镇文化积淀和文创产业特色,打造以传统戏曲、传统手工业、美术书画等为特色的文化主题小镇,搭建专业院校、艺术院团与特色小镇的对接平台,搭建文化艺术展示表演平台,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等支持,支持、鼓励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区内外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展会与特色小镇合作开展展览展示、演出交流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根据省“中华姓氏文化主题基地”战略决策,南阳市积极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项目建设,启动“方城曾氏祖根地、全球谢氏根在宛城、世界廖氏根在唐河”三大根亲文化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桐柏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建设开发,打造集老区红色游、淮源生态游于一体的桐柏山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着手打造南阳府衙历史文化街区,回车屈原文化旅游示范区,重阳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区,云阳玉兰国际观光园,石头民俗文化村(岞曲吴垭、盛湾胡家台、云阳石窝),券桥古缯国文化苑,侯集月亮湾观赏鱼产业园,九重渠首民俗文化风情小镇,荆紫关历史文化街区,黄台岗岳庄画家村等10个村镇特色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产业街区建设。

    四、强化特色小镇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要强化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功能融合,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产业资源为引导,以旅游业态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产业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小镇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加强静态和活态展示,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支持文旅企业进驻特色小镇,打造文旅众创空间,开发建设文旅创客综合体,投资开发文旅创客景区、创客街区、创客公寓。

    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将“文化+”理念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在小镇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中嵌入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农业开发等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特色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不断完善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创示范企业,支持文化创意设计企业入驻特色小镇,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鼓勵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合作载体和平台,共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形成特色小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推动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文物文化单位、文创机构等开展联合,培养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与设计人才。

    (四)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小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大战略,PPP模式正是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发展势在必行。

    支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支持一批骨干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新的文化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支持全社会创办领办中小微型文化产业实体,发展文化专业市场,支持多层次多业态演艺场所建设,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繁荣和引导基层文化产业市场。

    推荐访问:南阳市 文化产业 小镇 特色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