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当代大学生需要思维科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16:40:16 点击:

    摘 要:思维科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科学,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又难以改变应试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在大学开设思维科学课程,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产生的缺失。湖南理工学院开设思维科学课程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教学效果表明,大学开设思维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为国家创新决策体制培养后备人才。

    关键词:思维科学 创新 创造性思维培养

    2006年7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国内不少著名大学校长就我国目前难以改变的应试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弊端提出了许多看法,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产生的缺失如何通过大学的熏陶给予弥补问题,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在目前难以改变应试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大学该怎么办?是否有可能通过大学的熏陶,弥补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产生的缺失?”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秘书长刘奎林教授针对弥补大学生创造能力这一问题,在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了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创建的中国思维科学课程。总结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系开设思维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弥补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可能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思维科学的内容很丰厚,刘教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着重讲了马克思恩格斯论思维和思维科学:“1999年BBC举行了一系列民意测验,请人们说出一千年来最伟大的人物。BBC于1999年10月向人们宣布了评选结果,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别列第二、三、四位。”“马克思作为一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对思维和思维科学阐述得最科学、最准确、最清楚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知道了“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思维科学的基本问题;明白了“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大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理解了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和无条件的前提是“我们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等等。尤其是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这个学说就是思维科学。

    刘奎林教授就钱学森院士创建的思维科学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钱学森院士在创建思维科学的同时就明确指出,虽然以往的全部哲学不包括思维科学,但在研究人的思维及思维科学时,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都有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思维规律的理论并不像庸人的头脑在想到‘逻辑’一词时所想象的那样,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完成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284页)钱学森院士创建的思维科学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遵照着恩格斯的这一教导。钱学森院士认为,人的思维规律除了抽象(逻辑)思维规律,还有形象思维规律、灵感思维规律、社会思维规律。其实,形象思维规律、灵感思维规律等都不仅限于“逻辑”范畴,特别像灵感这样的思维规律就是一种典型的非逻辑、非线性思维规律。

    钱学森在建构思维科学体系之初给沈大德的信中说:“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可见,创造性思维不能与抽象思维规律、形象思维规律、灵感思维规律相提并论。创造性思维是综合各种思维规律、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受现成常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方法。其实创造性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只是一般人们都是常规性思维占主导,所以创造力发挥不出来。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时,要设法引导他们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学生创新性思维之所以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还与当今的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大学校长论坛涉及“创造与创新问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目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是先把青年学生的创造性扼杀完了,然后又要他们去创新,那怎么创造出来呢?”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湘溶说:“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不过是中间的一个阶段,因此基础教育与大学人才培育是怎样的关系,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现状对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创新性、启发性不够。教师讲课的典型的方法是,第一章第一节,一二三,1 2 3,①②③,abc……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最后掌握的是一本笔记。学生沉湎于背诵标准答案,不擅长标新立异、提出质疑,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缺乏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社会教育,要在创新性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下工夫。在荷兰,创新性思维是教育的精髓,其教育机构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学生对其他国家科技文献的熟知确保他们很快适应国外职场,并有出色的表现。

    基础教育与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目前我国各大学普遍遇到的问题。湖南理工学院政治与法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按照钱学森院士创建的现代思维科学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方式、方法的教育,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水平,进而普及创新性思维教育。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大学主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开拓新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维科学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关于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的创新技巧,其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创新,就必须及早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建立创新型国家是中央的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他还多次提出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正值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时期,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起确立创新理念,以便投入到火热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将改革开放决策坚持下去,“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我们讲的发展是知识产权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因此就得坚持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复兴。可见,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创新为动力的,没有创新,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其二、创新,就不能没有理论指导。钱学森院士在创建思维科学的同时就明确指出,虽然以往的全部哲学不包括思维科学,但在研究人的思维及思维科学时,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实践证明,没有理论指导的创新是盲目的。指导创新的理论,从宏观上来说就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实践,就可以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导创新的理论,从微观上来说就是《创造学》、《思维科学》等,在这些学科中直接关系创新的理论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思维科学,学生们普遍认识到钱学森院士倡导学习思维科学的远见卓识对于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进行创新、创造起到了良好的指导性作用。

    其三、创新,须坚持常抓不懈。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心血来潮了就抓一下。学生们也有这样的学习心得:“针对问题抓创新,追踪机遇抓创新,克服困难抓创新。”这一结论是很现实、很实在的。在工作中,矛盾问题是常见的事,这就为我们创新选择目标提供了基础。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客观事物运行过程中给我们提供的机会,抓住机会就为创新提供了可能。在创新和创造时,出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正常的,应将困难、挫折、失败视为成功之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则更有利于创新和创造。

    其四、创新,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创造技法,通过学习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各种创造方法和技巧都是与时俱进、相互借鉴、不断更新的。不管是发明创造,还是革旧创新,都需要巧妙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成功的方法和技巧是学来的,是体验来的,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党中央、国务院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至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合肥召开的“庐州讲坛”上指出:“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瓶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明显觉察到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缺乏创新的毅力。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崇尚探索精神与求实精神,与学生一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延保.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2]顾萧.科研自主创新的人文条件[J].学术界,2007,(5).

    [3]朱孔军.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07,(9).

    [4]刘道玉.论中国当代教育之改造[J].新华文摘,2007,(19).

    推荐访问:当代大学生 思维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