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乡土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考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11:30:33 点击:

    摘要:本文以学校系统文件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为切入点,力求在充分占有史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历史发展进行考察,对其发展的历史原因与社会环境进行探讨,来阐述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成长历程和对学校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乡土美术 图画 手工 工艺 劳作 民间美术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乡土美术”这一名词最初出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内涵也具有多义性。作为美术思潮的“乡土美术”是与“都市美术”相对应而产生的,是指以农村题材为表现内容的美术创作;在基础教育当中,随着“乡土地理”、“乡土历史”等地方性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课程,这一时期的美术教学大纲也提出按比例补充乡土教材,这里的“乡土美术”主要指地方性的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而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乡土美术内容更为宽泛,是指同一区域内各种美术类别(包括官方的、人文的、宗教的、民间的美术等)所组成的本土美术“共同体”,其范围既涵盖乡村,也包括城市,甚至大都市。虽然“乡土美术”的概念出现时间不长,但翻开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乡土美术教育其实早已有之,并伴随着学校美术教育一道成长起来。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自产生以来,中小学及师范学校课程的管理都采用中央集权制,美术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和要求都由中央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颁发系统性的管理文件作为美术教学开展的依据。学校系统文件中的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美术课程设计而制定并颁布的美术教学的指令-性文件。是国家对美术教学的统一要求,它直接制约着美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同时也是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的依据,因此,从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出发对乡土美术教育进行历史考察,就能清楚地把握其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历史状况与发展轨迹,这也是将其作为切入点的原因。

    一、手工——乡土美术教学的早期形态(1904—1927)

    我国最早的学校美术教育肇始于19世纪末晚清新式学堂,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正式确立其地位则始于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其中规定学校教育中开设图画、手工课,自此开始了与传统师徒传授制美术教育形式相区别的学校美术教育。

    1 904年至1927年是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兴起阶段,也是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乡土美术教学主要体现在手工科(课)的教学当中。由于“乡土美术”一词出现时间较晚,因此我们对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考察必然要借助于在其之前出现的概念,如“手工”是乡土美术最初的形态描述,尽管概念的表述与内涵不尽相同,但当时手工教学的内容在今天看来就是属于乡土美术教学。

    手工,即手工艺、民间工艺,它发端于史前时期,成熟于农业手工业时期,到近代则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而走向衰落。手工艺因其与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实用性、民俗性和工艺性的特征,在美术教育当中属于“技”的美术教育,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严格的师徒传授制来延续的,且呈现出严密的封闭状态。学校美术教育兴起后,手工作为一个科目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 中小学教育中的乡土美术教学

    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手工科之“要义在使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养咸好勤耐劳之习;而在初等小学生,则但当教以纸制、丝制、泥土制之手工,以能成器物为主,不可涉于繁费,此可酌量地方情形加深。一《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手工科的要求与初等小学基本一致。此时手工科并非必修课,因在“学科程度及编制章第三”中有“视地方之情形,尚可加图画手工艺一科目或二科目。凡舢投之科目,均作为随意科目。”这就说明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或不开设手工科。主要原因是学校美术教育刚刚兴起,需要大批的相应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是同时起步的,第一批师资培训至少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因此前几年的中小学教育师资肯定无法满足需要,在缺乏教师的情况下只能视实际情况开设此课程。

    手工作为科目进入学校教育有多方面的原因,是其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手工进入学校美术教育的直接原因是我国最早的学堂制美术教育是套用日本模式建立起来的,日本课程设置中即有图画手工课,于是我国仿效日本课程体系同样保留了图画手工课作为教学内容,且早期的图画手工课因缺少专业教师多聘请日本教师授课。日本有着悠久的手工艺和民艺传统,正是在20世纪初,民艺的美被柳宗悦等热衷于民艺研究的人发现,并掀起民艺的热潮,手工的教学内容即为传统手工艺和民艺制作。

    实用是手工艺最显著的功能,它旨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和直接需要,与衣食住行相联系,作为一种劳动技能和获取日常用具的能力训练,是手工进入学校教育的内在原因。从手工教育的要义可以看出,手工课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练习手眼,二是制作简易物品,三是养成好勤耐劳之习惯,且“以能成器物为主”,开设手工课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干才能的培养。由于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兴起的历史时期是新旧社会形态的转型期,手工作为传统农业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受到了;中击走向衰落,但并未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要缓慢和滞后,手工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用以生成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具,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人们基本上还是使用手丁艺而不是工业产品。

    当时重实业的教育思想与社会环境也是促使手工得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和发展的外部原因。我国近代美术教育是伴随实用科学而出现,美术在当时本身被视为“实学”,是为日后绘图和各项实业工作做准备的一种素质培养,因此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带有浓厚的实用功利性,手工的实用性正好符合这种教育思想、这也可以从后来的中学堂章程中得到证明: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尚无手工科;1909年《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析》这一文件颁布,其主要意图是将中学课程分为文科与实科,并按课程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课与通习两类,而手工则被列入实科通习的范畴,这说明手工被认为是实用科学,其性质与外国语、算学等相同,其教学内容规定为应用木工,每星期1课时,于中学前三个学年开设。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工作。这一时期颁布的学校管理文件为一系列中小学校令及其相关的教则与施行规则。1912年,《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中教则第八条为“手工要旨,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初等小学校,宜授纸豆、纽结、粘土、麦杆等简易细工。高等小学校首宜依前项教授,渐进授以竹木金属等细工。教授手工,宜说明材料之品类,性质及工具之用法,其材料取适用于本地者。”此时的手工科教学有较以前稍稳定的地位,但“遇不得已时,可暂缺手工、图画、唱歌之一科目或数科

    推荐访问:乡土 考察 美术教育 美术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