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刍议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10:50:27 点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发展的趋势还未完全扭转,高职课堂上呈现出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等令人深思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创新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期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然而,教学改革并不顺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显得不足、师生之间难以良性互动。基于此,可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贯穿于高职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结果反馈和教学环境营造等环节中,以打开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课堂教学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2]。而在以往心理学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抑郁、焦虑、狂躁、恐惧等,而很少关注快乐、幸福、勇气和爱。

    1.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等方向。

    1.1.1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非常关注的方向之一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对于积极情绪,B.L. Fredrick “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and-build)理论[3],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

    1.1.2 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coping)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4]。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 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

    1.1.3 积极情绪与健康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5]。

    1.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人类的爱、感激、智慧、宽恕和乐观等美德。积极心理学的范式可被引入许多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分支如临床心理、社会心理、咨询心理、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学等,引导这些领域的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研究表明,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的积极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同样,积极心理学也为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视野。

    2 高职课堂教学之困境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是我国产业升级中基层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源。近年来,高职院校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灰领人才①,在解决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压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越来越多,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发展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已逐步显现。其中,高职课堂上呈现出的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问题尤为令人深思。

    2.1 学生厌学

    许多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开小差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究其原因,本文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2.1.1 对就读院校不满意

    (1)就读院校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有反差。有不少同学反映自己的理想是就读本科院校,可因高考失利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大多倾向于省会等大城市的职业院校。如果被调剂到地级市的职业院校,一时难以接纳这样的结果。

    (2)就读院校学习氛围不浓。许多学生认为学校校风不好, 学习气氛不浓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自己知道社会竞争激烈, 就业压力大,可就是学不进去,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

    (3)就读院校的管理过严。高职生入学前经历了残酷的高考竞争,身心疲惫,不少学生幻想着到大学里先放松一下,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可基于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目前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比本科院校严格很多,这让许多高职生措手不及。比如,有的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做出严格规定,晚上几点之前必须返回校园;晚上几点之前必须熄灯休息;大一新生要上晚自习;早晨要统一参加晨跑等等诸如此类的要求会使学生感觉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很快消失。

    2.1.2 缺乏专业学习动力

    (1)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许多高职生的就读专业是被调剂过的,而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因为在填报志愿时,学生和家长更关注能否被录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兴趣爱好。也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根本不了解专业的前景,盲目跟风,盲目填报,入学后才发觉自己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从而就没了学习动力。

    (2)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教师教学水平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多由中职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或由多类型的专科层次的学校合并而成,建校时间短,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等条件匮乏。教师授课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学生学完后仍是似懂非懂,因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2.1.3 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进入大学后,学生脱离了家长与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没了中学时的考试压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许多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有的学生部分黑夜白昼连续看电影、网聊等,而学习早已抛之脑后。

    2.1.4 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

    目前,从整体来看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就业高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许多学生毕业时采纳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把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作为当务之急,至于是否专业对口、是否具有上升空间等问题暂且置于脑后。上述就业现状对在校生的就业观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2.2 教师厌教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引进了大量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不少教师存在厌教心理,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它表现为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兴趣,既没有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具体方案, 也没有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变化而进行反馈与调节活动, 而是将教学视为一件迫不得已的事, 消极情绪严重。这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教师自我发展也极为不利[7]。究其原因,本文总结为以下两方面因素:

    2.2.1 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近年来高职招生规模扩大远远高于师资队伍的扩大,师生比严重失调,造成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身心疲惫,无暇顾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来自科研、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对于教学任务过重的教师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琢。

    2.2.2 学生因素

    在儒家“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观念长期影响下, 再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连年急剧扩招,使得“普高热”升温, 严重冲击了高职的生源, 因此高职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可面对高职生的消极情绪和倦怠行为,与其说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更不如说是在考验老师的耐心,缺乏耐心的教师就可能趋向厌教。

    3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之瓶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其中针对课堂教学,特别指出要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虽然在内涵和组织形式上存在些许差别,但都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强调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知识建构。“以学为主”逐渐成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共识。然而,在上述教学改革并不顺利,在实践中往往遇到以下瓶颈:

    3.1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利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分组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但许多教师反映,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组别之间在任务完成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除了与组内同学的整体素质有关外,组的整体参与积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小组内,组长一般较为积极,然而小组成员逃避任务,推脱责任,搭便车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近年来引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专业操作岗位认识模糊,对专业操作流程和规范仅限于教科书中的论述范围,至于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为薄弱。这样的高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等方面的能力显然是不足的。

    3.3 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不够

    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作为前提,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但在课堂上没有激情,缺乏感染力,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言行亦没有任何反馈,下课后教师就匆匆离开教室,这样的课堂教学注定是无效的。

    4 应用积极心理学改革高职课堂教学之策略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它强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培育并弘扬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而将这种积极品种迁移的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而不是侧重帮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笔者认为应用积极心理学改革高职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

    4.1 对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辩证定位

    马克思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是由生源决定的。但高职生所具有的务实观念和动手能力正是其他高学历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高职学生,引导他们如何通过强化和发挥自己优点,来促进心理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有更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积极的思维方式。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应对。

    4.2 教学目标的设置

    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比如告诉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岗位。从目标高度上要把握适度,太简单的目标会降低学生心理上的挑战性,进而失去兴趣;高难度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另外,教学目标要能反映学生建立自主性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明确考核方法,标准清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并相信自己朝着某个目标努力就能获得教师的认可,从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理满足感。

    4.3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情境的设计最好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与学生生活需要相结合,并且要融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该内容可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否则过多的无关内容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正常目标的实现,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进行分组教学,并制定小组成员合作机制,形成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先进生带动后进生的学习组织。另外,设置师生互动环节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也可以采用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

    4.4 教学过程的控制

    在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作用,当然这种感染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在课堂上衣冠整齐,精神饱满,一言一行都保持积极高涨的情绪,不仅有利于教师轻松自信地进行教学,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积极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师生都能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学生。教师越是鼓励表扬,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越浓。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不仅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以免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学生,而且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语和一些肢体语言,这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如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展示一些图片影音资料,能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也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直观认识。

    4.5 教学结果的反馈

    教学结果的反馈具有双向性,包括对学生任务完成结果的反馈和对教师授课效果的反馈。对学生任务结果的反馈通过教师反馈和自我反馈来实现。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或者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为下一次课堂学习建立信心。学生的自评环节有助于学生正视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信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能很快发现学生的需求,从而为课堂教学改革找准了方向。

    4.6 教学环境的营造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9]。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是进行积极课堂教学的前提,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人们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或者工作,是很难有好情绪的。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保证教室环境的整洁,整齐,明亮,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积极的环境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03,03:321-327.

    [3]Fredrick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4]Medvedova 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Little Fiv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early adolescence[J].Studia Psychologica,1998,40(4):261-265

    [5]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02:402-405.

    [6]章红兵.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J]. 职教论坛,2009,S1:206-208.

    [7]刘飞飞.职业技术教师厌教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01:62-63+70.

    [8]张倩倩,田良臣.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1,05:44-45.

    [9]戴菊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高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 职教通讯,2011,18:32-33.

    注释:

    ①灰领人才是对某一类职业人群的称呼.相对于“白领”和“蓝领”而言,“灰领”是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曹明明]

    推荐访问:刍议 教学改革 高职 心理学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