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教师专业化看幼教与小教教师教育衔接的策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8:55:28 点击:

    摘 要:幼教教师与小教教师的教育衔接是幼小衔接中的重要环节 。在 教师专业化的视野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是解决幼教与小教教师教育衔接的重要策 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8)10-009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目前已成为世界各 国儿童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幼儿园和小学的街接 问题作了系统研究,但直到今天,幼、小衔接中仍存在着诸如单向性、片面性、盲目超前性 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因素的影响。站在教育的角度,这里的 “人”则更多地指向教师。在教育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现今社会,人们对教师的 认 识和定位更加科学化,即强调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掌握专 门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为教师个体的专 业 性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性发展的追求。在幼、小衔接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衔接 工 作的开展,因此幼、小教师的教育衔接是整个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站在教师专 业化的角度看,幼、小教师的教育如何衔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领域对幼、小教师教育衔接的探讨主要定位在职后阶段,如幼、小教师互相 沟通交流、观摩学习,但这种衔接的具体效果是有限的。教师专业化需要建立教师教育一体 化的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教师成长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师教 育在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法等方面 的相互沟通和有机衔接。幼、小教师在幼、小两个阶段中的衔接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 形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衔接模式。

    一、调整幼、小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师范院校培养的,多采用混合式的培养模式 ,即在开展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实习,将专业教 育与师范教育合二为一。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就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 门课程和一次教育实习。这样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无论从占用的课时比例看,还是从课程的 结构以及内容来看,都过分强调教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单一、技能 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问题。2005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教师教育论 坛”上,顾明远教授明确提出,“中国教师教育转变的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水平 ,建立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幼、小衔 接 中出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知识储备等方面的断层也恰恰表现出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 鉴于此,幼、小教师的职前教育需要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建构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 体系。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构成有不同的见解,但在基本的方面是有共 识的,即教师需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教育 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2]。根据这种认识,幼、小教师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 构应包括普 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普通文化课程 即人文学科课程,主要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社会、伦理、计算机、外语等方面 的知识,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普通文化基础,使学生对社会和文化有全面的理解, 积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科专业课程主要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要教的内容,包含该 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幼、小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和改革知识;教育学科 课 程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史、儿童卫生学等方面的内容。学 生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懂得人的发展的内涵和价值,全面理解教育原则,掌握现代教 育规律;教育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形象 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艺术、教育研究方法 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 教育实习等,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获得初步的教育性经验并通 过实践感悟教育的真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校应与一线的幼儿园和小学建立长期有效的 合作关系,为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基地。鉴于幼、小衔接中教师教学的连续性和儿 童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幼、小教师的教育课程设置还应适当地将两个阶段的特点、教育方法、 教 育内容、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学段形成较为全面的认 识。同时,幼、小教师专业课程设置在保障开足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的前提下,还应适当拓宽 选修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术底蕴;还应以服务于教学为目标设置一 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侧重介绍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尤其是可以开设一些音乐、美术、舞蹈、手工制作、表演等技艺类选修课程,以使学生学有 所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技能。总之,幼小教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在综合化、多样化、灵 活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其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知识的精专性与广 博性的统一,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二、开展多样化的在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 出台了相关规定,为在职教师提供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从思想政 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 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师素质的提升 [3]。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变化以及教育情境的改变,幼、小教师应积极投入到在职 培训中,采取“ 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教育理论,把握儿童 发展的时代性,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专业素养。幼小教师在职培 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老带新的入职教育、提高学历的进修学习、各级教师教育 机构组织的培训等。幼、小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优化自身的专业 素 养,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求。当然,现行的幼、小教师在 职 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理论性过强、忽视实际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培训经费不足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以解决的话,势必影响幼、小教师职后素质的提升,因此有关部门应进 一步完善幼、小教师的在职培训制度,为幼、小教师的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紧紧围绕 幼、小教师的教学需要,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使之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搭建幼、小衔接的教研平台

    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增强教师的职业乐趣和价值感,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1990年,彼得•圣 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4]。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开发所属组织的潜能,克服学习的障碍。教师队伍也是一个学 习型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应搭建起幼、小教研平台并以此构筑学习型组织,引导幼、小教师 在真 实、鲜活的教育情境中,敏锐地捕捉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或在专家 的指引下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另一 方 面实现教师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交融,开发教师的潜能。从1999年起,广州市天河东圃幼 儿园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对幼儿进入小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调整教学 ,以使下一届毕业生能更好地进入小学学习,效果较好。虽然这种做法对幼几园来说在操作 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从长远看幼、小之间的联手研究势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同 时幼 、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互相深入到对方的课堂中,全面动态地了解对方的教育过程和方式 ,找出幼、小衔接的契合点,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四、加强幼、小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长期以来,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也由此引发了各种问题,诸如单向性 、盲目超前性、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等。在问卷和访谈中,笔者也发现目前仍有一些小学教师 和幼儿教师把幼、小衔接的责任定位于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 小学相互衔接。不是“谁向谁单方面靠拢”的问题,而应是双向的衔接。幼、小衔接应落实 在儿 童这一主体上,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 自的主动性,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 和小学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和交流,随时把握幼、小衔接的动态。同时幼儿 园 和小学还可组织教师互相参观、互相观摩学习,把握两个教育阶段的异同,将感性知识转化 为实际操作,利用彼此的教育资源为幼儿顺利实现过渡创设良好的条件。

    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机会。就个人来说,他的学习与工作、 教育与劳动是交互进行的,他必须不断地将自己投入到学习中,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实际并 获得工作的动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 成熟、 从生命的物质状态走向生命的精神状态的过程[5]。幼、小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地 位 与需要,学会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这种自主学习除了从书本中汲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优 化知识结构外,还要学会从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开展经常性的自我反 思,积极地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此正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 思考、学习应成为幼、小教师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幼、小教师才能对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将这种认识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刘丹.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应成为当务之急.https://www.xinhua-jxw.c n/detail.aspx?id=1147/2007/08/18.

    [2]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Z].1999.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 海三联书店,1998.

    [5]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杨唯真〕

    推荐访问:幼教 衔接 教教 专业化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