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试论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8:55:28 点击:

    [摘 要]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对高校思政课的借鉴与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把握思政课的学科性质,遵循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全面了解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过程。重点探讨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高校教育献计献策。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课;教育心理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6-0098-02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协调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社会瞬息万变,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外来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迷茫、认识上的错误。运用教育心理学,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学与教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大要素。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许多有成就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是随着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是探讨心理环境和高校思政课的关系,研究思政教育的心理氛围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影响人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思政教育活动。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只有运用教育心理学,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入情入理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才能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

    效性。

    二、高校思政課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结合的意义

    (一)必要性

    1.高校思政课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结合具有科学性

    人的心理、意识、思想是相通的,心理是形成思想意识的基础条件,思想意识是心理的高级反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心理、思想、行为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是围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展开的,所以从人的心理、意识、思想的相通性角度来看,将教育心理学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完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与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

    2.高校思政课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结合具有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关注教育对象也就是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合更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拓宽教育研究视角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高校思政课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结合具有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服务于政治,更是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价值观碰撞交融,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提升宣传力度,弘扬主流意识价值观。这就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重要性

    1.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社会开放的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外来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心理,并对我国正确舆论导向形成强烈的对抗。社会上盛行这些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价值观、实用主义、网络垃圾、过分强调个性主义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结构,才能突破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将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能够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不断总结、概括、归纳的过程中更加系统、科学化。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其中的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规律方面的知识,能够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有启发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3.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预见性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首先应该运用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动机和目的,从而预测其行为,这样就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把握了主动权。在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后,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了解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产生、变化与发展规律,教育人、塑造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深刻地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探索教育心理学的运用方法,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成为许多高校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

    1.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基石。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活动,才能因材施教,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点子上。另一方面,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信任、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融合教育心理学理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首先,注重情感教学理论的运用。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力量作支撑,哪怕他的知识再丰富,智力水平再高,也难以有创造性的行为。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理论的渗透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课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中引入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或者社会关注热点,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魅力,顺利实现学生的思想转化。其次,运用需要理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高校与中学的思政教育内容存在重复之处,内容较为陈旧。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比如大一新生进行环境适应、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疏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人际关系、道德心理的调节,对大四的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问题的指导,给学生传授缓解心理矛盾的技巧,解开学生的思想困惑。

    3.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

    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心理活动变化,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暗示法,是一种通过语言、行为或某种事物,间接而含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经常性地给学生一些积极暗示,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典型示范教育法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利用先进人物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在现实生活中模仿自己崇拜的人和事;心理换位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佳心态教育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及时了解、把握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

    1.完善自我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不可忽略。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客观评价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闪光点,积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勇于剖析自己,重塑自我。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懂得保持积极的心态,塑造健康的个性倾向心理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怀着对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并内化为高尚的思想道德与理想信仰,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善于学习

    高校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获取学习策略,努力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只有储备了丰富的学习策略,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内化成一种自我需要。其次,学生在没有学校、教师、家长等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善于监控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学习目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思习惯。同时,养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吸收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给自己明确一个学习目标,系统地分析学习问题,对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程度和质量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品质和能力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影响深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如何,对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千方百计地采取策略,探索出一套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然而,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未来如何有效运用教育心理学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

    [2]王兆云,李小梅,王新刚.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

    [3]宋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

    [4]黄瑞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双主动模式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推荐访问:试论 课教学 教育心理学 高校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