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8:40:41 点击:

    【摘要】《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能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能力等方面。因此本文从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及课堂内外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提高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5-02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幼儿的心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可在实践中帮助幼教工作者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儿童心理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及提高教育工作中的成效。因此《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我校在读生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学观摩发现,当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在教材选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方面

    目前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该教材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偏重于理论知识方面。同时教材中设计大量心理学专业术语,这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难懂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学的一些纯理论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也不好,但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案例较为感兴趣。

    2.学生学习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78%的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持“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态度。但在深入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于,该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神秘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该课程有了解之后,这种神秘感就逐渐消退,从而对该课程的兴趣也逐渐减少。另外,中职学校在学习上也常常不得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教材的知识点,导致学习效果不高。

    3.教学实施方面

    通过教学观摩,笔者發现,当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不高。虽然也有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但是有些环节设计不是十分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对《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1.从《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来看。该课程是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强,表述抽象。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且表示抽象性的概念较多。这些对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和接受。其次教材时代性强,内容繁杂。有时部分内容存在相互重复,造成学生学习混淆,概念模糊,这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正是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

    2.从学生自身角度来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是爱好艺术,她们已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加之他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而学习心理学则要求较多地运用抽象思维,于是,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语言的精炼性较难接受,很难引起直接的兴趣,造成对课程学习的困难。

    3.从教师角度来分析。因为是理论课,调查发现老师的授课方式60%以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方式,较少采用活动课形式开展。加之课程内容较多,课程安排很紧,所以老师多用满堂灌的方式。这样就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三、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针对前面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1.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我希望学生们在幼儿心理学的学习中能激发自己的内部动机,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为自己而玩”。同时让学生们明白《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

    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适时的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游戏教学

    喜欢游戏是人的天性,学生也是如此。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情绪和情感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了一个“你做我猜”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是让一位同学们看题卡上的成语做出相应动作(不可以说出与题卡内容相同的字),然后其他同学猜测题卡内容。选择的题目有如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坐立不安等表现人物神情的成语。通过游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人类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并且理解了每种表情的具体内容和它所体现的内容。这种通过活动方式的课堂,就比照本宣科地讲授来得更生动,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2)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当教师的角色。当“小老师”能让学生更主动更专注于项目的学习上,并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例如,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这章节,各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发展历程等虽然容易理解,但是内容比较繁杂,容易混淆,老师讲授起来也比较枯燥无趣。如果将各种理论派别的讲授任务分配到各组,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融会贯通,再通过讲授方式展现出来,其他同学还可以提问并进行评价。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教的过程中就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及运用并发现问题,效果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好得多。

    (3)测验法

    检测主要是对已學知识的检测,反映学习效果以及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单纯的传统测试方法不同的是,我采用了一些活泼的形式开展测验。课前复习采用分组抢答,积分制竞赛等;特别是期末复习,我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分必答题、抢答题、加分题三个环节,将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设置为各类题目,进行复习检验。对于这种形式的复习,同学们展示出了巨大的兴趣和关注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授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

    (1)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发明的思维技术工具。它把有关某一个主题的各级要点的层次、因果、相互作用等关系以彩图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帮助使用者提高思维与记忆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在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打破以往由教师在课上“满堂灌”模式,每学完一个章节,便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网络,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构建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例如,课程第一章学习心理现象分类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也是学生第一次从理论层面认识心理学。上完这部分知识,我都会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心理现象表现出来,这不仅对他们第一次接触心理学现象可以有个加深认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整本心理学教程的内容,感知各章节的内在联系。

    (2)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这对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结合生活实际用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从事幼教工作以后经常会用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案例选择中,需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案例。无论是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还是社会化和个性的发展等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大量的生动实例,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例如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有一点是这样表述的:“由于缺乏经验,儿童早期的想象似乎常常还与知觉的过程相纠缠,他们往往只是用想象来补充他们所感知的东西。”如果是从字面理解是没问题的,但是究竟是什么表现,其实看过后学生是不能在实践中认识出来的。如果补充一个关于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的具体案例,学生就能很形象的理解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这一特点。

    (四)有效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素养

    1.知识扩展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例如讲到记忆,可以开展专题讲座“有趣的记忆术”;讲到思维,可以向学生介绍多种形式思维方式;讲到智力,可以给学生展示幼儿心理测验量表,并进行测验方法的展示;以及讲到性格与气质,可以让学生做“菲尔人格测试”等等。

    2.动手制作

    将理论知识授课的内容结合学生们绘画、制作的专业技能,制作幼儿心理学发展史手抄报,或者是名人卡片(或扑克)。寓学于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课外延伸

    通过课外书籍阅读或者电影欣赏,都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幼儿的心理,有益于深入的学习。平时我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知识的书籍和电影,如《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等书,以及《鲁冰花》《一个都不能少》《爱华德医生》等电影。

    总之,作为老师,在建立自身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多运用现今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要是能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学生的,都可以积极探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目标下,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有效性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石莉珠.中职幼师《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4(4).

    [2]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秘书处.教育科研论文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张肇丰,李丽桦.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儿童心理学 学前 中职 有效性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