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试析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8:10:50 点击:

    摘要: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大发展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面临新的一轮改革,专业培养有大幅度的提升和扩展,要求专业培养规格应具备科学理论、方法技能和身心素质,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拓展夯实基础课,强化专业基础课,精选开发专业课,完善实践课,建设有特色的旅游管理课程,构建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系。本文就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提出意见。

    关键词:地理科学;教育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25-02

    步入新世纪,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都在作与时俱进的、较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新时期的地理科学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地理科学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有较大的改进,高校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也势必受地理科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而作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所谓地理科学专业,是指国家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后,地理学有关专业归并而成的作为一级学科的大专业,下设作为二级学科的地理科学理论专业、应用专业和技术专业。以与时俱进的观点审视高等教育地理科学专业的建设,培养方案应有较大的调整。[1]

    一、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的地理学科专业教育类课程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部分的师范类高校地理学科专业教育类的课程都只有三门学科,分别是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地理教学法,师范类高校开设的这些课程,大多以理论为主,理论运用与实践方便得不到重视,在师范类高校,教育类课程没有受到相关研究的重视。[2]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教育学者开始注意到地理学科专业的课程过于理论化,而且课程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存在不易操作等弊端,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是没有帮助的。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得到重新审视,并在随后便开始着手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受到了来自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时代网络技术的严重冲击,这些新型的教学手法对地理学科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师范类高校在课程改革中引入了多媒体可见制作、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相关的新时代教学课程。各高校为响应政府的号召,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推进新课程全面改革。为了适应更高的标准,各高校陆续的开设教学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性研究性素质培养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范类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虽然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一直在前进,但改革的效果不容乐观,在许多高校地理科学课程设置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黄京鸿、孙婷等学者对为充分了解高校地理科学的教学改革现状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对各高校重要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对很多基础的教育课程评价都较低,而一些专业知识课程情况较为乐观。[3]另有调研也显示,仅1/3教师认为高师地理教育课程对中学地理教育的指导性较强,而2/3的教师认为其指导性一般甚至较弱,这说明高师地理教育类课程还远不能满足基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笔者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建设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文献查询和收集资料等,充分对地理学科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现实:我国的一般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科目少,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缺乏教育类基础课程的设置,特别是有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课堂管理、教育研究思维等方面的课程则是更少,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能力核心课程的设置得不到重视,在学分比例中较低。这种现象在师范类高校比一般高校要好一点,对于地理科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文史学等的门类科目,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二、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我国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来看,教育类的教学课程设置目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部分高校比较重视地理学科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学科教育基础相关的课程;培养方案的拟定上重视必修课程而忽略了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课程的教授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发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当前我国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正要应证了三重、三轻的问题。首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分,而学科教育基础相关的课程只有3~5门,在整个培养计划中仅仅占了10%的比例,基础教育课程一般是设置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必修课;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地理教学论、多媒体教学课程、教材分析课程等为专业选秀课程。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基础教育类课程的课时较少,培养出来的师范生缺乏职业素养。

    师范生的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师范类”课程的教育上,无论是哪个学科,师范生总是要走向教师的岗位,教师是师范生的目标职业,因此,师范生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老师铺垫基础。在我国,现在一般院校所开设的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中,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等课程还是作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方面,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学校比较少,目前我国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应用型比较强的选修课程,如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地理教材分析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选修课程;另一个问题是及时开设了相关选修课程,课程数也较少,授课质量也难以保证。这种课程开设的现状不仅让教师在选择自己授课课程方面有很大的限制,也让学生在选择自己所上课程方面缺乏更多的选择,很难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也与国外的一些培训机构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如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选修课占了全部课程的1/3,学生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往往达百门或数百门。日本、法国等国家师范教育的选修课量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末对七十多个国家教师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显示,虽然各国教育体系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开设课程的具体门数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一般都有十几门甚至于几十门的选修课,我国课程设置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目前,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毕业生除了具备一般的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的教师技能外,还应该对一些辅助性教学技能有所掌握,例如课程设置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选择与评价的能力、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等,各高校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在我国,教育教学实习时间为4~8周,然而在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外,如:俄罗斯的教育实习时间是13~18周,英国是12~14周,美国为18周,新加坡达到了两年。由此可见,我过教育实践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占据学分比例和学习时间是不够的。

    三、课程建设的改善措施

    高校对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学科的教学培养计划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的课程设置应当改革,其改革可以从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参与这写基本的措施开始去探讨改革的方向。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作者认为一个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一门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实施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求教学教师熟悉师范类地理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了解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组建地理科学专业教师和教育科学专业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来探讨关于地理科学教育类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要求教学教师具计算机、多媒体等相关的先进教育方法,具备为教育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同时有乐于创新、积极进取等的精神。

    2.在教学设备的完善建设方面,要求高校加强教学硬件设备的投资。比如,在教室应该购置投影仪、计算机等智能语音系统,配置现代化教室;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软件上加大投资,比如各类专业期刊、最新教学课程、地理学使用的相关软件,都应该配备;在学生的学习实践层面,还需要结合新兴网络,开设网络课堂,模拟课堂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该广泛的同地方中学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提高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才能使地理学教出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3.在学生参与地理科学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完善建设,应当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有利的创新,在对课程设置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目前课程建设的学生参与方面,学生通过座谈会和书面意见的方式来参与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收集和反馈。学生对学科完善建设的认识不多,提出的教学问题与课程机构、内容体系等教学相关的课程设置问题不多,但通过座谈会和书面以意见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建设的重要一样和使用价值,明确未来学习方向和制定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不仅仅是施教的对象,更是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研究员,学生应当在参与课程设置改革中,针对未来的建设路径对课程改革注入新生的活力。通过学生参与课程改革,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教育改革的意识,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类人才有这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娅娜,李晴.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

    [2]刘桂芳,卢鹤立,杨康.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06).

    [3]王乐鹏,李春丽,王颖.电子商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广场,2011,(6).

    推荐访问:课程设置 教育类 地理 改革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