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根除思维惰性障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7:35:10 点击:

    【摘要】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遇到数学思维障碍,如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出现觉得自己笨,成绩下滑,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从数学迁移到其他学科,有了厌学的情绪.惰性思维障碍是数学学习中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种障碍,本文将着重尝试从数学心理学及教学实践方面分析这一障碍,并通过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解决这一思维障碍.

    【关键词】数学思维障碍;惰性思维障碍;学习动机

    问题: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让很多高中生“苦不堪言”的学科.许多初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课上绞尽脑汁,课后作业却一筹莫展,总觉得自己用功了,但考试成绩不佳.长而久之,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很笨,不适合学数学,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从数学迁移到其他学科,有了厌学的情绪.

    分析:笔者认为,问题本质上是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在数学思维程度要求上有较大提高:首先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直观、具象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述,而高一数学第一章就触及抽象程度较高的集合语言,第二章用集合语言去描述函数,学生一下子就迷茫了.其次高中数学对各种数学思想的理解深度加大,要求学生善于从各种知识和练习中归纳出数学思想并加以应用.再次,无论横向或者是纵向,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有较强的把握.最后,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也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一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固定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一旦发生了数学思维障碍,而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出现前述的问题.

    对策:常见的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有六个,分别是思维单一性障碍、知识结构断链障碍、思维定式障碍、分割孤立障碍、思维惰性障碍、情绪型障碍.

    惰性思维障碍是数学学习中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种思维障碍,本文将着重分析思维惰性障碍,尝试从数学心理学的角度,结合长期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解决这一思维障碍.

    思维惰性障碍.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或者初中时较优秀但到高一后数学成绩直线下滑且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对困难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由此导致的思维障碍,我们称之为思维惰性. [2]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出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对数学缺乏兴趣,士气低落,沉闷,常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等等.

    高中生思维惰性的形成在三个方面较为典型:(一)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及时了解高中知识的变化,仍然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模仿的学习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二)不愿意提高抽象思考能力,对直观思维依赖性太强;(三)定式思维作用突出,不愿意分析各种变化.

    如何解决这一思维障碍?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

    首先,从数学心理学角度分析数学学习的动机.

    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学生去行为、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因.

    数学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和效果得到他人—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赞誉和尊重,或者对升学就业的帮助.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机.如果教师能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以合理利用,完全可能因此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虽然整体成绩欠佳,但在试题中某道题表现良好,可以让他介绍经验.

    此外,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交往动机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我们知道,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希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同,有较强的交往动机.在数学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交往动机表现为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数学学习经验和体会,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倾向.其中的心理原因就是数学的学科特征——思维材料的形式化抽象,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结合,通用、精确而简约的科学语言等,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观察力敏锐,但有时观察的程序不恰当,观察还不够精确,容易过早过快地下结论,辩证思维开始形成,但有时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形成的明显反差.为了协调这两方面的差异,学生只有借助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通过教师的点拨,利用教学条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及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疑难和障碍,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于难度中等以上的数学问题,我们尽量给予小组活动一定的指导和时间,不是简单的走形式;此外,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交往动机的形成,教师应该热情友好、热爱学生、认真负责,才能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交往动机.

    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具体表现在成就动机与认知性动机上.

    数学学习领域的成就动机是以求得学业成就为目标的学习动机,即通常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进取精神、上进心.在数学学习中,优等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对获得优秀成绩的渴望非常强烈、勇于面对挑战性强的数学问题并深刻钻研、创新求异.掌握并恰当利用这些特征是搞好数学精英教育的关键.即使对一般的学生,把握好成就动机的产生和强化也有助于数学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呢?

    成就动机与归因方式有很大的关联,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具体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行为和成就动机.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数学太难,别人不帮助自己等,而优秀生更多的是从自身找问题,是否及时复习、是否认真审题、方法是否正确等.所以,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效果的首要问题,乃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如,在2015届高三课后辅导中,笔者所在数学组就很注重对学生归因方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问题不急于解答,而是分析题目的特征入手,结合课本和笔记、练习,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出现很大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利用课堂、笔记和练习,而是盲目地做题.辅导貌似效率低,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认知性动机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认知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在这我们主要谈谈兴趣.

    兴趣,也称认知兴趣,是力求探求某种事物、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简单地说,第一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数学知识和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时,教师展示了这样一道题“当n∈N*,且x≥0时,求证:(1+x)n≥1+nx”,大部分学生都尝试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当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结构特征,利用二项式定理,把左边的式子展开后利用各项的非负性,去掉从第三项开始的所有项即可.简捷的证明过程让学生非常震撼,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二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量的事物虽不新异,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的密切关系,并且能够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求,也能引起学习兴趣.如,在讲《平面向量》一章中,无论从引入到向量加减法、数乘运算和数量积运算,教师都可以以物理知识为背景,进行简单的抽象和类比,学生既顺利地接受了新知识,也对数学的应用性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第三还主要取决于对数学知识、数学活动愉悦情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满怀激情,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愉悦感.如,在必修三的《算法初步》一章中,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算法语句之后,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判断某年是不是闰年,让学生利用qbasic语言上机编程,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让学生在应用数学之后体会到了愉悦.

    根据上述数学心理学的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和培养数学学习动机.

    一、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认知情绪背景的构建.教师一定要向学生粗略明确所学内容的必要性和意义,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知识的传授,而不能让学生产生该知识的学习很突兀的感觉,并在每章、每节的教学之前介绍“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各部分内容的作用,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也可以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揭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问题之间的差异、矛盾或冲突.

    (二)认知动机的保持和发展.教师可以用启发式疑问能揭示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意识.也要注意遵循有效难度原则,学习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适度的心理紧张才能保持和发展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分层习题、适时提问、板演、个别教育、思考题、研究题等方式来体现不同难度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最后,教师应掌握及时反馈原则,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知道目前的学习成绩状况等.

    (三)动机的强化.强化数学学习动机的基本策略有四个:首先,要充分利用成就动机.其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次,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感教育,揭示各种数学的美,如,在选修2-2的《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跳水运动员平均速率、气球的膨胀率等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都可以用数学中平均变化率来表示,体会数学抽象之美、简捷之美.最后,深挖教材的思想性.如,在必修1的《函数及其表示》的单调性一节中,教材展示很多函数图像,为学生能理解单调性的定义提供直观的帮助,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图像来分析单调性,为今后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打好铺垫.

    二、外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研究对象抽象、难以揣摩,研究过程大多是推理过程,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有时还需要一定的直觉、猜想能力等,这一切决定了持续的数学学习兴趣必须在学习者付出艰苦努力获得成功并享受乐趣之后才能产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刺激,这个过程很难持续进行.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3] 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应用广泛,并且是其他理科的基础,就能促使他努力学习并感兴趣,如三角函数中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b在简谐振动、匀速圆周运动、交流电等事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外部动机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

    其一,不适当的外部动机,如教师和家长期望过高,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其二,如果使用外部动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行为,那么,常常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往往使内部动机丧失殆尽.

    三、学习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多解、多变、多问

    多解旨在激发学生在数学天地里寻求最简捷、最独特的解法;多变旨在加强变式训练,不仅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而且在解决学生定式思维障碍方面有较大的效果.如在讲授解不等式时,可以从解不等式x+1x-2>0入手,逐渐变式成解x+1x-2≥0,x2-3x-4x-2>0,x2-2x-42-x>1等,学生在经历一系列解不等式之后,自然而然的对归纳不等式解法产生兴趣.

    (二)贵在设疑

    “疑”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解答,不断思考、联想,进而释疑,唤发起学生兴趣.如在引入函数概念之前,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y=1是函数吗?”,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对初中函数概念的不足进行挖掘,从而渴望更新概念,在学习高中函数“集合论”的概念之后,学生就能回答之前的疑问了.

    (三)以爱为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要有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自卑感,鼓励学生提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要尽量作出积极评价,而学生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

    总之,要根治学生的思维惰性障碍,教师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各方面下足功夫,应该说这会让教师更辛苦,但是也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真正的让学生对数学多一分热爱,少一分恐惧.

    【参考文献】

    [1] 吴成平.论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差异.当代教研论丛.2014.

    [2] 陈卫东.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 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根除 惰性 激发学生 障碍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