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6:45:08 点击:

    摘要: 结合我院田径教学大纲,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为依托,分析当前莆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在适应新大纲所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大明确、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结构不太合理、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等。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专业教育; 田径课程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69-03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新课标的公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始。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体育教师,其主要的培养方向是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因而随着新大纲的颁布也决定必须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来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把他们培养为能胜任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工作者。因此,我们要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新大纲与原有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比教师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1. 实施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变

    新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是体育课程标准用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而已。“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1]它只是从宏观上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学,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时数比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搭配、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做过多的限制。体育教师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的被动者向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决策者转变。

    2. 由课堂教学的传习者向指导者、促进者的转变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2]这说明了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仍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的环节,因为新体育课程标准又加进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位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体育教师不单只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要在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去指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 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引导者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者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重点突出的教师的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学,轻了学生主体差异,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权威作用。而新《纲要》强调课堂讲法要讲究个性多样化,注重教法研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强调的是教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自学,自己学得怎样去掌握技术和学习方法,而不再是教师一味地传授那些有可能过时的知识和枯燥的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体育课程标准把兴趣爱好的培养作为实现“终身体育”目的的基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入手,精心准备适应学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和创新,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由课程的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

    在新大纲实施以前教师只能作为课程内容的实施者,起着纽带的作用。对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特殊情况无从选择。而新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具有了很大的选择性,人力资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开发、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课外、校外体育资源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体育信息资源开发等,从时间、空间、地理环境、信息资源等多方面入手,为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做了很强的保证,为教师打破传统的竞技教学课程内容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好改造传统运动项目,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新兴的运动项目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做贡献,促进学生多学习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3]。

    5. 由室外实践者向理论与实践兼修者转变

    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可以看出体育课已不再是单纯的室外活动课程,而是室内与室外、理论与实践都要实践的课程。其内容包括了运动技能和健康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运动技能,也要具有较全面系统的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和在讲台上的授课技巧[4]。

    二、我院田径教学大纲在适应新的“体育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各项体育运动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实践证明,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球类运动员,都有较高的田径运动能力和素质水平。可见,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5];田径运动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共计四十多项[5]。可见五个内容中所包含的运动项目繁多,我们所要学的还包括技术动作、技术知识、裁判知识等。

    首先对我院田径教学大纲进行简单地分析

    1. 学时数严重不足

    (1)通过表一比较可以看出,田径普修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有基本上是不存在太大的变化。但其中采用了同种模块下的不同教学形式(基础田径),增加了教学的内容。

    (2)从2004级专修学时的安排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三个年级的专修,体现出了,选修时间的跨度之长,但在学时方面并没有随之增加。也就意味着分配到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就相对减少,甚至出现了两周才一次课的现象。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具有较好运动技术与教学能力的学生呢?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普修学时的下降必然要减少或者降低田径教学的内容或项目。对没有选修田径专修的学生来说,田径必修课所学到的东西只能是一些“皮毛”。学到的东西不全面,并且不深入。

    (3)本来2004级田径普修的课时相对于2003级田径普修的课时已经减少了34个学时(将近一个学期)再扣除军训、雨天、假期等其他特殊情况而减少的课时。田径普修所能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了。田径项目包括的内容很多,不论是哪个运动项目都不能与之比拟的。其包括走、跑、跳、投等各个项目又有许多的分支,并且每个分支又有技术与裁判。那你说就只有那短短的学时能把它们全部学会吗?更不要说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了。

    2. 理论与技术不相适应

    (1)从表二可以看出不论是修的所占的比例每个年级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本质上还是停留在原本的教学大纲,并没发生太大的变化。

    (2) 教学的课程目标是掌握田径类课程主要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方法,具备田径类课程主要教材的教学和指导课外田径运动业余训练、竞赛的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体育教育人才。从培养的目标可以看出,理论知识、技能技术、裁判等都是教学的重点,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理论和技术所占的比例并不协调,偏重了技术教学。

    (3)考核方式有待发展

    ①表3可知,田径教学的成绩考核形式相对比较固定,但考核的内容可以根据所开课的内容而采取考核方式,各具独特的方法,内容比较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培养目的来制定考核的内容,但所选取的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体现田径普修课程。考核的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其形式为“总成绩=理论成绩+技术成绩+技评成绩+技能”。现有田径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使很多学生对书本的知识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考后不知所云,缺少一套对学生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②田径教材(李鸿江 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主要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而进行编排,以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为线索而进行设计的,很少或根本上没有对项目的健身原理进行阐述,更不要说对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等方面的挖掘。集中反映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项目的技术性和竞争性,而忽视了与项目健身理论的结合。技能水平、技术水平在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有的大纲规定120学时的普修课堂上,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各项目的技术水平,恐怕很难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况且有些内容已脱离了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如标枪、铁饼、铅球等。

    (4)技术考核内容减少

    技术考核的内容:中长跑、短跑、跨栏、接力跑、背越式跳高、跨越式跳高、俯卧式跳高、撑杆跳、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级跳远、掷标枪、掷铁饼、侧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原地推铅球、健身走与跑、健身投掷、田径运动身体素质等。

    ①其中2006级田径普修考核的内容主要有跨栏、背越式跳高、掷标枪等,这些科目并没有具体的代表性,更不能代表田径普修的内容。这样不能满足田径普修的需求,学生所学的技术并不能适应以后的教学需求。是否考虑增加田径项目的考核内容?根据高等师范体育院校的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体育教师的主要目标,这样的目标应以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据文献表明21世纪初,社会对各类体育人才的需求程度依次为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保健员、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娱乐旅游工作者等。体育科研人员一般由研究生教育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康复保健人员及体育娱乐旅游工作者将主要由社会体育专业来培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目前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面对中小学师资[6]。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健身知识、方法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②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体制的影响,我院田径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放在传授运动技能及提高动能力上,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来培养教师,而对健身教育和教师道德教育忽视,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新课程标准主要是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教学指导思想,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培养的人才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三、对策与建议

    教学大纲在变化,但对于术科专项的学生来讲,是注重掌握一定的专项技术还更注重是应掌握理论知识,更突出的问题还有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术,是否仅限于传统正规的几项运动,运动技术掌握到何种程度?如何在被减少课的情况下来提高训练时间,弥补时间上的不足?这些都是有待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增加田径教学时数

    高等体育院校所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学体育,而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课程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故在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应当确立以“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在田径课程教学体系中,掌握好田径技术的同时应当增加田径健身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理论水平,不要再一味地强调以竞技水平的提高为中心,要尽量排除竞技思想的干扰。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田径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充分协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且拥有较全面体育文化知识和较专业运动竞技能力及两者相结合的能力。适当增加田径教学时数满足教学需要。

    (2)丰富课程内容,教学结构合理化

    ①在田径课程被削减的形势下,是否敢于突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体系的条条框框,适当减少竞技体育体系教育,从而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同样能培养适应未来工作的体育教育者;是否能考虑将32个选修的学时增加到田径普修课时中去,增加普修的学时,从而加强学生身体练习与技能提高的机会,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学科内部的综合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不同课程之间应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增加田径课时,就应当适当增加田径技术学习的项目,选择能体现田径普修的项目符合中小学田径教学的需要。在理论方面,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田径项目的裁判、体能训练、体能恢复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切身体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没什么必要特意调出课时来上理论课,但对于没办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可考虑将某些理论课时进行讲解。

    ②田径课程要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打破以竞技体育作为教学重点的模式,要有意识地将教学重点转向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健身法则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使课堂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吻合。考虑是否将“说课”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培养能适应以后教学、工作需要的工作者。

    ③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从有利于促进大众健康的角度来考虑,以及满足中小学学生生活与生存的需要为原则;同时还必须考虑它的精神价值,多选择便于健身锻炼、难度不大,易于开展、锻炼价值较大,且娱乐功能强的趣味游戏,介绍一些有效的健身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中小学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会利用这些联系手段进行健身,而且要懂得各种练习手段和健身原理及练习时应注意的事项,并要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将各种形式的健身练习合理组合,既达到健身效果,又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有利于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7][8]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办法,可以把技术的60%改为40%,其中的20%可增加用来对学生课堂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是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体能康复等内容。可以多采用现代教学方法,采用符合现代的“说课”形式。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外作业与课堂考试相结合等方法,将过程性的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较侧重学生的创新和教学能力的评价。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现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四、结语

    田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之一,是中小学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其他运动项目成绩提高的基础,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深刻变革,以及教育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体育教学的特殊属性,就应当以系统思想作指导,对广大田径课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切实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21世纪的体育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3-37,1-2.

    [2] 编写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1~7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9-33.

    [3] 陈作松,季浏.论新体育课程的教师角色特征[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5):25-27.

    [4] 陈俊钦,梅雪雄,张涵劲,冯冬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12(1):74-77.

    [5] 田径运动的概念[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7600.html.2005-11-29.

    [6] 安儒亮.21世纪初体育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趋势预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1-4.

    [7] 龚蜿敏,徐永生,胡惠.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120-121.

    [8] 孙庆杰.论田径运动的竞技和健身两重性[J].体育学刊,1995,2(1):47-49.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田径 探索 高校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