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新疆高校公共田径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6:15:07 点击:

    摘要:本文对新疆高校公共田径课程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今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有所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探析田径课程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如何提升比重,旨在为新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相应建议,为增强新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疆;公共田径;开展状况

    田径项目历史之久,这个项目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意义之重,而田径运动所包含的跑跳投涵盖了所有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只有基础运动能力塑造好了,才能更好在其他运动项目中产生延伸,才能更全面的发展运动能力。当前,一些趣味性兼具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及其受学生青睐,比如球类、操类、舞蹈类等等,一直是选课热门,甚至出现难选、抢课等现象,这种现象不单独出现在某个院校,乃至全国高校也是此现象频发。而田径项目一直处于尴尬地位,有些院校开设课程,但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标准而被迫取消或是开课班级寥寥无几,这就促使了田径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是勉强开课?还是直接取消?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实地调查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新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新疆8所高校(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公共田径课程开设情况、96学生和15名教师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了解与本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查阅收集整理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依据。

    2.访谈法

    对新疆8所高校的15名体育教师和96名学生进行了面访、电话访谈。

    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有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新疆省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现状

    通过对新疆8所院校进行调研,就其田径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新疆高校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呈三种趋势,一种是完全取消田径课程教学,第二种是在必修课以模块的形式占有一定的学时,第三种是开设田径课,但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又区别于田径课程。由此得出,田径课程正逐步处于一种“边缘化”,并且个别院校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都不可否认其重要性,实际情况却如此被动艰难。

    (一)田径课程的开设现状

    通过对8所院校的调查分析,得出目前有3所院校没有开设田径课并且也没有设置相关的田径模块。2所院校虽无开设田径课,但在必修的每学期都设置了相应的田径课教学学时,时间为4-6个学时,教学内容以项目教学和素质教学为主。开设田径课的院校仅有3所,开设时间多为一学期或一学年,课程名称为田径课或体适能,教学内容也多是围绕田径项目技术和素质教学,采用行政班或男女生分开的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结合田径项目内容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仅1所院校开设了体适能选项课,2-3个班,学生主要来源于没选上心仪课程被分流的学生。

    针对以上调研,不难发现田径课程在高校的地位尴尬,每个院校对其定位不一。高校体育课程跟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不断的摸索,也在去平衡新兴项目和传统项目之间的地位关系,适应当代社会的体育氛围和运动文化。部分学生乃至教师认为田径仅有枯燥、单一、重复等表面所表现出的性质,认为多阶段的重复式学习没有必要。没有深层挖掘田径运动的巨大价值和对人格塑造的深刻意义,以及不可取代的教育内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就是要不断的让教师和学生深化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让田径课程回归,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田径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分析,开设田径课程院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项目技术教学为主再结合素质教学,项目教学主要集中于易于教学和掌握并且与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相关的短跑、中长跑、跳远,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有效手段;一种是以素质教学为主,内容设置主要依据身体素质所包含的五大方面。异中包含着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掌握运动基本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没有开设田径课的院校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选课人数少,达不到开课标准,被迫取消开设;一种是环境天气因素加之场地限制无法正常开设。

    三、田径课程教学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田径文化的宣传导向

    一种文化的宣传是极其重要的,如清华大学的运动氛围,是几辈人的实践带动加之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共同产生的良好效应,潜移默化的体育健康理念就在学生的认知中生根发芽。提起田径运动,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竞技性,但竞技性只是田径的一个特性而已,可见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特性和文化内涵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教师也是如此。一方面认知的不全面,片面的理解田径运动就是户外风吹雨打,回避此项运动对人格塑造的特有作用。田径是所有运动的基础,所涉及了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的培养,谈终身体育,没有一个坚实的身体基础,终身体育只会是一纸空谈。另一方面,社会媒体平台的传播主要是现下流行运动文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选择,加之当代年轻人从众心理,喜欢追随时尚文化。所以缺乏搭建田径运动与校园文化之间的桥梁,也缺少相应的宣传与引导,那田径运动必然衰落。

    (二)缺乏创新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完整的教学设计。课程学习效果不只是取决于经验,不可否认经验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地凭借以往经验,千篇一律重复式的教学模式固然是故步自封。课程目标定位不清,导致田径是作为竞技性的运动亦或是教育性的课程之间定位模糊,单从某一特性出发,忽略田径本身的多重价值。一堂课的主体是学生,不注重学生间的年龄与认知差异,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设计。教师如果只注重自己对田径教学的理解,只会使教学枯燥,学生排斥。教学内容过于讲究专业性、竞技性、技术性,过于注重技术学习的规范性、严谨性。内容设置照搬教材,没有凸显学生需求,再者缺少个性和差异性,缺少集体性的合作练习,虽说田径项目与集体性的球类项目不同,但过于强调单独练习对学习技术的途径是不可取的。没有集体性的体现,再学生看来就无娱乐性可言,自然更无兴趣所言。教学方法手段沿用竞技体育的练习方式,致使练习强度不好控制,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再有精细化的讲解和练习过程,技术术语过于专业和乏味,反复重复式的练习规范技术和单一动作,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

    (三)缺乏多元的考核评价

    通过调研,大多院校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相似,主要侧重于技术掌握程度和运动成绩达标,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端量化,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包含理解程度、学习体验感、成就获得感、合作满足感等。这才是课程应该给学生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技术熟练度和技术掌握度,技术可以反复雕琢,而学习的体验只能是在课程中获得,这才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之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统一标准,面向全体授课学生,但忽视了个体的学习理解能力、身体素质差异、学习应变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考评结果。田径运动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突破才能获得成功的运动项目,因为项目的特点,很难在短期内就有所突破,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练习参与性、合作学习意识等,才能达到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以上种种都会使田径课程的发展道路发生误差。

    四、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搭建田径文化宣传平台

    田径文化平台的搭建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以书报、多媒体、运动会、社团等等为入口,共同组建为一个完整的平台。可从以下途径出发:(1)鼓励各学院组织不同级别的田径运动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张贴运动会实况照片和事迹。(2)成立校园田径社团。可通过社团内部活动、与其他社团的团建活動扩大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3)建构高校田径联盟俱乐部。利用各院校的资源开展各类活动,比如高校间田径邀请赛、体育文化节、田径健身系列宣讲、田径知识竞赛、田径征文比赛等,逐渐提升田径的参与度与关注度,加大在高校的影响力。(4)搭建多媒体传播平台。可在校园广播播放近期比赛动态、田径小知识、田径趣闻等。利用校园内的LED屏幕播放比赛视频、精彩瞬间、田径健身小常识等。校刊刊登历届运动会优秀选手、推选学校运动达人活动等。在文化长廊张贴校运动会的照片、体育精神事迹等。投入体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每月根据数据评选“运动达人”或是以自我推荐的形式在微信平台投票选举。其中可把课外锻炼的数据包含在体育课的平时成绩中,督促学生打卡锻炼,创建田径运动氛围。

    (二)构建科学化的教学过程

    田径课程教材内容应该增加游戏模块,降低技术学习的难度,简化技术掌握要求,练习内容设计的丰富些,技术练习形式的同时结合趣味娱乐性。田径本身对技术性就要求高,这就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利用趣味田径的相关内容结合田径教学内容,多种元素的结合,学生的兴趣度自然提升,课堂的参与感满足,最终学习效果会更好。可以结合副项组合教学,如在田径课程中穿插别的项目,如定向越野、户外拓展等相关内容,延伸田径课程的广度。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安排,保证每个学生相对自身而言都有所突破,这才是成功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讨论发言,教师少纠错,让学生找问题找方法,教师少定义,让学生练习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练习的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不可直接照搬竞技训练的模式,多增加集体合作形式。根据学校场地可适当增加遮阴设施,购置趣味运动器材,改善教学环境也可以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改进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的模式不可“一刀切”的只看达标标准,要尊重个体差异,增加学习过程的考评,淡化达标结果。制定多元评价体系和科学评价指标,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包括体育发展历史了解程度、认知程度、课堂表现、学习体验程度、参与度、合作意识、课余锻炼频率等,对比学习前后的身体素质数据,只要相对自身有所提高,再加之技术掌握度,组成过程性的评价,取代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把学生的进步提升形成一个发展性评价,把课堂努力形成一个实践能力评价,再结合过程性评价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模式,兼具科学合理性与公平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田径课程要想回归到体育课程原有的地位价值,必须坚持课程的教育价值不动摇。需要学校和教师提高重视程度,挖掘田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搭建宣传平台。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过程,改进评价模式,多方面全方位的开发田径课程的有效性,不断地深化田径教学改革,促进新疆高校公共田径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益群.对新疆地区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现状与发展的研究[A].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2007:3.

    [2]郭林昊.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课程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16):135+137.

    [3]张海浩.高校田径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04):98-99.

    [4]吕雪松,陈丽娟.普通本科院校田径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 (04):195-200.

    [5]樊玉杰,周海涛.学校体育中“田径”课程教学的遗失与回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 (02):135-137.

    [6]黄松峰.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的多视角透视与改革实践[J].体育学刊,2011,18 (02):78-82.

    推荐访问:新疆 调查研究 田径 状况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