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仅仅满足于“像打仗”拍不出好片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3:00:14 点击:

    影视制作不能满足于“像打仗”,而应该“就是打仗”,要注重细节,尊重历史。

    读著名导演李安的一段话,很有感触。这是5月初在台北的一次活动中,他回答关于内地电影的提问时说的:“大陆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好,可以跟好莱坞抗衡,最近有很多卖座电影,这是好事。但大陆还没有很好的片子,观众品位还需慢慢培养。”观众品位确实是个问题。比如十几年前“小燕子”满天飞那会儿,正读大学的我就和同学争论过:这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的影视剧?同学的看法是:“观众这么喜欢,当然好了。”我以为不然:“毕竟观众喜欢的,和观众需要的,未必是一回事儿。”不过李安这段话中,更值得注意的毋宁是背后的问题:大陆诚然没有很好的片子,但是究竟何以至此呢?

    这个问题当然可以从多方面来解答。我正好看到几则相关的材料,或许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为什么内地总缺乏好的影视作品。我们都知道,日本名导演黑泽明拍过一部片子叫《七武士》。当年他指示桥本忍来写剧本的第一稿。为此东宝企划部给配了三名调查人员(通常只有一名)。桥本让他们调查文献,采访历史学者和时代小说家。最终却发现,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武士的生活细节;甚至连下级武士在江户时代初期吃不吃午饭,也是怎么调查都无法确定。桥本说:“如果在电影里让主人公吃了午饭,后来历史学者却来抱怨说,这个时代下级武士还不吃午饭,那它就不成‘真正的时代剧’了。所以根据我的判断而放弃了。”可见其作为编剧之严谨,因此也难怪后来拍出的片子为人们所喜欢。

    其实,我们的一些电影人也曾经是很严谨的。比如,195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南征北战》就是如此。当时包括粟裕将军在内的一些首长十分关心电影的摄制,要求当年参加华东战场作战的24军派出军事顾问组前往协助拍摄。据亲历者回忆,和现在的影视作品不同,当时的电影追求的不是“像打仗”,而完完全全“就是打仗”。当时摄制组动用了一个团的解放军参加拍摄,所有的阵地设置都有顾问组的帮助。如何排队形进攻、以什么样的姿势发起冲锋,这些都是24军派去的人教的。包括张瑞芳冲锋的各种动作也是他们教的。所以,即便到今天,《南征北战》也仍然很耐看。

    但是,建国初期“一边倒”,什么都学苏联,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包括影视在内的各方面工作。1950年9月,《人民日报》登载刘白羽采访《攻克柏林》的作者巴甫连柯与导演者齐乌列里的文章。据巴甫连柯说,电影中斯大林在攻克柏林翌日,从飞机降临柏林,实际上这是一个月以后的事儿,“然而不合事实的描写引起观众莫大愉快和艺术的真实感”。另据介绍,《宣誓》片中“也是作者幻想的很多,但比真事更有真实性”。巴甫连柯说他并没有真正到过柏林,但搜集了所有这一段历史的文件,还参考了所有这一段历史的党的决议和斯大林与农妇谈话的记录。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中,这些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介绍,显然亦会影响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

    孙犁的《风云初记》就是如此。在老作家王林看来,第一集的开头写得很有气势,但愈往后愈松;第二集则可以说是一章一章地凑了。尽管也不乏很有诗意的片段,但总的计划看不出来。而且孙犁自己也说是想一段写一段。但更关键的是“故意违背历史事迹的写法”。王林记得,1938年3月间台儿庄会战期间,冀中八路军尚出兵配合,而孙犁却将拆城破路写在此时,显然“与史实不同,与史实空气不配合”。孙犁才写了抗战第一年,整个企图尚未写出,虽不应过早批评,“但违反历史真实的写法”,王林仍然觉得很别扭。当年受这种所谓“合理想象”影响的不仅是作家,也包括一些影视作品创作者。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最近这些年,一些影视作品刚想摆脱政治因素的干预,又在资本力量的冲击或者诱惑下戏说不断,甚至手撕鬼子,神乎其神,背离了最基本的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这显然是要不得的。所以,仅仅满足于“像打仗”是拍不出好片子的。看看桥本怎样注重武士是否吃午饭等历史细节,再想想老一辈电影人怎样以“就是打仗”来认真严谨要求,就不难明白可能的出路在哪里。

    (作者为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教授)

    推荐访问:不出 打仗 满足于 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