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多模态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设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1:30:07 点击:

    摘 要: 本文基于校级精品课程“影视英语”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多模态环境下,小组活动“影视论坛”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运用“输入,吸收,输出”理论,帮助学生训练听说能力的同时,从精选的影视片段中提炼出有争议性的话题,通过极具课程特色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或辩论,得出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涉及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影视英语教学 影视论坛 多模态 思辨能力

    一、引言

    在电脑与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正逐渐由传统课本平面模式,转为运用电脑和网络制作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现代教学模式。模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式上的进步急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等一系列更新。在多模态教学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显而易见。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管,每天铺天盖地出现在各大网站新闻中,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和错误的英语语言输入、虚假信息等屡禁不止。至此,英语教学目标已不止是单纯的语言、文化教学,对大学生思辨能力有效培养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动向

    “多模态”指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三个以上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通过图像、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顾曰国,2007)。在Krashen和Swain的“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的基础上,Harmer提出的“输入、吸收、输出”平衡理论,认为学习者首先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大量的语言材料并理解其意义、形式和交际功能以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其次,学习者要通过多种活动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进行反复操练、加工、消化。使之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最后,学习者将储入的语料和知识重组,以口头或笔头方式在新的交际环境下表达出来(康庄,2009)。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我国也被译为“批判性思维”,是使用清楚、准确的语言表达或对概念的分析进行明白、有力的解释和论证的能力(Paul R.W & Elder, 2006)。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并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探索观点、获取知识的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六种分层类型,识记与理解属于认知领域里较低层次的思维技能,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则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布鲁姆的认知分层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认可。上世纪90年代中期,Lorin Anderson和David Krathwohl修订了Bloom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六级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张卫东,初胜华,2015)。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多重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是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核心,应该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年来,文秋芳等一大批学者专注于研究大学生思辨能力出现的问题和研究对策,带领出了一大批老师就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辨能力展开探讨,在写作课(李莉文,2011)、综合英语课(李刚,2014)、视听说课、口语课、辩论课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文秋芳等为了解我国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文科学生在思辨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了大学生思维能力测量量具,还进行了我国首个大规模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研究。

    当前对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思辨缺席症”(文秋芳,周燕,2006)等,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或者教学设计还存在广泛的研究空间。本文旨在通过展示影视英语课程的设置理念和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活动“影视论坛”指出本课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影视英语课程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辨能力

    影视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影视课堂活力英语(1)》,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原版英文电影中节选的片段为依托,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从精选的影视片段中提炼出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得出自己原创的观点。

    中国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吸收书本或教师观点,导致到了大学时期,老师问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What do you think?),学生要么答不上来,要么只会引用现成观点,要么就是It all depends,貌似全面分析了各种情况,但实际上还是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针对这种现象,教材编写之初就把“激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批判或辩论”作为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影视论坛”与思辨能力

    在多模态的教学形势下,影视英语课程充分运用英文原版电影,不断摸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提高听说技能,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实践中,教师通过视听说等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跳出思维框架,换位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同声音的撞击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擦出思想的火花。下面将通过分析小组活动“影视论坛”的开展过程具体阐述影视英语课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开展过程

    “影视论坛”是多模态环境下一个崭新的教学设计,是影视英语课程的一大创新,旨在让学生在获得视听说阅读等有效输入之后,吸收并有效输出。

    具体做法是教师指导完成课本选取的电影片段的视听说练习,布置学生看完整部电影,就所接收的内容进行反思,进而从电影中选取出贴近生活,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的有争议性或者有讨论空间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个话题制作出一个视频,让全班同学课前看完,小组成员在课上主持展开一个十五分钟的现场论坛,和同学互动,同学们可以就视频体现的主题各抒己见。

    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首先需要记忆、理解单元主题;其次,搜集各种资料加以应用、分析,把自己的想法放入视频,做出原创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现场十五分钟论坛集讨论、分析、评价、创新等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于一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现场十五分钟,同学们会借助各种方法展开讨论,比较常用的有类推法、换位思考法和辩论法。下面将一一举例说明。

    (1)类推法

    在学习第一单元“Finding Nemo”课本选取的电影片段时,书上练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rlin and Crush’s love towards the kids? 根据片段提供的信息,学生大多能总结出两位父亲的差别。为了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分析,老师接着问了下面三个问题:

    1.Do you like Marlin-type father or Crush-type father?

    2.What makes Marlin a micromanaging father?

    3.What makes so many micromanaging parents in today’s society?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Crush-type father,因其开明、平等,信任子女,给予子女选择权等。当被问到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开始从电影中寻找各种线索,发现Marlin作为单亲爸爸,在充满危险的大海中,带着自己唯一且有一边鱼鳍发育不良的儿子Nemo在大海中生存,他必须时时处处小心呵护着Nemo。至此,话题已经从电影自然过渡到了现实生活。学生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家庭教育谈到就业压力,从独生子女政策谈到社会环境变化,深入理性地分析了micromanaging parents产生的根源,涉及了多个社会热点话题。

    在基于这个影片开展的影视论坛上,学生通过模仿电影中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爸爸,制作出了一个现实版的“鹰爸”和“猫爸”视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在分析“鹰爸”和“猫爸”的异同点,表达更喜欢哪个类型的爸爸之余,学生开始客观分析两个类型的爸爸的养成记,从现象联系到了本质,充分运用了类推法分析思考,有效培养了思辨能力。

    (2)换位思考法

    在讲到第五单元“Pocahontas”时,基于书上所选片段中两位主角的对话,让学生从旁观者立场出发,发现一味站在自己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的人,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电影结尾,男主角John代表的英国殖民者和女主角Pocahontas代表的美国土著互相称对方为savage(野人)。老师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女主角所在部落成员,我们对John这类所谓的文明人、现代人及他们的行为怎么看待呢?根据电影情节,我们知道这些人一踏上那块土地就大肆挖掘、大肆砍伐,破坏了那里的生态。

    在基于这个影片开展的影视论坛上,学生借用最新电影《美人鱼》做了一个创意配音视频。自创剧本,自编故事,旨在让同学们思考:

    1.Do savages mean people who live in the woods or caves?

    2.Are there savages in the civilized society?

    3.Who defined the word “savage”? Can you redefine the word?

    通过换位思考,学生学会理性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看问题,更易于看清事物的本质,学会了分析、思考。

    (3)辩论法

    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主题辩论一直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外学者们通过大量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认为辩论除了能提高思辨能力,在其他方面有促进作用。辩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短期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长期的思辨能力与好疑好问的品质(刘艳萍,2010)。

    比如,第四单元“Growing Pains”凝练出的主题是“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这是书上主题文章的标题,作者从自身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在美国honesty有没有过时。“影视论坛”互动现场,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有争议性的话题,给出自由辩论的辩题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in China? 学生首先根据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得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搜集各种资料、案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开展现场辩论时,学生需要理解对方的观点,加以分析,进而找到足够的资料反驳对方或者为己方辩护,辩论能够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课后反思

    影视英语课程通过老师上课有意识地引导及学生定期展开影视论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近三年影视论坛的试点来看,开学初,学生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比较依赖网络上搜索到的别人的观点,或者知名人士的观点。接近学期结束时,学生逐渐习惯“扪心自问”,在电影和影视论坛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经历和实践,进行再创造,找到自己原创的、原汁原味的观点。根据布鲁姆的认知分层理论,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较高层次思维技能”得到了提高。这是衡量思辨能力层次的一个有力标准。

    四、结语

    多模态环境下,运用影视资源能更好地呈现一个仿真的情景,首先让学生理解,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课堂活动安排,锻炼学生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

    本文通过展示课程设置,分析课堂实践中的小组活动“影视论坛”,阐述了影视英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目前能够得到的反馈是根据每学期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对该课程和老师的评价。其中,“讲授具有启发性,促进了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这一条,在有效参评的261个学生中,258个学生都选择了“优秀”。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目标,“影视论坛”作为一个新型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Donald C. Bloom’s Taxonomy of Learning Domains [EB/OL]. http:///~donclark/hrd/bloom.html (2015-1-12/2015-3-22)

    [2]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4.

    [3]Paul,R.W. & Elder,L. The Miniature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Concepts and Tools[J].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2008.

    [4]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6]康庄.浅谈J. Harmer的外语教学平衡论对外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J].佳木斯教学学院学报,2009(6).

    [7]李刚.综合英语课程提高思辨能力教学策略初探[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6):54-59.

    [8]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2011(3):67-73.

    [9]刘艳萍.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辩论课——一位美国教师在华教学的个案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1):46-49.

    [10]孙红,等.影视课堂活力英语(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1]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12]文秋芳,等.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研究[J].外语界,2010(4):19-35.

    [13]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14]张卫国,初胜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分层培养的改革探索——以“英美概况”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15(1):22-27.

    本论文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多模态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设计-Movie Forum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WJYQN14007)

    推荐访问:思辨 教学设计 多模 培养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