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大足石刻的银幕呈现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0:10:10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旅游地受益于影视作品的例子屡见不鲜。早年的影旅结合对相关旅游地的推广虽效果显著却大多是后知后觉的无心之举,如老版《庐山恋》、《少林寺》、《西游记》等。随着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迅猛发展以及相互推动,两种产业的融合品——影视旅游日益得到政府、企业、学者的高度关注。利用影视作品营销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一种主动策略和手段。然而,并不是植入影视作品就可以实现有效的影视旅游开发。有效的影视旅游开发必须以卓有成效的旅游地银幕呈现为前提,而银幕呈现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银幕呈现的载体(影视作品)、植入载体的方式以及最终形成的银幕形象及其内涵。也就是说,旅游地影视植入的成功必须包含两个先决条件:“影片本身获得票房上的成功并制造话题热潮,拍摄地与影片具有相关的显著吸引力。”[1]本文即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从银幕载体、银幕植入方式、银幕形象及其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银幕呈现。并以此为范例,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提出旅游地银幕呈现效果的优化路径。

    一、银幕呈现:沉默的精美

    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精美的大足石刻”①①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渝办发〔2011〕306号)中对大足石刻作为旅游产品的界定。早已成为来渝游客非去不可的一道风景。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银幕,在大众最容易触及也最受影响的影视大片中寻觅时,大足石刻显得十分低调。虽屡登银幕,却踪影难觅。一方面,暂无与大足石刻相关的电影和综艺节目。关于大足石刻的电视剧也仅有《潇潇石窟情》、《媚态观音》和《魂归》,且都出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早已绝迹银幕,也无法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到相关资源,更遑论现实影响力。另一方面,从早期《话说长江》的大足石刻专辑到近年央视制作的6集高清纪录片《大足石刻》,以及中日合拍的《雕刻岁月——世界遗产大足石刻》、《中国神秘之旅》等等,大足石刻成为了纪录片的宠儿。就银幕呈现的深度而言,大足石刻不是简单地植入某部作品,而是成为影片本身的主体。纪录片的镜头对准了大足石刻的方方面面,对其文化内涵、艺术风格、历史渊源等详尽阐述。比如央视制作的6集高清纪录片《大足石刻》,就从大足石刻被重新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开始,探寻大足石刻的艺术源流、创刻者、社会生活、匠师题记、科学保护六个方面。从银幕形象来看,有关纪录片主要从三个方向去塑造大足石刻。一是从石刻艺术的角度突出其精美与杰出;二是从宗教的生活化、故事化以及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角度突出其造像群的创意与风格;三是从人文的视角将其呈现为“神的居所、人的庙堂”。总的来说,涉及大足石刻的纪录片多数经过优质专业团队的打造,拥有较好的播出平台,且在片中获得了全方位的深度展示。然而,其传播效果不仅没有立杆见影也未能实现细水长流。仍以上面提到的6集高清纪录片《大足石刻》为例:这部于2013年播出的纪录片由《故宫》的主创团队精心打造,播出前并未进入央视2013年重点纪录片推荐名单,播出时也未引起明显的轰动,播出后不仅没有被中国纪录片网收录,也没有登陆任何网络平台,“行踪成谜”。综合看来,尽管涉及大足石刻且全方位展现大足石刻的纪录片颇多,大足石刻却未能借此成为文化焦点并促成旅游热潮。

    与大足石刻相比,重庆另一处“风水宝地”——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硚的银幕呈现则是另一番热闹喧哗的景象。2006年,《满城尽待黄金甲》让武隆的知名度大幅提升。“电影放映后,武隆游客数量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2]时隔7年,武隆再次借助国内外优秀团队的力量将天生三硚推向关注的焦点,不惜斥资600万植入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当这一颇具胆略的主动出击换来“有实无名”①①

    在《变形金刚4》中武隆天生三硚被嫁接为香港后花园。的银幕呈现时,武隆当局又迅速利用“变4违约·武隆维权”新闻事件回炒武隆旅游。从中不难看出,武隆天生三硚以最符合大众消费与审美的电影大片为银幕载体,从不漫天撒网,而是猛点发力,务求一击即中。从植入深度来看,如果说天生三硚的地形地势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刺杀情节的惊险刺激、被困人物的孤立无援相得益彰;《变形金刚4》中擎天柱征服机器恐龙的情节与天生三硚秀美神奇的景色却没有多少关联。片中的天生三硚与伊利舒化奶、纽崔莱蛋白粉一样,对见多不惊的中国观众来说只是一个植入广告而已。如果缠斗的时候,擎天柱能借天生三硚的地势躲避攻击,或者直接将写有“中国武隆”四个字的石碑扔向对手,天生三硚就不再仅是其中一处美丽的却可有可无的景观,而是深入到了影片的情境脉络之中。

    纪录片本身影响力的局限,导致了银幕上大足石刻的不温不火。一方面,大足石刻需借鉴天生三硚利用影视大片猛点发力的银幕呈现方式,主动寻找有影响力的银幕载体;另一方面,要避免成为影视大片中无关轻重的过客,跌入“植入广告”这一尴尬的银幕形象。诚然,相较于大足石刻的人文景观,天生三硚的自然风光与地理风貌在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中更具百搭性,更容易获得大片的青睐。然而,并不是无路可寻。大足石刻可利用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其中能与影视大片匹配的素材,并在影视创作规律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文化包装,吸引优秀影视团队的目光,实现双赢合作,形成大足旅游新的兴奋点和增长点。

    二、优化路径:挖掘契合大片类型的文化素材

    变换银幕呈现的载体,不是简单地将大足石刻从纪录片照搬到影视大片。虽然,近年的纪录片越来越多地借鉴影视剧创作的叙事手法,但二者的创作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大足石刻被纪录片创作者偏爱,得益于它本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质,而在影视剧中的冷遇则说明了对大足石刻文化素材挖掘的片面与局限。其实,大足石刻远不止“精美”。它有与身俱来的神秘气质、有赵智凤“愚公移山”般的创刻精神、以及“养鸡女”、“吹笛女”、“牧牛人”等具有普适主题的石刻故事,极具文化吸引力和影视可塑性。在这一方面,文学起步较早,出现了《赵智凤传》、《蜀王与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民间故事》、《宝顶山圣寿寺》、《宝顶山佛祖寺》、《大足石刻传说》等文学作品。这些基础的文字素材是大足石刻影视创作的基本保证。从文字素材到银幕呈现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找到两种媒介之间改编的契合点。早期的《潇潇石窟情》、《媚态观音》和《魂归》,对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都有很好的呈现,大足石刻与电视剧的情节内容联系紧密。然而,这些故事的讲述方式早已过时,无法在当下形成有效的传播。既要保证大足石刻与影视作品的契合深度,又要确保作品影响力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有效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大足石刻的人文历史内涵出发,以影视大片的类型规律为指导,挖掘大足石刻文化资源中潜在的影视素材,并利用近年国内外成功影视作品的类型与风格对其进行包装,吸引国内外优秀影视制作团队的目光。从大足石刻的现有资源来看,影视素材的开发可从三个方向着手:

    (一)作为故事发生地

    首先,大足石刻作为佛像聚集地广泛适用于表现救赎、忏悔、惩罚、重生、成长等情节主题,而影视剧的故事情节或多或少都与此相关。其次,深山中的摩崖造像自带一股隐世的神秘,这让大足石刻与神秘类型的情节具有某种天生的契合度。以圆觉洞为例:明暗反差强烈的光线质感,洞开心门的泉水清音呈现出佛像的静默庄严,却又依稀能感受到梵音袅绕,绵绵于耳。凡此种种视听元素既营造出圆觉洞神秘的意境,又恰好契合影视作品的视听表达。作为故事发生地的开发方案,保证了大足石刻与影视作品结合的普适性与广泛性,但同时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若要化被动为主动,需要由大足当局牵头,联合国内外先进的影视团队,以大足石刻历史文化本身作为情节主线。这涉及到开发的另外两个方向,即大足石刻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开发。

    (二)历史人物故事

    比如,宝顶石刻的创刻者赵智凤,在一座荒山主持雕刻万尊佛像,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比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他清苦70余年的坚韧不拔堪比“愚公移山”;面对亲人劝归的召唤和红尘的纷纷扰扰,他又如何取舍,是否左右为难;建成的宏大密宗道场,既是外在使命的完成也是内在修行的成长。再比如,北山石刻创刻者韦君靖,从杀人如麻的昌州刺史到开凿佛像的虔诚教徒,什么触发了他的改变,他又经历了怎样的觉醒才放下屠刀、弘扬佛法。凡此种种情节线都可以按照国外英雄史诗大片的类型来进行开掘。

    (三)民间传说

    大足石刻的五山摩崖造像宛如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从中可挖掘出许多引人入胜、耐人深思的普适主题。比如阴森恐怖的地狱群像中那位温婉微笑的养鸡女。“她为了给病重的小和尚提供鸡汤而被刻入了地狱图”。[3]对于养鸡女,为给病人提供营养,只得杀生;因为杀生,必入地狱。对于小和尚,喝,破戒;不喝,奄奄一息。选者生命还是信仰,选者眼前的生机还是避免未来的惩罚?养鸡女的故事拥有揭示人物本质的二难之境,特别适合开发为影视剧本。显然,单独一个养鸡女的故事难以支撑一部长度120分钟的电影或具有二十集长度以上的电视剧。然而,可以将大足的一系列民间传说以及造像中的佛教故事整合开发,借鉴美剧《童话镇》的模式做成神话类型的电视系列剧。

    结语

    本文就大足石刻银幕呈现的特点及效果展开分析,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提出银幕呈现的优化路径。即以影视大片为载体,以影视创作规律为指导,以旅游地文化为素材,以普适的故事主题为包装,挖掘影视作品与旅游地文化的契合元素,并以此作为旅游地银幕呈现的核心内容。本文形成了三个主要观点:1.旅游地银幕呈现的效果是影视旅游有效开发的前提和关键,需要从银幕载体的选择、银幕植入方式的把握、银幕形象及其内涵的塑造三个方向整体掌控。2.影视旅游的深度开发与健康发展,依靠的不是旅游地在影视作品中“打酱油式”的简单出镜,而是要深深渗透进影片的情境脉络,旅游地的风光与文化要与影视作品的艺术风格、情感故事交相辉映。3.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结合的产物。在影视旅游开发的前期,就应纳入影视创作规律参与指导,避免开发的盲目与表浅,确保开发的有效与深度,从而达到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文,黄震方,王丽.影视旅游研究:一个应有的深度学术关照——20年来国内外影视旅游文献综述[J].旅游学刊,2010:85-94.

    [2]重庆武隆县旅游局.重庆武隆旅游局长王德胜解密武隆旅游发展秘诀 [EB/OL].(2014-07-16)[2014-10-08]http://hlj.sina.com.cn/city/jjlj/2014-07-16/73518.html.

    [3]章创生,范时勇.大足石刻之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34-40.

    【作者简介】

    唐瑞蔓,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电影剧作、电影批评、影视旅游研究。

    推荐访问:大足 石刻 银幕 路径 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