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在基督教视角下解读《鲁滨逊漂流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3 14:35:16 点击:

    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反映基督教教义思想的小说。如果我们从理解基督教教义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小说,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

    关键词:鲁宾逊漂流记;宗教意识;基督教人生观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正处在英国资本主义上升的阶段,国内许多分析文章更多地倾向于从新兴资产阶级的谋求利润,强调个人奋斗以及殖民者的海外掠夺等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

    事实上,这是一部宣扬基督教教义思想的小说。正如作者本人在小说的《序》中所言:这篇故事是用谦逊、严肃的口吻述说的,体现了宗教在具体事情上的具体应用。智者可把这当做一种事例来教育其他人,告诫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都要维护和宣扬上帝的智慧,让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处心积虑,企图用人力改变事态发展。

    蒋庆先生在《基督的人生观》一书的译序中说到“……一种文化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人生方式。我们只有使我们的整个生命激情进入到某种人生方式中去,获得了这种人生方式,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从这种方式中产生出来的文化。”

    本文拟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粗略地分析一下作品反映的宗教思想和观点。

    一、从无视到正视上帝的力量;从悔悟到笃信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第一人称口吻追述自己年轻气盛,不听父亲的劝告,违背天意,只身投入到航海冒险中去。第一次航海就遭遇到了灭顶之灾,后来有幸得救。在灾难恐惧中,鲁滨逊也曾反思过自己的行为,觉得这是上帝对他离开家人、放弃责任的惩罚。他也为自己逃避责任、蔑视忠告的行为而深深自责。但是等到灾难一过,却又把自己的悔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所下的决心全都给忘了,在痛苦中作出的许诺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文中提到“我”又将面临另一次严峻考验,上帝不让“我”有任何侥幸心理。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更大的厄运。.

    鲁滨逊真正意识到神秘力量的存在是在他一个人登上孤岛后,前景黯淡,风暴已把他远远地逐出了人类通常的贸易航线。他意识到了,这是上帝的意志----要他在这荒无人烟的岛上度过余生。他感到孤立无援,绝望透顶。但是很快又感到了自责:能够死里逃生,这已经是上帝的恩典了。比起那些不幸死去的人,他的情况已经是够好的了。

    一次又一次,当鲁滨逊在灾难危险中时,他也大喊,上帝,可怜可怜我吧!而当灾难过后,一切却又都抛到了脑后。

    真正让他幡然悔悟的是当他得了疟疾,而周围无任何帮助时,他想到了上帝。“我心中没有上帝,对上帝的审判没有概念,也不把现在这种悲惨处境看成是上帝的处罚。正如我也不把春风得意的日子看成是他的恩赐一样。然而,我现在一病不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情绪消沉,身心遭到高烧的严重摧残,这时候,沉睡的良知开始觉醒,我开始痛恨自己过去的生活,就是这种异常邪恶的生活触犯了天条,从而使我遭到上天异常的打击和报应。”(第53页)“……在这当口,我拿出《圣经》,开始阅读……映入眼帘的却是这句话:‘困难中呼唤我,我将解救你,你必荣耀我。’这句话与我的处境很相吻合,我读到它时心里不觉一动,虽然还不像后来那样刻骨铭心。” “我一心一意想从这种状况中挣脱出来,却忽视了我已得到的解救。我扪心自问:‘难道我没有奇迹般地被从病魔中解救出来吗?难道这不是从最痛苦、 最令我害怕的状况中解救出来吗?我可曾注意到这方面?我可曾尽了我该尽的责任?上帝解救了我,但我没有荣耀他,也就是说,我没对自己得救表示感谢,这样我又怎能指望得到更大的解救?

    我极为震动,忙跪下来大声感谢上帝让我恢复健康。七月四日---早晨,我拿出《圣经》,翻到《新约》,开始认真阅读。以后我强迫自己早晚阅读,倒不在乎读多久,而是只要保持全神贯注地读下去。认真阅读后不久,我对自己充满罪孽的过去感慨万千。。梦中的影像又一次浮上心头,‘所有这些历练都无法叫你幡然悔悟’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回荡,我恳切地祈求上帝给我赎罪的机会。”(第57页)

    小说中的鲁滨逊从那时起开始了真正的基督徒的生活,他每天有规律地阅读《圣经》,进行忏悔,赞美造物主的伟大、博爱。在这之后,鲁滨逊不断地阅读《圣经》,感悟着上帝的话语。“对上帝之语我不断研究,认真执行,仰仗他的仁慈,我产生了全新的世界观,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第77页)

    至此,主人公完全顺服了上帝的意志,开始听从上帝的安排,日子也算是过得逍遥自在。笃信上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后来他在教导星期五时又提到,他常常阅读《圣经》,尽其所能地解释读到的内容。他认为在孤岛上的隐居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个难以描绘的,无限美好的福音”。在此之后的章节中,鲁滨逊反复提到圣经,提到上帝救助,使他完全沐浴在上帝的恩典中,内心充满了感恩。尽管物质生活依然贫乏,但是足够支撑他生存下去,并且精神上非常充实。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上帝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更提供给我们精神上的财富。

    二、基督教人生观的体现

    小说除了在具体事例上体现了基督教的思想外,还在整体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生观。基督教的人生观要求应该有一个总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按照上帝的意志生活。在克服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困难的时候,把上帝的意志放在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战胜的了。在这部小说中,基督教的人生观具体体现在鲁滨逊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如对待恐惧、焦虑和痛苦的态度;对待财产的态度以及对待周围人的态度等。

    鲁滨逊被风暴刮到一个孤岛上,只身一人。其焦虑、恐惧、痛苦的感觉不难想象。在叙述中他也提到,一想到他自己的处境,“我就会感到一阵揪心的疼痛”。被抛在荒无人烟的野地,囚禁在无垠的海洋中间,鲁滨逊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痛哭流涕;有时工作中突然停止,坐下来,烦闷苦恼一、两个小时。尤其是当他得了疟疾时,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无助、恐惧到了极点,而正是这个时候,沉睡的良知开始觉醒,他开始悔悟过去自己荒诞邪恶的生活。在基督教看来,这种荒诞邪恶的生活就是无视上帝的存在。当他认真阅读圣经上的话语,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也懂得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处境,尽管被抛到一个孤岛上,但是孤岛上物产丰富,而且没有对他生命的威胁存在。而这一切,越发唤起了鲁滨逊对上帝的感恩之情。随着鲁滨逊宗教意识的不断被唤醒,孤岛对于鲁滨逊来说,变成了人间乐园。

    基督教认为,恐惧是一种无法根除的本能。人们要接受心中恐惧这个事实。但是不能让恐惧支配自己,影响判断,更不能让恐惧占据整个心灵。面对恐惧,基督徒要做的就是:相信上帝。恐惧多来自对于周围环境的不理解。而基督教会使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由上帝控制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也能控制这个世界。相信上帝就应该排除恐惧。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上帝创造了世界,为什么还要让人恐惧?上帝是希望通过人经受的磨练来提升自己。这种磨练对人是有害还是有利,就要看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这些磨练。是不是用上帝的意志来来代替自己的意志。征服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上帝的意志当成自己的意志。相信上帝,人的内心就能达到一种绝对的平静,就能够摆脱恐惧,因为一切都掌控在上帝的手中。

    还有一种恐惧形式是焦虑。这种情绪能毁掉人们内心的平静,还会使人不知如何应对目前的情况。而基督教的观点是:人们应该关注现在,而不是未来。焦虑的发生都是把对将来的担忧移到了现在,把明天的责任拉入到今天的责任中来。其实,焦虑情绪是一种无神论的具体实践。人们生活着,好像上帝不存在一样。而上帝是能为追随他的人进行引导、提供力量的。上帝会帮助人们应付明天的事情。要摆脱焦虑,就必须相信上帝,把对未来的担忧全都交给上帝。上帝的宽恕和爱会为人类提供保障,使人得到绝对的安全感和内心的平静。人对物质过多的追求并不能消除精神上的焦虑,过多的物质还会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使人不再追寻上帝的保护。

    鲁滨逊在刚开始进行海上冒险的时候,虽然是天性使然,但是也曾想着一夜暴富,掠取财物。从吹嘘在几内亚淘金,到再次想冒险贩黑奴,都反映了他人性的贪婪。但是后来在荒岛上生活,他意识到了真正拥有财富的价值,“只有对我有用的才具备价值,我够吃、够用就行,其余剩下的对我又有什么用? ……总之,事物的真谛和经验告诉我, 什么东西积攒多了,最好送人,我们能享受的,只是我们能用得上的那部分。那些贪心不足的吝啬鬼只要遇上我这种情况定能治好贪婪的毛病,因为我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第77页)

    人类所拥有的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容易丧失掉正确处理物质财富的智慧和判断。有些物质财富对人们来说是不能缺少的,没有了它们,人们就会失去了自由。在追求财富中人们要避免两种危险,一种是把追求财富变成了目的,把金钱看成了人们工作动机和追求目标,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财富,这是大错特错的;另一种危险是积累财富会使人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种所谓的安全感会使人们放弃去寻找和发现只有从上帝那才能得到的真正的安全和精神慰藉。应该说,不是人们占有了财富,而是财富控制了人们。人们不能让财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控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人们要学会控制财富,在生活中运用财富为上帝的目的服务。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运用财富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且对多余的财富不可太贪心。在他离开荒岛后,对待巴西他的产业时也以同样的态度做了安排,给了帮助过他的朋友经济上的支持和回报。同时也实践了基督徒对待财富应该持有的观点。

    小说中的鲁滨逊大多数时间是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但是后来从野人手上救下了“星期五”,从此开始与他为伴的时光。尽管小说中提到鲁滨逊把星期五叫做仆人,但是他自己也承认,更多的时候星期五是他的伙伴和朋友。尤其是在用基督教来感化“星期五”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加深了对上帝的理解。他平等对待“星期五”,体现了基督教的人生观的又一个方面,就是基督教所说的爱。这种爱体现为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人格上的神性。促进彼此人格的发展和提升。在别人身上获得上帝的目的,并且同样帮助别人获得上帝的目的。星期五最终成为了一个基督徒,这也正是鲁滨逊帮助、教化的结果。

    总之,《鲁滨逊漂流记》以一部小说的形式进行了基督教教义的传播。也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体现了宗教在具体事情上的具体应用”。我们把对小说的理解还原到作者的宗教意识的写作背景中,对小说的理解自然就会深刻得多。

    参考文献:

    [1]基督的人生观 詹姆士·里德 著 蒋庆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89年5月。

    [2]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著 张蕾芳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6月

    [3]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奥尔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作者简介:刘巧萍(1965.4-),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 。

    推荐访问:鲁滨逊 基督教 视角 解读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