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创设有效的技术活动情境,活化通用技术课堂教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3 09:10:26 点击:

    摘 要: 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载体之一,创设有效的技术活动教学情境不但能使学生全员和全程参与,还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提高技术素养。创设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技术活动情境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深度体验性并且要综合考虑,多方顾及。课堂中教师的展示活动要成本低廉化和效果优化。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技术活动 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作、交流和本人的学习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的。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制作、和试验等试验活动是课程的有效载体之一。创设有效的技术活动教学情境不但能使学生全员和全程参与,还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提高技术素养。

    我从日常教学过程中几个案例入手,经过教学反思提出了对如何创设有效的技术活动情境的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本案例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一个教学片断,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节课除了常用的教具演示外,我利用实践室中几样简单的物品开展了一个随堂活动。

    PPT展示活动内容:

    材料:1m长铁丝一根,老虎钳一把,50克钩码一个,透明胶带一卷。

    要求:用铁丝制作一个支架,将钩码用透明胶缠在顶端。钩码离桌面的距离大于20cm。

    时间10分钟。比一比谁做的结构最稳定。

    学生把做好的作品拿到讲台。如图1。

    【师】到底谁做得最稳定?如何进行比较?

    【生】用电风扇吹。

    【师】可以吗?我们来试试。

    老师拿出电风扇,对准同学们做的结构吹风,一些结构出现了晃动,但不易被吹倒。

    【师】从理论上说,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但实际中,铁丝做成的结构受风面不大,电风扇的风力也有限,所以很难比较哪个结构更稳定。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手推一推,看哪个容易推倒?

    老师用手推,有些结构被推倒,有些结构没被推倒。

    【师】被推倒的结构一定比没被推倒的结构不稳定吗?

    【生】不一定,推的力可能不同。

    【师】对。要保证推不同结构的水平力相同,非常困难,因此我们换一种方法,把结构放到斜面上,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看做结构受到的干扰,逐渐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哪个结构能在最大倾角的斜面上保持平衡,哪个结构就最稳定。这种方法可行吗?

    【生】可行。

    【师】因为结构受到的干扰可能来自不同方向,因此试验中,我们还要在斜面上转动进行比较,转到任何位置都不翻倒才是最稳定的。

    学生的试验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比较逐步淘汰翻倒的结构,最后只剩下一个,如图3所示。

    【师】这就是今天比赛的冠军。为什么它的稳定性最好呢?请设计这一结构的同学说一说。

    【生】这个结构用最短的一段铅丝支撑钩码,保证了要求的高度。把剩下的铅丝做成圆形,使支撑面积最大,而且使钩码的重心落在圆形支撑面的中心,这样就保证它受到各个方向的干扰时都有很好的稳定性。

    【师】说得很好。当然,这是支撑面四周封闭的情况,如果没有这一限制,能否做出比今天的冠军更稳定的结构?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课后考虑。

    反思一:

    技术活动是结合学科特点创设真实情境的理想工具,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上述活动情境的创设,材料准备容易,学生操作难度不大,几乎可以人人动手制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学内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重心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大小、结构的形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些技术操作、试验、活动情境设计,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了设计思维方式,使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这把“钥匙”打开了技术问题的“大门”,从而体验、领悟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要创设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技术活动情境,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①创设活动情境时必须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学生的活动体验与意义构建应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②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深度体验性,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的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③教师设计活动情境时,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顾及,选准时机,掌握方法、策略,要特别注意为后进生着想,创设优等生、后进生都有机会参与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人人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案例二】本案例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和反馈”的一个教学片断,活动目的是说明电磁波对周围电器有干扰作用,干扰无处不在。我在高二教学过程中尝试过这样几种方法。

    片断1:我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打电话给我。结果大屏幕无反应,仅仅是讲台上的电脑受到影响,屏幕出现了黑白线。我只能跟学生说明这个事实,前面几排学生纷纷站起来,头伸过去看讲桌的电脑屏幕。

    片断2:我用电器元件连接模拟了一个被干扰器,然后向学生展示。但因为专业性太强,学生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我已经结束展示。

    片断3:我将教室角落的收录机拿到讲台上,拉出天线打开收音机,再用自己的手机拨打电话,收音机被干扰后发出的“呲呲”声马上就刺耳地传出来。

    片断4:我将手机放在收音机附近,进行操作(开、关机或拨打电话)。并将手机放在收音机附近的不同位置(如靠近天线或喇叭、与天线垂直或平行),分别进行试验,得出干扰与距离和位置有关。

    反思二: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延伸;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加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教学方法正是基于上述目的而设计的。如片断1我结合当代先进技术,想到用手机。片断2我更是深入一步,让学生了解实质性的问题。片断3我则就地取材,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片断4我在片断3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度体验,深层次地理解干扰概念,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课堂中教师的展示活动得当,对课堂的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如何进行展示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展示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活动的展示效果要好,展示的范围要大,要善于运用放大的手法,将效果优大,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片断3、4我利用这一点,将这种辐射效应通过收音机进行了放大。也可以采取转移的方法将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搬到教室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生活化。片断3、4我也利用了这个方法,将平时学生听到的“呲呲”声的形成原因做了有效说明。展示时,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受到,而不是认为有几个学生感受到就算了,或者“演示了,就过去了”。如片断1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演示效果会只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所以展示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2.展示活动的成本要低廉。有效教学是一种效益高、效率快、效能大的活动,所以要尽量以最小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期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断2我花了很长时间买了不少电器元件,连接制作了一个被干扰器,出发点很好,让课堂充满技术特色。由于我没有对这个教具充分运用,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展示,学生都还没有弄清实质,展示活动已经结束,所以,花了大力气,效益却不高,这是不可取的。片断3、4我充分利用已用的生活器具,在课堂中重现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可以解快,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能。

    “说千遍,不如做一遍”。教学情境创设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在感官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视觉器官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听觉器官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同时在几个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应该用几个感官去接触。”亲历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提高感性认识,并发展理性认识,有效的技术活动情境一定会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建军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践)[S].北京:人民教育出出版社,2003.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技术 活化 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