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3 06:15:08 点击: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当前我国微课数量丰富、内容多样,但总体质量有待提升,大多是辅助教师教学(“助教型”)的微课,而适合学生学习(“助学型”)的微课偏少。因此,研究“助学型”微课,即以微视频为核心的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短小精悍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比较不同专家关于微课概念的异同,提出“助学型”微课概念、特点及分类,总结出“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七个策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中小学微课深入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微课;“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6)04-0064-07

    收稿日期:2016-0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中小学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YQJK03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晓冰(1993— ),女,广东汕头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应用;胡铁生(1970— ),男,江西安福人,正高级教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微课。

    一、引言

    自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1]教授在其《“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提出“微课”一词后,微课在这几年中获得“井喷式”发展,被运用于学校教学、师资培训、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各个领域。但据学者统计观察,发现我国现有的微课类型更多的是从“助教型”(以教师设计制作为主,更多关注“教什么”“如何教”)角度去设计。“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2]。因此,设计和开发“助学型”(适合学生使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获得愉快学习体验)微课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许多教师将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制作的核心环节——教学设计。本研究主要关注“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并对“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包含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七大策略。

    二、微课的概念与内涵发展

    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在2011—2015年对微课的定义多次进行完善:

    微课(1.0版本),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3]

    微课(2.0版本),其雏形是视频颗粒片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4]

    微课(3.0版本),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5]

    微课(4.0版本),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6]

    可以看出,从微课的首次定义到微课新界定,微课都具有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并且微课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实践与研究的深入都在持续地丰富与完善当中,微课的属性定位从“教学资源”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服务对象从以往过于关注“教(教学)”逐渐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突破微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及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为主)。

    微课的资源构成并不单单指微视频,一个相对完整规范的微课资源组成应该用“非常4+1”[7]来表示,“1”指以微视频为核心,“4”指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对应的微教案(微学案)、微课件(微学件)、微练习(微思考)、微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基于微课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指南),这种情景化的学习资源模块更有利于学习聚焦、高效学习;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优秀的微课视频是一种融合了教学内容、教学智慧、教学艺术的学习资源,与传统的教材文本材料相比,微课是一种有情感、有温度、有智慧、可互动的学习课程”(胡铁生,2015年)。因此,微课视频要集中又连续地反映某个主题的简短又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视频需要精心地选题、设计、讲解与录制,把重难点内容可视化地分析呈现,让学生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微课开发的类型要避免单一化,应多样化、分层次和个性化开发,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应该首先定位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特别要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提升学习品质,因此当前微课的开发要更多转向“助学型”微课。

    三、“助学型”微课

    “助学型”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短小精悍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

    (一)“助学型”微课特点

    1.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

    “助学型”微课主要是服务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助学型”微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均应围绕“吸引学生学习、方便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来设计。它具有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更多关注微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从而体现出微课中蕴含的“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学习理念。

    2.数量组成上的灵活性

    “助学型”微课既可以是单个的微课,有利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问题点的掌握,可个性选择、按需学习,也可以是多个微课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某个专题学习微课集(一般为3~10讲),有利于学生以碎片学习的方式去学习掌握一个较大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微课程内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助学型”微课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也可以由学生制作或者是师生共同合作开发,其目的都是方便于学习者简单、高效、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

    4.类型上的多样性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风格、学习基础等是多样化的、有差异的,为了体现微课不同于传统课例“整齐划一、难以选择、缺少个性”,“助学型”微课更注重类型上的多样化,以体现对不同学习者的“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其类型一般有新知讲授型、技能学习型、答疑解题型、情感熏陶型、复习小结型、策略方法型等。

    5.应用上的广泛性

    “助学型”微课不仅可以用于正式学习(如学校课堂教学和学习),还可以用于非正式学习(如节假日、家庭和社区的个性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在任何时间、任选地点选择任选内容,实现自我学习),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预习,独立解决问题,课后进行复习小结、线下学习探究等,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二)“助学型”微课类型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小学微课常用的使用方式,将“助学型”微课分为6种类型,并进行基本描述(如表1)。

    四、“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笔者结合微课评价标准、学习理论以及微课教学设计组成,提出“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七大策略。

    (一)选题设计

    选题,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前提。

    1.规划微课知识体系

    现如今微课建设迈向专题化,教师选择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可从上一级主题中拆分知识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承接,规划“助学型”微课知识体系,可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来构建(如图1),也可通过制作不同“助学型”微课知识库,如答疑解题库、新知讲授库等,注重知识的系统化、连贯性处理,规划“助学型”微课知识体系。

    2.简短、完整、有价值

    单个知识点的选择要符合微课之“微”,选题必须是简短且完整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宜用来制作微课,微课制作需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况且微课现今还不具有同慕课那样较大的资金投入。为减少学习资源的浪费,让微课资源真正落到实处,需选择有价值、易操作,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关键性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微课设计。

    另外,要注意微课标题的命名。“好的名字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在设计微课前要简练而准确地命名,把握住所选择知识内容的关键词,注明选题适合的学习层次,既便于微课平台分类,减少分类错误情况发生,又便于学生在第一时间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微课资源。

    (二)学习目标设计

    微课学习目标要单一、具体可操作、易实现。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8]但为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学习目标不可能像传统一节40分钟的课那样完整,它必须单一且易操作。如新知讲授型可参照知识掌握目标进行设计;答疑解题型可从过程和方法目标考虑;情感熏陶型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设定要具体可检验,要符合“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自信和成就感,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学习者分析

    1.“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先学后教”

    学习者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初始能力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的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和生活经验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具有个性特征的认知方式;初始能力分析是指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知识与态度。[9]

    “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中,学习者是核心,“学生才是微课的用户”。学习者的需求应最先被考虑。“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必须始终让学习者处于主体地位,微课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是学生,一切都是为学习者而服务。只有了解学习者真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如今微课建设的现状是“一个微课,全班使用”,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助学型”微课设计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做微课。可借鉴可汗学院,在学生正式进入学习前,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初步了解,便于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微课,另外,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邮件方式与学生交流,取得学习反馈,便于进行学习方案的调整。

    2.“现场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笔者认为在“助学型”微课设计中需添加一项“学习者接受度分析”,微课在供学生自主学习时,隔着屏幕,“亲近度”难免有所降低。笔者观看佛山微课网上的微视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屏幕面前表现不自然、表情僵硬、语言不如平时说话那般富有感染性。“助学型”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做到“现场无学生,心中有学生”,如今微课设计中,教师不一定会出现在镜头中,语言就是重要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语言方式,增强“亲和度”,使学生产生“一对一、面对面”之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四)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是为了达到某一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对学习活动进行调控的整体执行过程,包括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呈现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等。[10]学习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教学问题。仅仅拥有这些学习策略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为什么用、如何用、何时何地用、如何高效地用。“助学型”微课学习策略设计主要是围绕解决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微课学习策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3点。

    1.学习内容情境化

    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案例情境等)的创设,要贴近学习者生活,吸引学习者学习。微课学习情境要与教学主题相关,能带来启发思考。

    2.学习重点问题化

    学习重点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可以直接讲授或呈现结果,而应该将重点内容转换成若干个问题(包括练习题、思考题)方式呈现,让学习者集中精神,产生好奇心与认知冲动,启发学习者思维。优秀的教师能巧妙地结合学情恰到好处地进行提问,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知识。

    3.学习活动任务化

    微课不能仅让学习在微课视频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还要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让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如在微课视频(活动)中设计一些挑战性大、开放性强的学习任务(如课后作业、实践活动和探究任务等)来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发展,形成学习思维和学科思维。让学习者在任务中完成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接受或推理。

    (五)学习媒体设计

    传统的学习媒体一般为黑板、课本,“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学习媒体趋向多样化。教师在选择学习媒体时,应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学习媒体,让学生愿意自主去学习。学习媒体设计要符合以下原则。

    1.最佳决策原则

    各种学习媒体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没有存在一种“超级媒体”或“万能媒体”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因此,要在所使用的学习媒体的“得”与“失”中做出最经济、最佳的决策。

    2.优化组合原则

    学习媒体有丰富的种类。将学习媒体优化组合应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来选择和设计。

    3.低耗高效原则

    学习媒体设计的根本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消耗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学习。

    (六)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一般分为情境引入、重点知识的讲解、练习反馈、小结提升等环节。不同的学习过程因素对应着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与时间设计等。学习过程设计要把握以下3个技巧。

    1.主题导入要迅速

    学习导入部分要迅速,要有巧思,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一般有开门见山、由题目引入、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由生活实际引入等方式。

    2.知识脉络要清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知识的脉络清晰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形成学习的思维,让学习者学会学习。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展开知识内容、如何深入与拓展、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无论采用哪种“助学型”微课,知识讲解设计都应不离“精、深、新”。“精”指知识点要精小,“深”指知识点要讲透,“新”指呈现方式新颖。

    3.课后小结要快捷

    课后小结需快捷简练,应概括梳理思路,突出关键词,强调学习重难点,或引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等。

    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可采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如图2),增强逻辑性。

    (七)微课评价

    “助学型”微课学习评价包括微课作品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1.微课作品评价

    “助学型”微课作品评价可参照教育部的评价标准[11],包括教学选题(10分)、教学内容(20分)、视频规范(20分)、教学活动(30分)、网络评价(20分)。笔者结合“助学型”微课特点,提炼出以下“助学型”微课评价标准:①选题简明、典型、准确;②受众定位明确;③情境定位明确;④视频画质清晰、动态感强;⑤语言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⑥媒体使用恰当;⑦活动设定有趣、新颖;⑧目标设定合理;⑨资源构成完整;⑩实用性强,用户评价高。

    2.微课学习效果评价

    (1)学习目标评价。“助学型”微课学习评价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学习者通过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能否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所设定的学习目标,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检验微课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同时,教师可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如英语口语练习,学习者在观看微视频之后,通过练习能流畅运用所学口语知识,则说明学习目标达成度高。另外,还可将学习者练习的发音录制下来,放到网上,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练习评价。“助学型”微课通过配套微练习来对学习者进行形成性评价,反馈知识学习效果。“练习的正确率”关系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若学习者能完全答对所设题目,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学习者对练习题目背后隐藏的概念知识已掌握,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若未达到标准,则要让学习者重新进行该知识点的学习。

    五、“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五大特性”

    (一)实用性——“声像味”俱全

    实用性是微课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由用户来评价微课的好坏,最终推动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如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助学型”微课讲求“声像味”俱全,“声”指声音(语言、配乐等),“像”指画面(视频、PPT课件等),“声”与“像”都是为了“味”(内容)而服务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内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讲授脉络要清晰,情境、问题、活动等设置需合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学习者花最少时间、消耗最少精力、以最优的方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

    (二)逻辑性——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富有逻辑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设置合理,明了易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能将各级主体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因此,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助学型”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符合逻辑思维,也有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交互性——插入关键帧

    可在微视频中插入关键帧来设置习题,及时检验学习者学习的情况,若学习者回答结果全部正确,则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若出现错误,则返回该部分微视频的学习。

    交互性是“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口头提问、板书提问)、练习设计(设置关键帧)、课后作业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教会学习者交互性地使用微课视频(如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快进、慢放、暂停、重看),符合“掌握学习理论”,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创新性——平时积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新且快,作为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助学型”微课设计,必定要注重其创新点设计。教师在平时要注重资料收集,将学生关注的新兴事物与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生观看电视剧《芈月传》,可与此结合进行历史人物或朝代服饰的知识点讲授。

    (五)参与性——学生制作微课

    可让学生自行来制作微课,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采用互帮互助原则,“让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节约教学资源,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力有所提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录制微课的做法,可以促进学生充分预习,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12]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角色,只需将简单的制作微课的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即可。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微课定义的梳理,结合微课建设现状,提出“助学型”微课,即以微视频为核心的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短小精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及结合已有的微课分类方式,对“助学型”微课进行分类,包括新知讲授型、技能学习型、答疑解题型、情感熏陶型、复习小结型、策略方法型共6种类型,并对其进行基本描述。

    一个优秀的微课离不开精心的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本文基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结合“助学型”微课特点,提出“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七大策略,包括选题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设计、学习媒体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微课评价。希望能对教师进行微课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对学习者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特点进行调查,以及研究不同类型“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有何不同,并针对不同类型“助学型”微课,结合案例,提出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等。

    [1][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3]胡铁生.微课追梦人的博客[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2016-04-05.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6]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8):56-60.

    [7]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J].数字教育,2016,(7):1-8.

    [8]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DB/OL].http:///teacher/ShowArticle.asp?ArticleID=6940,2010-12-08.

    [9]孙爽.中学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36-37.

    [10]刘志华.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1.

    [11]中国微课网.“中国微课程大赛”评审标准[DB/OL].http://dasai.cnweike.cn/index.php?r=default/standard,2016-04-15.

    [12]毛国东.我教学生录微课[DB/OL].http:///Teaching/jxyj/201510/t20151010_639336.html,2015-10-10.

    (责任编辑 孙震华)

    推荐访问:助学 课教学 策略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