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高师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3 02:55:08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地方音乐教育现状与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对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探索与积累,形成的理论认识和经验总结。从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音乐专业;教师教育;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08-04

    一、回顾伊犁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院为新疆多地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音乐师资,推动了地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我院关于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及相关领域音乐艺术工作的专门应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艺术学院自2001年本科办学以来,不断探索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方面,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并形成体系,但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还有待提升。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1.课程设置单一,忽略了师范性特点;2.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课程培养的有效性;3.课程内容陈旧,忽略了当下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4.评价机制简单,忽略了学生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

    回顾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2001年到2010年,除去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只有一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材使用的变化,又更名为《音乐教学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在此期间开设的《声乐教学法》和《钢琴教学法》均属于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缺乏与中小学校的互动和交流。课程内容也主要依托教材,仅围绕音乐教学本身,一方面脱离了音乐课程的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课程原理的基础,使音乐教育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忽视了音乐教学法课程作为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近几年,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订,突破性地完善了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由原来的一门课程发展为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群,其中包括《音乐教学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现当代音乐教育展望》《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简史》《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和2014年,又进行了2次修订,目前我院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是《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体系概论》《中外音乐教育简史》《音乐教

    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研究专题》等课程。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课程内容的分类与整合方面都更为合理,还需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

    二、伊犁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依据

    (一)顺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础音乐教育需要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音乐表演技能、良好的艺术修养,还需要培养全面的教师业务能力,即音乐教学设计能力、音乐教学实施能力、音乐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课外活动指导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虽然以上的能力和素养是在入职后逐步体现的,但职前音乐教育的奠定是基础。

    伴随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发展的深入,民汉合校、合班为中小学音乐师资提出新要求,音乐的多元、民族的多样、语言的多元需要教师在音乐价值观念、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和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基于基础音乐教育和地方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多样化,调整和改革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关注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

    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音乐教育学科,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音乐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在第一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冲击下,经历了教材教法、学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到探索自身的音乐教育学体系的路程。构建了以基础学科、基本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为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为此,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必要依托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三、伊犁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一)教育观念——爱专业与爱教育并重

    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或完善,是课程建设的思想基础。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持有理性的认识和价值认同,并形成稳定的、开放的观念体系。“师范性”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定位,我院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在从事学科教育的教学和学习,既有专业性特色还有职业性特点。然而,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艺术类学生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态度普遍存在,缺乏对自我的职业定位。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从教师理念到课程内容,均要体现爱专业与爱教育并重的指导原则。所谓爱专业,即对音乐要有热爱之心和执著之力,能视音乐为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兴趣还是爱好更是追求。所谓爱教育,对教育的热爱是音乐教师的职业动力,亦是音乐教师的职业魅力。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教育,把音乐教学视为乐趣时,自然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领悟音乐美的真谛。只有具备爱专业与爱教育并重的教育或学习观念,才能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扎实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动之以情”。因此,与学生产生影响和联系的任课教师,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认同,帮助学生树立爱专业与爱教育并重的教育观念。

    (二)课程设置——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结合

    音乐学科教育学作为音乐学与教育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音乐教育仅靠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是不全面的。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领域相对狭窄,多停留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揭示局部的、特殊的规律,而音乐学科教育学是音乐教学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基于该学科理论基础,我院从2010年至今,将主要代表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或《音乐教学论》,发展为与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

    如上表所示,学校音乐教育学体系分为四个学科和9个学科方向,我院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均体现了四个学科内容。如体现基础学科的《中外音乐教育简史》和《音乐教育心理学》;体现基本学科的《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体系概论》《钢琴教学法》和《声乐教学法》,其中涉及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为前三门课程,也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体现应用学科的《音乐教育研究专题》《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体现交叉学科的《音乐美学》。严格意义上说,《音乐美学》归属于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展现音乐哲学的基础学科,其内容的哲学普遍性与音乐教育哲学相联系,为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奠定哲学

    基础。

    (三)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性,音乐教育的学习必然要依托方法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的交叉

    首先,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互补:在我院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方案中,这两类课程分别为25学分和27学分,其中实习支教占10学分。再次,课程与课程的互补:我院大多数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为理论课程,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新开设的《当代世界音乐教育体系概论》关注于具体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学形式多以workshop(工作坊)的方式展现,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音乐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课程均以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与设计为内容,以学生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课程的实践性。

    2.课堂内容的融合

    课堂内容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教育理论与音乐理论的融合、音乐教育理论与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的融合、音乐课程开发与地方音乐文化的融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音乐活动,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机地将课程内容与教育基础理论相融合,如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使知识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基础性。有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能够用多维的视角看待和掌握音乐教学。同时课程内容要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保持一致步伐,及时了解和补充音乐教育前沿问题。作为任课教师,笔者定期深入中小学体验一线教学,参与各类音乐教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音乐教学经验和信息,并观摩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比赛,搜集优秀音乐教学案例。而新疆丰富、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地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课程的开发使民族音乐资源为教学之所用,是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

    3.教学组织的多元

    针对我院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薄弱的问题,尽量多创设实践平台。途径一:在课程实施中模拟音乐课堂;途径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伊宁市音乐教研活动;途径三:以小组的形式,去中小学听课;途径四:音乐微格教学;途径五,实习支教。

    (四)教学方法—— 一般方法与音乐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直接关系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授课中,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谈话法等作为一般教学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段。同时,由于音乐学科的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的特性,要更多地关注符合音乐特点的专门性音乐教学方法,正所谓“为艺术而艺术”。

    另外,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需求,需要选择和运用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应多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用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帮助理解课程知识。如《音乐教育心理学》引导学生写音乐课堂观察或音乐行为观察、音乐学习笔记、做与音乐教学有关的音乐心理测试或实验。再如《当代世界优秀音乐教育体系概论》是一门音乐活动课程,其目的是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中掌握当代优秀音乐教学法,其教学方法主要是体验、参与、合作。一般,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课程都是作为方法论的指导,但是该门课程恰恰是音乐教学具体方法的学习,并且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掌握。《音乐教育研究专题》作为以培养学生音乐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教学方法侧重于启发式、研究性学习,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不仅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做好准备,还为将来的音乐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

    (五)课程评价——评价与发展相结合

    音乐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为考试科目,其他均为考查科目。在课程评价中,“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此次课程体系改革中的评价理念。更加关注教学评价的导向、创新、反馈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内容中,更加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程度、合作精神、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音乐实践创新能力。根据课程的不同,评价内容有所侧重,如《当代世界优秀音乐教育体系概论》课程,将评价标准分为五项内容,即参与态度、小组合作、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体验报告,成果展示,每项内容又细化为多个层次。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以学生预知评价标准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5]王丽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6]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3-12.

    [7]范晓君.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构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6):78-80.

    推荐访问:课程体系 教育类 实践 改革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