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思品课教学设计的弹性化运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3 02:40:05 点击:

    教学设计弹性化源于教学观的更新,体现了对意义生成的高度关注和期待,是提高教学设计实效性的根本举措,是呵护和敬重学生生命活力的需要。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弹性化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教学设计弹性化,是指以现代教学的生命观、交往观为指导,在对教学实施科学、精要预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种种变数,超前为教学进程中可能会生成的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乃至新的教学目标预留相应的弹性空间。

    教学设计弹性化,既与教学设计刚性化相区别,更与教学设计随意化相对立。教学设计弹性化的基本特性可概括为25个字:即“注重预设性,凸显生成性,关注差异性,讲求变通性,杜绝随意性”。

    1.注重预设性。做好教学预设,是教学设计弹性化运筹最基础、最根本的硬招。好比一台装有弹簧的机械,其弹性大小及弹性是否能有效伸缩、张驰,完全依赖于整台机械的效能。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预设。没有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会失去方向性,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会变得盲目、肤浅,教学活动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强调教学设计弹性化,并非要粗化、淡化、弱化教学预设,而是要让教学预设更具适应性,更能发挥教学预设对复杂多变课堂的随机应对和积极引领的功能。

    2.凸显生成性。凸显生成性,是教学设计弹性化最根本的要义。正像足球是圆的,绿茵场上进攻队员的灵性发挥,临门一脚,精彩进球,即使再有想象力的人,也很难预测。在教学世界里,生成是无条件的、永恒和绝对的,每时每刻都有新事情发生,新问题出现和新思维形成。凸显生成性,意味着教师要超前考量生本课堂、生命课堂、诗意课堂中的种种生成因素,并超前在头脑中预演如何有效地去加以应对,这是强调教学设计弹性化最根本的内涵。

    3.关注差异性。强调教学设计弹性化,内含有对儿童差异性的尊重和呵护。教师在运筹教学设计时,并非要在每一个教学时段,对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某一项内容时,都采用同一的学习方式和策略,都提出同一的进度指数和目标达成要求,而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区分不同的层次,在学习进度、目标要求和作业等方面,预设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即给“腿长”的学生放行,让他们在班级方阵中领跑,同时又注意给“腿短”的学生适当地平缓坡度,降低要求,并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自身“最近发展区”的阈限内,能够得到最有效地发展和快乐地成长。这种打破“齐步走”格局,采用“异步运行”的设计思路,无疑是教学设计弹性化的应有之义。

    4.讲求变通性。强调教学设计弹性化,意味着教师不能百分之百地拘泥、墨守先前的预设,而是要善于针对学情的变化和课堂上瞬间出现的偶发因素,及时对教学流程作出适切调整和变动。诚如学者埃德加·莫兰所说:“方案应该根据行动中搜集到的信息、遭遇到的偶然事变——临时受阻和大好机遇——作出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这种“即兴设计”、智慧抉择和变通,无疑是教学设计弹性化的又一表征。

    5.杜绝随意性。强调教学设计弹性化,意味着对教学设计随意性的否定。教学设计的弹性与教学设计的随意性在观念上是对立的。前者坚守的是生成性哲学理念,表现为对课堂生成性因素的敬畏、接纳、欣赏和促成;后者则是“自我中心”,教学设计随心所欲,靠“拍脑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完全置学情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顾,那就更谈不上如何运筹生成了!教学设计的弹性与教学设计随意性在教学态度层面也迥然不同。前者是兢兢业业,多方运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者则是敷衍了事,“备课本中写上一二三四几条筋,管它‘刚性’和‘弹性’”,表现出对教学的极端不负责。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弹性化的运筹之术

    教学设计弹性化如何运筹呢?从思维层面,要解决好预设性思维与生成性思维的整合与互补;从创意层面,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操作层面,要改革教学设计文本的呈现样式。

    1.整合思维:实现预设性思维与生成性思维的协同互补。对于教学设计的运筹,要由单一的预设性思维,转变为预设性思维与生成性思维的契合。一方面要借助预成性思维,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取向,从教学内容的酌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教学评价的匹配等方面进行运筹、创意;另一方面,教学设计要依托生成性思维,以教学创生为取向,超前猜想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变数”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旁逸斜出”、“另类感受”和“独特体验”,运筹其相应的变通招数,并为难以猜想到的生成性因素,留下“进入”的通道和“接口”。通过预成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的运筹创意,从而建构教学设计的弹性空间,使教学设计既有计划性,又有变通性,以凸显其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张力、活力和引领力。

    2.动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不是彼此对立,不可兼容的矛盾体。尽管预设与生成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然而两者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融通,是可以相互进入的有机整体。一方面,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预设时可充分考虑生成性因素并将其纳入预案中;另一方面,教学生成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源于预设并对预设所进行的必要修饰、丰富、延伸和超越。不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着眼和服务于学生,两者都奔向同一目标,即为了最佳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动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其运筹之术包括课前运筹和课中运筹。

    (1)课前运筹。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因此,教师在运筹教学设计时要尽量把可能出现的生成因素,作为“提前量”纳入预案之中。

    ①精心设计情境。教师预设时注意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仿真的生活情境、诱人的对话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就能触动新的想象、新的思考,孕育具有个人意义的独特感受,从而凸显出生成性因素的多姿多彩。

    ②把握重点,设计备份。教师预设教学方式和学生自学、感知、体验、交流、展示等学习环节时,可适当地提供相应的“备份”和“选项”,以尽可能地体现和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开发其潜能的需要。

    ③按照预设,课前进行预演。教师在课前按照预设进行预演,是动态处理好两者关系不可或缺的一招。教师可以先按照设计的预案,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提前将学生、情境、教学内容纳入关注视野,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会意,从而对教学预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让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进入课堂。

    (2)课中运筹。课中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双向和多向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学生在课中的活动状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只要教师加以引发、利用整合,就能促使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

    ①借助“即兴设计”、修改、完善教学预设。所谓“即兴设计”,是指教师面对课堂上所出现的变数和偶发事件,通过瞬间思考,而作出的应变性决策。有人研究过,一节课内教师至少要做出三十个与教学预案有关的“变动”和决策。无论教学预设如何充分,都不可穷尽课堂上意外生成的因素。“设计预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 为了有效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并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转化为教学的亮点,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

    ②艺术地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如能灵活且正确的处理“节外生枝”的情况,就能及时化解教学中的“危机”,赢得学生的尊重,展现教学魅力,为今后的教学铺设坦途。

    如教学《我帮你,你帮我》一课,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有一位学生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他心爱的记录本被同学不小心撕破了。这时教师走到学生身边,看了看学生的本子,摸着学生的头,难过地对大家说:“这位同学心爱的本子破了,他现在非常伤心,大家有什么办法让这位同学高兴起来呢?”于是学生忙着安慰:“不要哭,我把我的本子借你用吧。”“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明天我赔你一本。”“我用胶带纸帮你粘起来吧。”有了同学热心的帮助,孩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当然,这些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自然也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

    教学难免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问题。这些“节外生枝”的情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确定性,成为一些教师最怕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如此,有些教师会看不见那一直高高举起的手,听不见“老师我有问题”等另类声音。其实,这些“节外生枝”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最易于演绎精彩的生成。

    ③注重倾听,引发儿童富有独创性的精彩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虚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言说,防止用原有的预设或是用简约的道德结论去关闭丰富多彩的师生、生生交往的通道。教师要特别重视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的各类信息和声音,以推进教学意义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如教学《爱惜粮食》,教师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显示,农民伯伯正在割谷,突然天气变了,还有一块田没割完。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抢收,模拟割谷(3分钟),然后引发:“你参加抢收后,有什么感受呢?”有几个学生说:“哎哟,真累”“腰都累疼了”等等。显然,这与老师预先设计相符合。然而,接着一个学生说:“我感觉一点也不累”,教师开始茫然,没有料到。但是她没有责难这个学生,也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抓住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活资源”,机智地启发说:“你为什么感到不累呢?”这个学生真情袒露:“我感到帮助农民伯伯抢收,做了一件好事,心里有一种满足感,高兴还来不及,哪还感到累。”显然,这个学生别具一格,独特的感受,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新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就这样在教师的倾听、引发下生成了。

    ④设计认知冲突,促成意义生成。设计并借助认知冲突,“能改变教学活动单调、呆板的状况,使之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呈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如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当学生交流身边的故事时,小楼说:“前不久,我的校服丢了,传达室恰巧有一件衣服。保安叔叔说好几个月了,一直没人认领,让我拿走。就这样,我把别人的校服领回来了。现在我很矛盾,不知该不该送回去。”

    教师把握了学生心中的矛盾点,设计了认知冲突:“小楼拿的这件衣服是应该留下来穿,还是要送回去?”

    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发言:“应该把校服还回去。”“不行,不穿校服要扣分的,我们班以后的优秀评比就全泡汤了。”“反正校服放在那儿也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合理利用。”……在切身利益面前,空话、套话没了,留下校服的意见占了主流。“校服是在学校丢的,肯定是被某个同学拿走了。既然这样,小楼也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这件校服。”又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心安理得?”教师追问:“小楼,穿这件校服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小楼说:“每次其他班的同学朝我看时,我都很紧张,担心人家说我是小偷。现在,一穿校服我就不舒服。”教师回头问刚才发言的那位学生:“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你觉得他捡了什么?丢了什么?”此时,学生又一次掀起波澜。“快乐!”“尊严!”的声音成了大家的认同。……教师顺势小结:“是啊,在利益面前,坚守诚实比金子还可贵。”

    以上案例说明,设计认知冲突,通过学生的思想交锋和碰撞,有利于迸发意义生成的灿烂火花。

    动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既要能构想教学设计蓝图;同时又善于拿捏“调色版”,把意外生成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充填到蓝图中。如此,教学设计才能消除刚性的痼疾而展示其弹性的光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才能彰显先进性和优质性的价值。

    3.按照教学设计弹性化的需要,改变教学设计文本的呈现样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项目的设计。仅以教学过程的设计而言,传统教学设计是单线型的,即只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加以谋划。按照新课改的理念以及适应教学设计弹性化的需要,教学设计文本可采用复线型的样式加以呈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安桂清、桑雪洁与基地学校老师合作研究,提出了复线型“四栏式”教学过程设计框架。

    第一栏为“教学活动与提问”,包括对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揭示和教师在不同情况下要提的关键问题;

    第二栏,预期学生的反应,包括教师预期学生会产生的想法、答案、反应等;

    第三栏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第四栏设计意图说明,旨在帮助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

    借助这种改进的教学设计文本,教师可充分考虑学生的反应,谋划出应对措施,并将其纳入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这种复线型“四栏式”教学过程设计,有利于教师和同行总结教学设计弹性化经验,逐步积累实践性知识,以增长运筹教学设计弹性化的智慧。

    总之,教学设计弹性化,是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应然要求,是动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一种理想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弹性化,既摒弃了教学设计的随意化,又避免了教学设计刚性化的局限。教学设计弹性化,既强调预设,又注重生成,预设与生成犹如“弹性化”的双翼或双轮,使教学设计能够在引领动态的教学流程中演绎出美妙和精彩。

    参考文献:

    [1]杨玉东.从学习内容分析入手做好教学设计[J].人民教育,2010,(3-4).

    [2]陈光全.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6).

    [3]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理论[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6]王彦明.论课堂冲突的意义及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8,(23).

    [8]安桂清,桑雪洁.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22).

    推荐访问:运筹 弹性 课教学 思品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