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独立院校就业“小联动”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23:15:07 点击:

    摘 要:独立院校旨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却已悄然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大众目光较多聚焦于研究政府、企业、学校和市场之间的“大联动”机制时,探讨独立院校内部招生、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小联动”机制便显得意义非同寻常。独立院校应该基于“小联动”机制三要素之间的互动规律和基本原则,从就业信息共享、全员参与就业、制度设计与创新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多主体共联动工作机制,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联动”;“小联动”;机制; 实现途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前途,也关系到学校的业界声誉和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能将目光仅仅聚集于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市场之间的“大联动”机制,更应该探讨高校内部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的“小联动”机制,因为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高校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影响到高校教学成效的好坏,进而又直接影响到招生生源的优劣。因此,新时期我国各类高校均应该探索如何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招生、培养、就业之间有机统一的良性联动机制。

    一、独立院校就业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条件得天独厚、优势不言而喻的母体院校相比,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诸多差异和劣势。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低,就业面狭小,社会地位和报酬水平不高,使得不少毕业生信心受挫,士气低落。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独立院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仍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表现为:1)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来填充,即存在“有事没人做”的现象;另一方面,某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大量涌入市场后导致有限的工作岗位难以完全吸收和彻底消化,即出现“有人没事做”的现象。就业市场供需本质性失衡现象和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亟待尽快解决。2)缺少对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的有效调研和深入了解,还没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就业工作机制,招生工作与就业反馈脱节,缺乏良性有机互动。3)教育教学改革速度跟不上高校外部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变化的用人需求。可见,独立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只有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容易地将毕业生推入市场。

    (二)各组织环节间缺乏配合协调。当前,众多独立院校内部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组织环节之间缺乏配合,协调不力,主要表现在:各组织环节中有关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对自己在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影响的认识不够明确,造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等部门相互独立,互相分离,处于条块分割的尴尬状态。具体而言,招生部门的工作者只关注于严把“入口关”,不考虑学生如何“走出去”,与就业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沟通及融合程度低;教学培养部门也将自身职能界定在“上好课”上,对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能力考虑较少[1]。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环节严重脱节导致了学生培养过程的盲目性,使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趋同,特色难以体现,就业竞争力难以提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三)就业工作者参与程度不够高。谈及大学生就业,大家通常只关注就业数量,而不关注就业质量;只关注就业结果,而不关注就业过程。独立院校就业工作者参与就业的程度仍然不够高,且参差不齐。首先,从院系两级组织的参与程度看,学生就业工作重负主要落在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从联系企业到组织招聘会,从就业指导到签约派遣,基本上都是就业指导中心在单打独斗,各系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的程度也普遍偏低。其次,从毕业班辅导员的参与情况看,一方面,他们被毕业班各种琐碎的事务缠身,只是关注学生是否签约,而无暇真正指导就业;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相应地指导能力、技巧和方法。最后,从任课老师的参与程度看,部分专业老师的授课,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较弱,与市场需求联系较少,缺少专业技能普及,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因此,改进现有就业工作的组织形式,加强各组织环节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就业工作者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建立独立院校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二、“小联动”机制及应遵守的原则

    所谓就业“小联动”机制,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率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培养结构、教学评估等相挂钩,并通过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将这一机制贯彻于招生、就业等各个层面,从而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2]。独立院校就业“小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其生存与发展也必须在了解市场情况、预测市场未来、分析市场动态的基础之上,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一整套相关工作计划,以促进办学宗旨的实现。招生应以市场供求为参考,有计划地编制各专业、各学科的招生计划;教学部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上好课的基础上,而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考虑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合理性,灵活设置课程;就业部门不仅要上报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应将市场供求及时反馈给学院的各个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良性联动机制。

    (二)系统性原则。也叫整体性原则,即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以系统目标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因此,在决策时,应该将各个小系统的特性放在大系统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系统的分目标。对于独立院校就业“小联动”机制所涉及的三个环节来说,首先,应该打破各自为政、相互分离的尴尬局面,通过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总目标,促进各类人才高质量就业;同时,系统性原则不是一项临时的、阶段的、局部性的,而是涉及到招生、培养、就业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工作。

    (三)既联又动原则。既联又动,即关联和互动,是指在一个系统内部的各成员之间建立的一种联动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他们可以交换信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联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高校就业市场进行一体化指导,打破三个环节各自分离、各自为政的分离状态,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的有效联动。

    三、就业“小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用人单位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可以掌握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规模与需求规格。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反应与满足情况,在不同程度地改变着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原有供求关系。因此,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对于招生、培养、就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独立院校应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将毕业生就业信息录入系统后,再通过提取、分析、加工、处理把信息反馈给学院招生办与教学中心,使招生和教学部门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变化及企业要求。

    (二)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工作机制。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还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乃至生存。因此独立院校应树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新理念,每位师生员工都要义不容辞地参与到促进就业工作中。?首先,建立由院长、书记等牵头负责的领导小组,对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其次,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合会,及时听取各环节专家评委意见,掌握最新动态信息。再次,加强院系两级单位在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的交流沟通与互相补台,加强工作合力。位毕业班辅导员要不断强化“就业首位”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升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指导干预力。最后,独立院校各职能部门间要相互协调,鼎力配合。

    (三)重视小联动制度设计与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变化和毕业生实际情况,开办特色专业,突出特色优势。独立院校务必重视就业“小联动”制度设计与创新。首先要设计与时俱进的招生计划编制制度。依据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时分析学科专业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在每年编制招生计划时,应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就业情况好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反之,则要减少招生数量。其次要加快招生、培养、就业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制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率为落脚点,在市场需求为核心,科学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三者地有效衔接,加大彼此参加、融合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就业的引领作用,由招生、就业向人才培养深度参与;另一方面,将就业率、就业质量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绩效管理等关联起来,建立相应的挂钩政策和层级责任制。

    综上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院校要想根本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既要重视研究政府、企业、学校和市场之间的“大联动”机制,更要探讨学校内部招生、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小联动”机制,根据内在互动规律,遵守三项基本原则,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逄索. 高校建立就业工作组织联动机制的探讨[J]. 学理论, 2011(3):200-201.

    [2] 史贞军, 闫立.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0(10):16.

    [3][4] 万庆生、王英等.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36):234.

    推荐访问:联动 途径 机制 院校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