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20:35:14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由于“潮涌现象”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不可避免,当前阶段,

    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旧是解决“成长中烦恼”的最好方式。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了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路线图”。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告别了长期以来的“短缺”经济,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其中不乏一些新兴产业,其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尚未建立产能过剩定量评估体系。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若设备利用率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从2003 年起,中国的钢铁、焦炭、水泥、汽车、铁合金、电解铝、电石、铜冶炼、纺织等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行业呈现产能过剩的态势。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光伏、风能、煤化工等行业均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此番,国务院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可见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并且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紧密相关。关于产能过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2013年8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China Economist》对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八成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情况较严重或非常严重,仅有不到两成的学者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结果。

    致剩之源

    关于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产业政策导致地方盲目发展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潮涌现象”,产品滞后于市场需求,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给予企业过多补贴也被认为是重要原因。

    如果把产能过剩简单地定义为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能过剩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成本;二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潮涌现象”所付出的成本;三是中国目前地方政府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所付出的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定生产能力的闲置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成本,也是市场竞争的动力来源之一。当供给大于需求,会存在产品的过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会促使企业提升效率,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因此,产能过剩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表现之一,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成本。

    一定生产能力过剩是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重要手段。如果说计划经济的“浪费”体现为一定量的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特征表现为短缺经济,供需的主要矛盾在供给,那么,市场经济的“浪费”则体现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其特征表现为过剩经济,供需的主要矛盾在“需要”。

    “潮涌现象”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出现生产能力闲置的重要原因。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 “潮涌现象”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常出现的现象。经济学家韩国高和高铁梅都认为,由于利益驱动导致的投资“潮涌现象”,是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复制和模仿,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机会将引来大量资金涌入,导致产能过剩的“潮涌现象”出现。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于钢铁、水泥、汽车、船舶等行业具有良好的投资预期,于是大量资金涌入相关行业,导致各地出现投资“潮涌现象”。由于投资与生产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时滞,在产品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在建项目将形成的产能已经大大超过市场需要,但这时企业在产品市场仍旧能取得巨大利润,仍会刺激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增加此类项目的投资,最终形成产能过剩。

    “分税制”驱动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时间变长。1994年财政分权改革以后,“分税制”使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为了政府绩效考核和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干预企业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行业,各级地方政府都有非常强的动机推动这些行业在本地的投资,进而引起地方政府出现恶性投资竞争,干预一些行业的资源配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当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增加使均衡价格降低,从而引起产出和价格的波动,使市场供求达到平衡,而地方政府通过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形式干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时间变长。

    成长中的烦恼

    要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先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对市场运行成本的社会承受能力。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强化市场作为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通过强化市场机制来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凡事有利有弊,要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必须要付出“产能过剩”的成本,而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提高社会对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承受能力,让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事实上,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企业要有正常的退出机制,该破产的企业破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最近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劳动力素质大体相当于美国上世纪初、日本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在这种人力资本条件下,就中国工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而言将长期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因此,模仿式创新仍将是中国工业创新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由于“潮涌现象”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不可避免。这种产能过剩是“成长中的烦恼”,在成长中会得到解决。就像家长仅是帮助而不能替代子女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一样,政府仅能帮助而不能替企业应对产能过剩所带来的挑战。试图通过简单的审批政策来解决产能过剩,将使“成长中的烦恼”变化“终身的疾病”。正确的应对之道应是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市场化解中国阶段性过剩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

    在理论上还必须认识到,中国目前较大的外贸顺差,与中国目前人口年龄结构高度相关。一般而言,人在青壮年时会倾向于更多储蓄,为年老时的消费提供保障,而人在年老时往往是负储蓄。因此,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储蓄率将倾向于降低。在今后10~20时间内,中国人口平均年龄相当于人的青壮年时,必然具有较高的储蓄率,期望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率来降低储蓄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就宏观经济平衡关系而言,与储蓄相对应的只能有两种因素:一是投资,二是净出口。净出口从本质上看是开放条件下一个民族进行跨期消费决策的重要工具,中国宏观跨期消费最优决策可能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大量净出口。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随着中国净储蓄率的下降,净出口可能转为净进口。因而在目前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旧是解决“成长中烦恼”的最好方式。

    止剩之途

    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因素也是许多地区难以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经过中国各级政府的长期不断努力,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但中国人均基础设施与美国仍旧相差很远,人均公路长度美国是中国的8.6倍,人均铁路长度美国是中国的16.3倍,人均电力消耗量美国是中国的5.8倍。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也就是说不仅中国人均基础设施水平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就是总量上与美国也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为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因而解决中国产能过剩不能只依靠市场的自身调节功能,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世界经济形势出现大的波动时,政府要敢于利用制度的优越性,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破除“投资妖魔化”的倾向。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当然这并不是唯一因素)。

    从目前来看,经济学家对“四万亿元投资”总体持正面评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认为虽然该做法可能会损失一些效率,但能大幅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此外,虽然导致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但“产业政策导致地方盲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造成严重产能过剩的最重要原因。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可以考核创造劳动岗位数量、降低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而尽量避免出台明确指向具体产业的产业政策,减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导致的产能过剩。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韩国新丘大学商务系教授)

    推荐访问:潮涌 产能过剩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