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网络环境:面向未来的企业外部环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18:40:12 点击:

    摘要:网络环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而企业的发展总是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在传统的工业经济环境向网络环境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和外部环境也是互动关系,企业要在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创造企业的内部环境。另外,企业作为整个开放系统的一个元素,又构成其他企业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从而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工业经济环境;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网络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环境的内涵

    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在经历过数据处理时代和微处理时代两个阶段后,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数据库技术、分布式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支撑和展出了信息技术的“3c”技术特征,即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Control(控制)。目前,计算机不仅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质的跨越,更从原来的“孤岛”状态脱离出来,在Internet和Intranet的技术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进而形成当今无所不在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或改造并受其影响的企业处在一个与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关于“网络环境”的概念,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并没有给出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基本上都是从网络经济或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两条路径引出“网络环境”这一术语,如玛格丽特·梅(2004)认为企业的网络环境有两层涵义,即组织系统和员工、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整合,和通过ERP、CRM等网络应用软件实现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与更广泛的商业流程的交互链接;胡笑寒、万迪昉(2005)则认为网络环境包含三层概念,即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经营环境网络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环境网络化和以人为本的社会依存关系的网络化。

    笔者认为,网络环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涵义:

    1.在宏观层面上,网络环境表现为以经济形态出现的网络经济。目前,尽管对人类是否已经结束工业经济时代,完全进入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抑或后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是,网络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使以各种网络形态为特征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深深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对目前人们认为是规范、正统的某些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与冲击①,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使这些影响与冲击迅速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已无处不在,网络经济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2.在微观层面上,从企业角度认识的网络环境应包括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相互交织组成的网络系统,以及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各经济主体间的跨组织网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企业内部是与外部网络隔离的一种只局限于组织内部成员使用的网络,而与外部计算机网络隔离,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内部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也易于防止外界对企业内部网的恶意攻击或内部重要信息的泄漏。企业外部网是内部网的延伸,是包含商业范围之外的组织和人员在内的计算机网络。外部网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成员如供应商、经销商包含在内,加强了上下游企业的联络和协作,有利于构建基于网络竞争的利益共同体。互联网则已经成为人类信息沟通最主要的工具和方式之一,它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竞争舞台,同时,也给企业和顾客间的互动性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和沟通平台。对于企业来说,网络技术使得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顾客(B2C)以及企业对员工(B2E)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加充分有效,而充分有效的信息集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互联网不仅可以迅速搜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为企业做网络宣传,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开辟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这一经营模式的扩展将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得以在全新的领域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日臻完善,网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就更为显著,不同的经济主体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将形成许多错综复杂的跨组织网络,一个企业可能存在于多个网络中,形成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企业的特定经营目标服务。而借助于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因此,以信息为媒介的新型关系网络的迅速构建,成为网络环境的要素之一。

    因此,所谓企业的网络环境,就是与企业经营紧密相关的,基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形成的深刻影响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企业经营方方面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三种子网相互交织而成),以及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各经济主体间的跨组织网络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它在经济形态上表现为网络经济,因而也指网络经济环境。如图1所示:

    二、网络环境的特征研究

    网络环境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的结果。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的网络环境给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环境作为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并作出反应的全新外部环境,在技术基础、经济形态和企业应用等方面表现出与工业经济环境迥然不同的特征,如表1所示。

    1.技术基础特征:工业经济时代是以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为技术基础的,蒸气机技术革命导致出现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业生产方式;而电气技术革命又进一步导致公司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

    网络环境则是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中形成的,计算机技术已经突破“冯·纽曼瓶颈”,采用并行处理技术,两个或者更多相互连接的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为计算机技术朝着功能更强、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而网络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计算机从原来的“信息孤岛”状态解决出来,通过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等不同形式将全世界的计算机纳入一个巨大的网中,信息共享正把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

    2.经济形态特征:工业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来驱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和劳动力是工业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有了雄厚的资本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上分别和上下游企业相互竞争,遵循传统的经济

    活动模式求得生存和发展。

    网络经济时代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把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连接在一起,行业间相互渗透,企业与企业之间网状联系,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网络化连接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经济活动的时间障碍得以缓解,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时滞极大缩短;同时,经济活动进入新的虚拟空间(虚拟经济),进而使得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范围也扩大到全球。信息网络和资源共享为各经济主体的战略协作创造了条件,传统的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得到优化,新的网络环境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

    3.经济活动的时空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经济活动的时空限制明显,而在网络环境下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信息网络技术正在不断打破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网络环境下,由于对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时间都极为短暂,经济活动表现出信息流动的即时性特征。随着顾客提交订单指令的下达,产品的销售和库存等相关信息都即时反映在销售终端和企业的总部数据库中,两者几乎没有时滞,这为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创造了条件。另外,Internet网的广泛应用还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受员工上班时间的限制,实现全天候运作。

    网络环境对企业经济活动空间的拓展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企业展开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扩大到全球。互联网迅速地缩短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等的距离,企业在全球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与全世界的竞争对手竞争。而网络技术又支持了企业员工在异地工作和异地办公的协调,排除了企业员工在全球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空间障碍。二是网络环境使经济活动得以进入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在企业之间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联结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形式的虚似组织,它松散而灵活,把不同经济主体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速、靠网络手段联系的经营实体。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由虚拟企业组织的虚拟经济活动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4.企业间的竞合关系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企业与外部经济主体间是相互竞争和排斥的关系,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间将更注重合作与协同。

    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表现得非常明显,直接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同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也是呈竞争态势,一个企业常常有许多个供应相同原材料的供应商,也有许多个销售本企业产品的经销商,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合作,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极不稳定。

    在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企业意识到这种恶性竞争不利于双方的长远利益。在网络的作用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仍然有竞争,但合作的关系正在加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企业对“1+1>2”协同效应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企业将更多地将上下游企业纳入企业的Extranet网内,形成战略联盟,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经营活动的损益水平,甚至在直接的竞争者之间也更加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比如寡头垄断厂商为了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或者击败新进入的竞争者而结成联盟。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的竞争环境将由各战略联盟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来决定。

    5.经营模式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企业采用的是以陆域空间为基础的物质产品生产经营模式,而网络环境下将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它是以虚拟空间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经营活动,是对传统经济活动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传统的经营模式的缺陷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凸现出来,如交易受到地域、时间、语言、文化等限制,交易的协调沟通成本大;交易的中间环节多,资金和商品的流动周期长;整个交易过程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等等。相对地,由于互联网是全球性开放性的网络,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供应商和顾客取得联系,交易双方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降低信息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加上网上交易突破了传统交易方式的时空限制,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等,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在未来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环境是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最主要环境要素。

    6.决策体系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的决策体系是由组织内不同管理层次的人构成,而在未来网络环境下的组织决策体系将由人和数字神经系统(DigtialNervous System)共同组成。

    众所周知,工业经济环境下组织中的人是决策体系的主角,而且也没有别的事物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代替人为企业的管理做出决策,因为只有人才有思想,才会思考。一些决策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却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人。

    而比尔·盖茨(1999)认为信息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信息工作也是思考性工作。当思考和协作显著地得到计算机技术支持时,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就得以实现,它是由紧密联系公司的思想和行动的每一方面的数字化过程组成,如图2所示。

    数字神经系统整体上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的数字系统,它提供了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并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正确的地方。在合适的环境中,数字神经系统通过扩展个体分析能力和集合个体能力来发展企业能力,使得一家企业能迅速感知其环境的变化并采取行动,觉察竞争者的动向和顾客的需求变化,然后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因此,在未来成熟的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利用数字神经系统来提升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此时人的主要职能则是不断地完善该数字神经系统,并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流做出管理决策。

    7.管理模式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的组织是通过组织内部的纵向分工而形成了垂直式的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尽管也会根据各种不同的因素而相对地集权或分权,但不管什么样,这种组织在本质上总是倾向于集权,即组织的最终决策权力是集中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而网络环境下要求企业对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有更灵捷的反应,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能有效化解原来的决策障碍,因此企业内部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形成各种横向的价值流小组,从而形成各种自我管理型的工作团队,这就会使企业更倾向于分权。

    在传统的科层企业组织中,越是“金字塔”的尖端,管理者要做的决策就越多,事必躬亲,显然,这样的决策体制人为地延长了决策过程,造成组织效率低下;而且企业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所制订的决策难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层管理者的压力,因为在Intranet构建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企业成员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结点,信息

    网络强大的信息共享功能使员工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做出决策所需要的充分的信息。而且,这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8.组织结构形式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是金字塔科层组织,而网络环境下将是网络组织。

    随着网络环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大,传统的科层组织的弊端和不适应性也日益暴露出来。(1)传统的科层组织为了适应工业经济时代规模经济的要求,天生就具有内在的扩张和膨胀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企业规模在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扩大,组织成本随之越来越高,而组织效率却日益下降;(2)科层组织的金字塔结构使得组织的横向协调和沟通变得困难,信息在“塔尖”和“塔底”的传递和反馈受到中间层次和等级链的扰动,出现信息的严重失真和时间延误,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3)严格的等级系列形成的上下级之间的角色差异概念会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当下级和上级的意见不一致时,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就有可能会使上级滥用权利,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另外,又会影响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4)由于科层组织强调集权和集中统一领导,使企业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网络组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企业的一些业务外包,使企业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活动和业务,并与受包企业形成一种短暂的动态的关系,这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通过业务的外包,等于广泛地利用了全社会的有用资源,而对于虚拟企业的组织者来说,不必要投资购买机器设备,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既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制造技术的弹性和柔性,它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使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更好地满足。

    9.权利体系特征:在工业经济环境下企业中的权力是以职位等级为基础,而在网络环境下将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

    巴克拉克和劳勒用“权力来源”来表示权力各方掌握控制权力基础的方式,认为在组织中有四种权力来源:职位或结构性的岗位、个性、专业技能和可使权力各方利用其权力基础的机会或各种要素的综合影响。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中,权力体系更多地建立在职位或结构性岗位赋予的权力基础上,权力的运用也严格遵循组织的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于上级。而在面向未来的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组织对传统科层组织的替代,权力体系建立的基础将发生改变,因为“权力隐含地存在于他人的依赖性上”,权力关系本身也具有相互依赖性。原来职位很高的管理者可能强烈地依赖于某个专业知识更丰富的技术人员,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的动态性又允许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变化,所以权力基础将不断向以专业技能为表现形式的知识和信息转移。知识型员工对权力的掌握意味着企业的权力结构将分散化,同时也会激励高层管理者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争取更大的权力,从而整体上推进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进程。

    10.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特征:工业经济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线性的,而在网络环境下则将变为多向的、发散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主要通过纸制媒介、会议或电话严格地等级系列进行的。而且上下级之间的纵向传输常常要跨越多个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也因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和部门间的相互独立而变得困难,这些都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也降低了其准确度。内部信息不通畅,使得企业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信息沟通更有效率和效果。首先,信息集成技术可以将企业内外部丰富的信息源整理成企业动态信息库,并实时更新维护,而网络技术又支持了组织内的信息共享,即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员工就可以随时随地从信息库中获得需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从信息传递渠道看,在电子邮件、BBS和视频会议等通信技术的帮助下,信息在组织范围内的扩散能力大大加强,而且信息的传递方向由纵向的上下传递变成横向交叉传递,减少了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了层次间信息传递的速度慢和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延误和效率低下;最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沟通方式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任何一个组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成为一个与其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多向、发散的信息传递方式使组织内部能更快地了解组织系统外的变化并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从而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企业在发展中要顺应信息沟通多向性和发散性这一趋势和发展要求,努力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环境。

    三、结束语

    网络环境和工业经济环境的种种不同特征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来认识,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组织界限以外的环境因素,包括技术基础、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时空限制、企业与外部联系等,这些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而内部环境则主要指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可以调整和控制的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形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权力体系、决策体系以及信息沟通等。那么,如何面对或适应这些内外部环境因素,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和避免劣势,提高经营绩效,就成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企业要想在未来环境中继续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遵循“双通道”法则,一方面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即通过认识和了解环境,并研究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即利用企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从企业硬件和软件着手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硬件方面,积极实施IT与信息管理战略,根据企业实际建设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引进ERP、SCM等软件来提高管理水平;软件方面,通过变革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为企业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要求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等措施推进新型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全方位对接。

    (责任编辑:张淑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外部环境 面向 未来 环境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