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困境及改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11:15:18 点击: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面临高等教育体制僵化、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发展困境;为使大学发挥其应有职能,真正成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各国采取了下放大学权力、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公平等举措来对本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困境;改革;国外

    [作者简介]吴新华,山东省茌平县第三中学高二数学组教师,山东茌平,252100

    [中图分类号] G6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3-0015-0003

    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都因为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国际经济及社会的深刻变化而遭遇了一些困境继而进行了改革;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连续12年扩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年限,但在整个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12年里,也是大学遭遇诟病最多的几年,我们的大学同样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及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高等教育体制僵化

    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输送高级人才的重任。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分配格局的变化,各国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高等教育体制僵化而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困境。如法国21世纪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源于拿破仑时代,其管理高度中央集权化,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招生、教师的选任、教师工资水平等都由政府统一掌控(尹毓婷,2009);同样,澳大利亚由于联邦政府一直资助大学的财政,因此政府依靠各种对大学的拨款从而实现对大学课程、财政预算、研究方向等的调控,当大学已经认识到需要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来提高其国家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时,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却限制了它们,联邦、州和地区政府过多限制性的规定和报告程序,使得高校的压力越来越大(崔爱林,2008)。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虽然可以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控制能力,但是统一集中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各自特色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也失去了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自我反应和调整能力。

    (二)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1世纪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产、管理及组织形式,客观上要求大学也相应地调整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方式转变,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满足大学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各国高等教育收费在不断上涨的同时,其质量却难以同步跟上。各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偏差,出现了与社会现实要求相脱节的情况。如印度1978年公布的《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框架》指出高等教育的三大缺陷,之一就是质量问题,认为大量院校的教育质量差;1985年印度教育部的《教育的挑战》报告认为,高等教育日益重视数量的扩充而不是质量的提高,教学、考试和研究的质量标准在下降。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造成大学生能力与实践要求相距甚远,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状态。这样的连锁反应导致了很多的大学在读生由于对毕业后前途的失望而纷纷选择退学,进一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声誉。

    (三)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在澳大利亚,最近十几年高等教育的注册率逐年上升,各种人群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稳步提高,但这种发展形势距离联邦政府提出的让所有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仍然很远,特别是几个特定群体,比如土著人、非英语背景人群、残疾人、农村和偏僻地区的人群、非传统学习领域的妇女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他们属于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保障。而且,在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中,具备财力的学生就能在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获得全额自费上学的机会,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则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印度同样存在不同群体受教育程度不公的问题。由于印度历史上就是个等级社会,高等教育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显著。20世纪90年代之前,印度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致力于扩大高等教育的绝对数字,即高等教育机构数、教师数以及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但是,到了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首先放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期望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

    二、国外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针对大学教育体制僵化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大学教育体制僵化的问题,各国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来进行变革:

    1.大学权力扩大化。国外许多大学有着非常浓厚的行政体系,它们或是直接由政府行政部门所设立,或者主要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与政府相联系,因此其管理方式及课程设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意味。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多地受制于行政命令而非来自市场的引导,极大地阻碍了高等院校为开放的市场输送合适人才的灵活性和对接性。澳大利亚于2002年发布《高等教育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认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未来的方向将本着可持续性、公平、优质、多样化为基本原则,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政策框架。这些改革将建立一个高校自主权扩大的管理体系,在这样的体制中,每个大学能够利用自身独特的实力,决定本校课程在市场环境下的价值。继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出台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如《差异性、专门化以及地区参与》、《谋求公平和合适的结果》、《迎接挑战——大学的管理》、《多样化的学习》中,都谈到要增加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问题,改革联邦、州和地区政府的规定和报告程序,建立灵活多样的资金管理分配模式,拓宽大学的资金来源,提高其国家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期,日本也在进行国立大学法人化的改革,通过放权以提高大学的竞争力,但这项改革的具体成效还未显现。

    2.高等教育区域共享化、国际共享化。高等教育区域共享化、国际共享化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的一个重要潮流,尤以欧盟为代表。1999年开始的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国家通过政府间合作和协商,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调整的过程。博洛尼亚进程确定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各国希望在这一个高等教育区内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资源可以共享,知识在欧洲范围内可以快速传播和利用,欧洲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实现这些要求,博洛尼亚进程促使欧洲各国需要加强各自高等教育体制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尹毓婷,2009)。

    3.以私有化促进高等教育竞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最初的创建者基本都源于政府的推动。因此,各国高等教育也多为政府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来仅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明显不适应多变的国际产业结构及分工格局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亟须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竞争,以促进高等教育的优化。这项改革促成的结果即是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私立大学。

    (二)针对大学教育质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直很关注大学的质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都发布一些大学的质量报告,1992年11月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从1993年到1995年,在质量保证计划的资助下,进行了三轮独立全面的院校审计,政府把质量改进纳入它的年度院校财政讨论中(崔爱林,2008)。1991年,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白皮书》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关方面概念作了明确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1)质量控制,指高校内部为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管理过程;(2)质量审核,为督促高校设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而进行的外来检查;(3)质量评估,指对学校教育质量所作的外来评价。针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以及无专门的质量评价机构状况,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提出,要正式成立一个“鉴定委员会以进行强制的定期评价”。为此,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1987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质量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专门负责检查和鉴定高等普通教育的质量。同时,1987年经议会通过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法》授权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一个负责高等专业技术类院校质量的“全国质量鉴定委员会”,以便根据规则和标准对专业技术类院校及相关的教育计划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许文静、黄建如,2009)。

    (三)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采取的措施

    各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主要体现为贫富差距导致大学在区位上分布多在富裕地区及受教育权主要为富人所享用。因此,各国政府主要采取了通过加大对高等教育资助,在落后地区建立高等院校和为穷学生提高资助以促进教育公平两种措施。

    1.在落后地区进行高等院校建设。印度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比较明显的国家。印度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显著,特别是东北部山区,高等教育相当落后。在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印度政府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财政拨款,一方面,给予落后地区高校特殊发展资助,用以改善这些高校的基础设施,使其能够达到实现平等和准入的最低标准,也用以进行学术改革以迎接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未覆盖到的地区,特别是落后的东北部山区,拨款建立新的学院,并提供特殊发展资助。这些资助除了用以改善和扩大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外,还用于引进教师和设计新课程,目的是使这些新建学院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与研究标准。仅2005~2006学年,大学拨款委员会就为位于落后地区的17所大学和404所学院提供了特殊发展资助,并新建了4所大学和263所学院。

    2.提高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各国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资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给学校的财政支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如澳大利亚在2002年的《建立坚实的基础:资助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和2003年的《我们的大学——支撑澳大利亚的未来》的报告中,阐述了联邦政府改革高校资助体系的计划。从2000年开始,联邦拨款计划取代了目前的块状事业费拨款体系,联邦根据上一年实际提供的资助学生数量,按照学科标准给予拨款,每所在CGS下接受资金的高等院校,将被列入一项联邦政府的资金协议范围。二是对在读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如美国。近年来,全美高等学校学费和食宿费突破3.5万美元,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费用对于每一个美国青年和家庭来说都是昂贵的,有79%的学生无力支付数万美元的教育费用。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决定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2l世纪投入高等教育经费1577.87亿美元。美国高校也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各类经济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内长期低息贷款、短期贷款、校外长期低息贷款、联邦政府勤工俭学计划、学校内外兼职工作和打工等,以帮助美国学生和家庭解决高等教育费用(刘丽平,2007)。

    3.促进教育权的公平。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认为,为了保证澳大利亚所有群体都能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有必要进行额外的财政资助、文化政策调整、明确公平原则和以绩效为基础的奖励。从2005年起,每年高等教育公平项目增加230万澳元资金,资金的分配将依据制定的绩效模型来执行,以确保高校集中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有资格参与高等教育公平项目资金分配的高校要扩大招生范围,以吸引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崔爱林,2008)。为了给社会弱势群体,即“其他落后阶层”,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印度政府于2005年对宪法进行了修订,“在特定高等教育机构中为这类学生保留入学席位,但是保留席位政策的实施必须在不影响一般精英阶层的前提下”。为了保证保留席位政策的实施,印度政府还通过制定相关法案来保证中央政府给予这类特定教育机构维持或资助费用的财政拨款。对于女性学生,在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学拨款委员会加强了高校中女生和女教师宿舍以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提高女性的地位以实现两性平等,同时为女性的流动提供安全的环境(许文静,黄建如,2009)。

    [参考文献]

    [1]尹毓婷.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 2009,(3).

    [2]钟劲茅.简谈法国高等教育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0,(4).

    [3]许文静,黄建如.近十年来印度高等教育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9,(3).

    [4]马越彻.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袁长青.智利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1).

    [6]刘丽平.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4).

    [7]崔爱林.世纪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评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8]张建新,陈学飞.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法评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4).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困境 国外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