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汉字:从摇篮到成人礼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10:06:08 点击: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由复杂回归到简单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汉字经历了许多次变革。可以说,汉字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发展契机。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字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字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汉字发展史来看,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由复杂回归到简单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汉字经历了许多次变革,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可以说,汉字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发展契机。

    汉字的摇篮时期

    也许是最初某个先民为了铭记某些东西在岩石上画下了一些时人方懂的符号,也许是某个先民用结了大小不一的绳结记录部族的大小事务,也许,真有个叫仓颉的人,“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些稚嫩的符号,都是汉字的始祖。

    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有限的契刻符号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商代出现了甲骨文。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原来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代盘庚以来的旧都。商信奉甲骨占卜,无论征战、狩猎、建筑、祭祀,还是天气、收成、梦兆以及生老病死,都要问卜。卜官从因受热而裂开的甲骨裂纹中读出占卜的答案。事后,他们将问题及答案刻在甲骨上,由专人保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

    在已发现的15万片甲骨中,经过整理大约有5000单字,而目前能识别的有2000左右。正是这两千个甲骨文字,展现了汉字青春的风貌,证实了汉字严整的传承历史,从那个时代,汉字就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书写体系。

    甲骨文是汉字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图画的特征,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细瘦,字形大小不一。部分字有多种写法,缺乏统一、固定的样式,许多字可以正写、反写,笔画繁简不一,偏旁不固定,且可有可无,异体字较多。但是从甲骨文的造字构型来看,它已经具备了文字的基本特征,形成了汉字的体系,汉字中传统“六书”中的造字之法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都能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应的字。

    及至青铜器兴起,文字便从甲骨进入青铜。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的功绩等内容。金文和甲骨文是一脉相承,但略有差异,金文由于是浇铸在青铜器上,所以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而在结构、行款上趋向整齐,匀称、方正,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汉字的成人礼

    如果说甲骨文和金文是汉字的童年时期,那么篆书的出现就使汉字进入了青少年。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在这里采取的是狭义的说法,仅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

    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大篆字形整齐匀称,虽和金文相近,但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字体有所变更,结构渐趋整齐,笔画粗细一致,而且更加线条化。

    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一方数百年。各国在记事作文中按照各自的习惯随意简写改进,各行其是,所以六国文字形态各异,繁简不同。秦始皇吞灭六国,统一天下后,采纳李斯的建议,推行了一整套利于统治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文字改革首先由李斯、赵高、胡母敬等人根据《史籀篇》编成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部教材,其字体则是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有了共同的标准,是为小篆。原先诸侯国的不同体的文字被停止使用,小篆成为了汉民族第一次统一的规范文字,汉字也至此开始进入了基本的定型、完备阶段。

    秦始皇整理汉字,推行统一的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汉字的混乱局面,为了社会的交往和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汉字过渡到今文字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小篆开始,汉字进入了规范、统一、定性的阶段。其特点是结构方正协调,笔画纤细匀称,笔顺和形体固定,整体呈长方形,每字大小一致,走出了汉字不规则、不稳定的图画风格时代,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这是汉字产生以来的第一次通过官方行政和法令手段的正式定型。所以说小篆称得上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汉字也从此开始进入了统一规范的阶段。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天下。每到一处李斯都刻石立碑,文字都是标准的小篆体,既为皇帝歌功颂德,又对小篆文字的推行起了范本的作用。泰山石刻文虽然只有短短的200多字,但这无疑宣誓了汉字的长大,自此,再无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汉字的持续发展,是为汉字的成人礼。

    彻底符号化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政务繁忙,官府里经办普通文书的小吏们为了省时、快速,多采用民间的手头字体,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实际上就是写得潦草一些的小篆。到了汉代,一种更简单、更容易写的汉隶代替了秦隶,从此,隶书代替了篆书成为通用字体,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隶书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同时又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这可以说是汉字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方块汉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意味。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使汉字的发展走上了点画化、符号化的道路。

    艺术化和影响

    汉字的发展过程从甲骨到钟鼎,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随着由隶到楷的转型,从此文字也进入了艺术化时期,出现了楷体、草书、行书等。并最终成就一种蕴含浑厚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我们会发现,从汉字的萌芽期起,就具备一定的审美。中国文字从抽象起步,从简单的刻画起步,走向象形,又走向具体,然后再走向具体中的抽象。书法艺术的形成,就在于汉字的象形超越了被模拟的客观对象而获得了独立的符号意义。

    伴随书法艺术的兴起,很多卓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涌现。譬如有“书圣”的王羲之和王献之 ,他们被后世尊称为“二王”。以美学的角度审视书法,在审美中去探索挖掘文化信息,是中国汉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神韵。“书”是君子六艺,也成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追求。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圆,周长可大可小,圆心无处不在,而半径就是中文(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可以说,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圆形磁场,汉字是这个磁场的核心,它以其独特形貌和深厚内蕴不断扩大磁场,中国文化向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传播并衍生扩散,形成了一个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群。

    推荐访问:汉字 摇篮 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