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东周盟书及其艺术风格探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08:40:57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东周盟书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系统手写成文最早的一批文字。是研究先秦书法笔法演变和中国书法书体演变的第一手资料,是中国书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东周盟书放在东周时期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中国书法历史中,以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为主要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东周盟书的书法特点和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东周盟书 手写体墨迹 简牍帛书 书法史 书法风格

    引言

    从目前可信的史料判断,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东周盟书、简牍帛书等,在记录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同时,也以其自身魅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盟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是我国古代为了某些重要的事件或在重大活动中进行集会,制定公约,『对天明誓』时所记录的文辞。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为团结内部,瓦解敌人,争夺霸权,经常举行具有制约作用的盟誓活动。东周盟书是指在古晋国新田(今侯马)及当时韩氏所属的州邑(今温县)举行盟誓活动时用毛笔蘸墨或朱砂写在石片或玉片上的盟誓誓言,也是正式的文书,分别被称作『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因共同属于东周时期,且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所以学术界把它们并称为『东周盟书』。

    古文字与中国书法艺术向来是密不可分,古文字的出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写中国书法史,甲骨文的出土使中国书法史上推了几百年,金文和石刻文字的出土亦是对中国书法史的有益补充。东周盟书作为古文字的重要一种,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7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1、东周盟书的书法艺术

    (一)东周盟书的共同特征

    东周盟书是商周手写体墨迹和隶书之间的过渡性字体,就其笔法和结构,我们无法将其归入正宗的大篆范畴,因为其个别笔画已完全脱离了篆引特征,其书写方法也不同于成熟时期大篆的写法。同样,我们因其仍具有篆引特征无法将其称为隶书。

    所谓书体,它包括书写方法、标准、式样等内容,代表着文字形体的群体类型特征。不同书体,即意味着书写方法、标准、式样的不同,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内容有差别,就不能属于同一书体。

    东周盟书的书写方法和式样复杂且不相同,所以,我们无法以一个什么样的书体来给它命名。但东周盟书作为同一时期、成系统的文字,仍有着许多共性特征。

    1 笔法和结体。东周盟书保留着春秋时人手写体的原始笔意。它的用笔和商代陶片上的『祀』字笔法一样,都是露锋,有些是侧锋起笔,有些是直接露锋入笔,没有金文和小篆的藏锋笔意。点画爽劲、自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

    其文字往往是急就而成,率真奔放、字体大小不一,故结体灵活、自由,字势多变,生动而自然。又因为它是官方盟誓文字,不可能过分任意潦草,故而意趣横生、欹侧生态、摇曳多姿。

    2 简化。东周盟书是社会大动乱、大变革时期的文字,当时的人们刚刚失去西周时期浓厚的规范意识和宗教情绪,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在文字上的创造性也迸发出来,加上诸事急迫,文字快写成为必然,导致其比金文大大简化,或省笔划、部首、偏旁或变曲为直改变笔划写法,一个单字往往会出现众多的异体字。

    (二)东周盟书的书法风格类型

    郭沫若认为:『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字向书法转化,达到了一个有意识的新阶段』。东周盟书作为墨迹文字,能清晰的再现当时的书写原貌,反映书写者的审美追求,所以它是春秋战国时代文字向书法转化的代表。因其出自多人之手,有众书者不同的个人的审美追求在里面,故呈现出多样的审美风格,大致分为六个类型:

    1 端庄、工整型。字型端正、字势平稳。很多笔划仍有『篆引』遗意;露锋起笔,有时重起重收,有时重起轻收;结体紧凑;行距较大,行间气息贯通,看上去从容练达、安静祥和。

    2 清秀、典雅型。书体工整、秀丽。笔划纤细、线条清秀,但媚中带骨,于圆润中求雄健;笔划顿挫不明显,字距、行距较大,得散逸之趣;结体也在严谨中求情趣,如小家碧玉,清秀典雅、楚楚动人。

    3 沉实、厚重型。这种类型的盟书较多,且其载体玉石片的形状比较相似,大都在不规则的小玉石片上。字形较小,多偏扁。笔划有的是侧锋起笔,有的是直接露锋起笔,多粗而短,沉着、厚实;结体紧凑;字距、行距都较密,稍给人拥挤、堵塞、透不过气的感觉。不知是否和材质有关。

    4 疏朗、修长型。此类型的盟书,字距有的比行距还大,较为疏朗。笔划圆润,粗细较为均匀,很少有顿挫明显的笔划;笔势下垂,转折处多圆曲,不像其它类型的盟书呈硬折状;结体紧凑,字形较长,较多的保持了『篆引』的特点;特征与春秋中期晋国的金文栾书缶盖相似,好似长袖舞女。

    5 清新、洒脱型。笔划圆融、细劲,似拉展的细铁丝般圆劲,加上较大的字距,给人清新悦目之感。露锋起笔,少有顿挫;线中段中锋用笔,很多笔划都有非常明显的回锋,一些较长的横画由于回锋使其形状近似秃宝盖,可见其行笔速度之快速,用笔之洒脱。

    6 风格杂糅型。此类不像其它类型的东周盟书在同一玉石片上字体风格一致,而是特征不一,风格杂糅。同一玉石片上,有的字笔划短小、沉实、厚重;有的字笔划纤细、多圆曲线条、清秀隽永;有的字则端正、朴拙,字势平稳;如此众多风格的盟书集中到同一玉石片上,使行气不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二、东周盟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一)东周盟书与契刻甲骨文、传统金文相比较

    因为书刻工具的不同,契刻甲骨文、金文和东周盟书在四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1 笔法。契刻甲骨文和金文由于刻画和范铸的原因,我们无法窥见其笔法面貌,东周盟书使用笔墨作为书写工具,表现出不同于契刻甲骨文和金文的新的特点,即『点画形态更为真切』,我们可以看到其明显的露锋入笔,顺势带出的书写痕迹,即使有『篆引』特征的笔划也是如此。如温县盟书字。可以清楚的为我们揭示出东周盟书的笔顺和笔划连接方式,并为我们探讨先秦笔法演变提供借鉴和启示。

    2 韵律。笔墨的使用,使东周盟书在字与字的连接上能明显的表现出笔断意连和因墨色变化而带来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而金文因为范铸的原因,只能通过字形的欹侧变化求得结构上的呼应和气息上的贯通。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相对于韵律和节奏,整齐、对称是它主要的追求目标。

    3 结体。甲骨文因载体和工具的特殊性,线条多直线而少曲线,体势以纵势为主。金文是礼制的产物,在范字时惨淡经营,尽量使其体现出礼制的庄严和秩序化,线条深沉、含蓄,字的结体更趋于规范和整齐。东周盟书因其书写工具是笔墨,加上其载体为不具有吸墨功能的光滑的玉石片,所以其起、收笔速度较快,致使盟书线条的起、收笔有较大的粗细变化且更为流利、润滑清晰,结体也就比甲骨文、金文更显灵动、丰富和多变,多了迥异于甲骨文、金文的审美意趣。

    4 气息。契刻甲骨文因是用刀契刻,一刀一画,无法修改,各个笔划往往是一刀而就,所以其线条简洁、单纯、爽利、不事雕琢,自然气息浓厚。传统金文是制范浇铸出来的,线条饱满、浑厚、圆润、朴茂;结体方正整饬;整体气息也如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希望的,呈现出高贵、庄重、典雅的气息,具有高度的秩序化。东周盟书是用笔墨在较光滑的载体上书写,书写者一点点情感的波动都会影响到手和手中的毛笔,进而影响到盟书的整体气息,所以东周盟书与甲骨文和金文相比,更能直接流露出书写者的心绪,使其更富生活气息。点画也比甲骨文、金文多了些笔墨情趣。

    (二)东周盟书与商周手写体墨迹、简牍帛书相比较

    1 商周手写体墨迹与东周盟书

    从目前出土的文物资料看,商代的墨迹较少,只有数片甲骨上面为墨迹文字。还有一些是墨书陶片、玉片,但从中我们已可以看到商代手写体的原貌,已体现出较好的书写感觉。如其中的横画,重起轻收,头粗尾细,可以看作东周盟书墨迹的渊源。

    中国书法何以能从笔划坚硬挺直的甲骨文发展到沉雄、厚重、圆润的金文?为什么在东周时期会突然出现一大批比较成熟的墨迹文字?

    通过东周盟书与契刻甲骨文、传统金文和商周手写体墨迹的比较,我们大胆推测,在契刻甲骨文、金文之外,商周时期还有一个日常手写体的存在和发展。东周盟书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是与契刻甲骨文、金文不同的,最具特色的古人手书真迹,是我国系统手写成文最早的一批文字。它最直接反映了春秋时代古人的书写艺术。丛文俊先生就曾说:『就总体的式样风格而言,它们是商周手写体的自然延续,线条两端出锋、头粗尾细为其共同持征。』

    在它以前的很多墨迹实物之所以仍没有被我们大量发现,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笔』的繁体字作『筆』,从『竹』从『聿』甲骨文『聿』字作,正像手执毛笔形。『聿』前所出土的甲骨中有些是书而未刻的,对比书写和契刻甲骨文,契刻甲骨文并没有体现毛笔书写的原貌,所以推测当时的主要文字载体肯定不是以甲骨为主。尚书多士里还说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句话虽不能作确切的证明,但它至少可以给我们的大胆猜想提供一些依据。二是商时期敬事鬼神的巫史文化和西周的礼乐制度决定了其遗留文物多为契刻甲骨文和金文。到了东周时期,严格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王室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渐小,加上文人大量散落民间,作器铸铭的数量越来越少,致使金文数量减少,而一直沉寂的日常手写墨迹因具实用性得到蓬勃的发展,书法材料急剧增多,竹、木、帛、石、玉等纷纷成为书法的载体,笔墨成为书法的主要工具,从而使书法在形式上发生根本革命——传统的铸造和铭刻手段逐渐被以笔墨为媒介的书写手段所代替,并且延用至今。盟书、简牍、帛书、石刻成为该时代富有时代特色的书法。同时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也不断得到发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手写体墨迹书法大观。

    2 东周盟书与简牍帛书

    (1)笔法的承继

    由于东周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商周手写体墨迹也在不同的诸侯国被继承和发展。在晋国有东周盟书,在楚国有楚简牍、帛书,在秦则有秦简。他们都以各自的地域文化心理来理解、继承和发展商周手写体墨迹。

    因为东周时期社会动乱、频繁的兼并、争霸战争和开放的用人制度,使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交流非常频繁,所以各个诸侯国之间在很多方面都互相影响,文字也不例外,我们基本上可以依东周盟书、楚简牍帛书和秦简的时间先后把它们大致排成一个承继、发展系列。

    据目前所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东周盟书是对商周手写体墨迹的最早继承者,笔法和商周手写体墨迹相比,已渐趋丰富,书写性也比其增加很多,但东周盟书受内容的限制,程序比较固定,用字也有限,桎梏了它对商周手写体的发展程度。但它的笔法、结体、韵律等方面,对于楚简牍帛书和秦简来说,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或启示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中下层文人增多。人们思想活跃,诸子周游列国,又著书立说,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少汉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基于此,我们可以说,实用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它们是对东周盟书的良好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书体的演变与发展。

    (2)隶变的萌芽

    一些专家认为隶变始于秦简,其实,东周盟书里面的一些字形和笔划就已经有隶书的笔意了,如:侯马盟书里的字。楚国简牍帛书里面就更多了,郭沫若先生就曾经说楚国的简帛文字『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世的隶书。』另外,晋国和楚国在东周初中期都较秦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快速,在诸侯国各方面交流比较频繁的环境下,它们对秦国的文字式样、书法面貌是不可能没有影响的,只是到了春秋后期,晋国分裂,楚国也比前期式微,而西方的秦国强大起来,它在各方面都迅速发展,超越了其它各个诸侯国并最终兼并了它们。所以,最终的隶变是在秦国完成的,但隶书的最终形成,是东周各国地域书法约定俗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盟书与商周手写体墨迹、楚简帛和秦简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手写体墨迹具有稳定而久远的传承线索,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主流线索,东周盟书是这一线索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对简牍帛书在笔法、结构等方面有很多的铺垫和影响,是简牍帛书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础。东周盟书虽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却对中国书法书体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东周盟书与其前后期的墨迹文字比较证明,在契刻甲骨文、金文这一传统的中国书法发展线索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且绵延久远的,以笔墨为工具的手写体发展线索。正是这一线索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中国书法由篆书向隶书的演变。这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唤起我们对新出土古文字的敏感性,充分认识其价值并进行研究,以达到证史、补史的目的。

    手写体墨迹在东周以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亦证明中国书法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它在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都深深的打着时代文化的印记,受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东周盟书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手写体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可以成为篆书、隶书及篆刻创作中吸收、借鉴的源泉,对促进现阶段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将大有裨益。

    推荐访问:东周 盟书 探析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