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甲骨文同版异体现象梳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06:45:11 点击:

    摘要 异体繁多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经初步整理,甲骨文同版异体现象有125例,可大致分为两类:因构件而异者和因笔画而异者。前者占三分之一,后者占三分之二。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文字发展演变中一些异体现象在横向上的联系,也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汉字早期规范性较差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 甲骨文 同版异体 梳理

    中图分类号 H12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7-10-30

    Abstract Oracle characters are variant and complicated. After the preliminary combing, there are 125 cases about variant characters in the same oracle bones. They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two kin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basic components or strokes. The first kind accounts for one third of them and the second kind two thirds. These variants well embody the synchronous relations of the different variant characters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learly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have poor normalization.

    Keyword oracle characters; variant characters in the same oracle bones; combing

    眾所周知,异体繁多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喻遂生先生曾指出:“甲骨文的形体结构没有定型,或笔画、部件多少不同,或部件位置、朝向有异,或有是否形声之别,可能除了‘一、二、三、四’等字外,没有哪一个字没有异体。”[1]99

    甲骨文中的异体字形的研究一向为学界所重视。王蕴智师曾在《新世纪甲骨学基础研究工作构想》中把“根据辞例关系梳理文字间所存在的异文现象”列为建立不同主题甲骨文字库的一项重要内容[2]36。刘志基先生认为:“殷商古文字,因其描摹物像的特点最为充分,而规范程度又较为底下,异体字不免相对多见,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3]37

    甲骨文的异体现象不仅体现在历时的角度,还体现在共时的角度,甚至出现在同一龟(骨)版之上。出现在同版之上的异体现象,可以称之为同版异体。过去由于对这一现象的不够重视,甚至有人错误地把同版异体看作《英》2674(即《库》1506)系伪作的证据[4]267-297。

    事实上,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同版异体这种现象,如严一萍先生在《释夨》中所论《乙》5317(即《合》1051正)之夨字[5]502-503、裘锡圭先生在《从文字学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复杂性》中所论《合》20957之昃字等[6]416-421。此外,刘风华博士在整理村南系列卜辞中的异体字时曾专门提到过同版卜辞中的“同字异形”情况[7]484。本文拟就甲骨文中的同版异体现象作一尝试性的梳理。

    一、同版异体的界定

    所谓异体字,裘锡圭先生认为“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8]198。就甲骨文而言,“外形不同”主要体现在构件组合的方式和具体笔画多少这两个方面。不过,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拿后世异体字的标准来套甲骨文。刘志基先生曾归纳出判定古文字异体的三项原则:(1)细化判断标准,包括字形构件的形态差异、羡符的有无、线条形态的明显变化以及构字成分的相对位置等;(2)坚持以形为本;(3)依从学界共识[9]62。此论极是。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对同版异体现象进行梳理时坚持以下几点:(1)显系缺刻、漏刻者不予列入,如《合》33631之牢字以及《补》1516正之“贞”与“王”字等(见表一);(2)笔画之长短波磔或构件之相对位置有细微差别但不影响字之整体形态特征者,不予列入;(3)点笔之多寡虽有不同,不予列入;(4)对于习惯上释作一字,且一版之中形体确有差别,然所用意义不同者,亦不列入。

    龟甲刻辞中,为了保持龟板两侧的对称美观,同一字形时常会因为处于千里路之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合体字往往是将该字之构件左右易位,独体字在必要的时候会对字形的朝向作出调整。这些现象虽然完全符合“外形不同”的特点,但考虑到数量较大,暂不予列入。

    二、同版异体现象梳理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初步整理出来的同版异体现象有125例。其中有一字而同版中异形多达3字、4字者,仍归为1例,如《补》10421之羌、《合》32834之叀等;有一版而多字均存在异形现象者,则依字头归为多例,如《合》27804之寻、雨和方字。这些同版异体现象可根据构件和笔画上的差异分为以下两大类。

    1.因构件而异者。因构件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同版异体现象有43例,约占34%,具体包括以下三种。

    (1)构件不同者14例:御(《合》1076甲正、656反)、宾(《合》3010正)、灷(《合》4209、6648正、6649正)、受(《合》22246)、何(《合》31330)、血(《合》32330)、兽(《合》33384、《花》480)、弗(《补》8982)、河(《花》36)、伊(《屯》1122)等(参见表二)。

    甲骨文中的构字部件如“又”与“爪”、“木”与“屮”、“女”与“卩”等有时可以互作,而其意义无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见于《合》31330的“何”字两种字形差别较大。其中一个字形象人荷物之状,特突出手形,所荷之物为柯字初文,兼表声符。另一字形则似将人形误刻为又,原所荷之物改作戈,亦兼具声符的意义。二者在该版均指贞人何。不过前者所在卜辞整体来看字形较为纤细,后者所在卜辞之字形较为粗肥,应非一人所刻。

    (2)构件多寡不同者18例:画(《合》822正)、宾(《合》1248正、3010正、40416)、昔(《合》1772)、妌(《合》2727反)、渔(《合》2972)、伐(《合》6834正)、执(《合》6947、《怀》452)、寻(《合》27804)、秋(《合》29715)、遘(《合》30980)、祸(《合》34989)、侵(《合》6057正)、舝(《屯》644)、射(《花》37)、召(《村中南》66)等(参见表三)。

    此类同版异体之构件多寡不同,或因追加偏旁所致,如宾、妌、秋、遘等;或因省刻偏旁所致,如画、伐等;亦可能是因偏旁漏刻所致,如昔。

    (3)构件的组合方式不同者11例:弘(《合》667正)、齿(《合》6485正)、毓(《合》14857)、娥(《合》22246)、舝(《合》32064)、洹(《合》34165)、高(《补》225)、翌(《花》103)、昃(《合》20957)、得(《合》32509)、从(《花》290)等(参见表四)。

    2.因笔画而异者。因笔画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同版异体现象有82例,约占66%,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1)笔画多寡不同者61例:且(《合》95)、 (《合》136正)、兕(《合》190)、百(《合》297)、亥(《合》892正)、夨(《合》1825)、母(《合》2530正、23426)、目(《合》6195)、疒(《合》6485正)、阜(《合》7860)、岳(《合》12842)、妥(《合》21793)、鬯(《合》22925)、正(《合》24933)、雨(《合》27804)、日(《合》30155、《旅》696)、宗(《合》30298)、夕(《合》32636)、叀(《合》32023、32834、《補》10463甲)、令(《合》32048、《补》1244正乙)、羌(《合》32120、《补》10421)、田(《合》33209、33211)、豭(《合》32330、《屯》2707)、尞(《合》33273、34210、《花》286)、虎(《合》33378)、岁(《合》33692)、帝(《合》34145、《补》10447)、骍(《合》35818)、召(《合》36664)、朿(《补》1573)、商(《补》6615)、辰(《补》6954正)、豕(《补》8592、《乙》4810)、雉(《补》8982)、西(《花》4)、逐(《花》108)、騩(《花》191)、鱼(《花》236)、告(《合》6057正、《花》286)、子(《花》314、416)、烝(《屯》766)、用(《屯》2707、《明后》B2524)、廼(《北大》15反)、辔(《上博》2426.17)、伐(《乙》4810)、弓(《花》37)等(参见表五)。

    (2)笔画之长短波磔不同者21例:比(《合》32正)、丮(《合》734正)、山(《合》7860)、告(《合》22747)、敖(《合》37434)、上甲(《合》32113)、白(《合》32330)、在(《合》32509)、卜(《合》33569)、酉(《合》34149)、宜(《合》34165、《补》10642)、癸(《合》35589、39495)、羌(《补》8758)、子(《花》113)、弗(《花》113)、申(《花》173)、其(《花》501)、贞(《乙》4810)、画(《英》130)等(参见表六)。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发现,同版异体现象从武丁到乙辛时期都有存在,不过主要集中在宾组(38例)、历组(34例)和花东子(17)卜辞中,占到总数的71%。在出组(4例)、何组(2例)和晚期的黄组(5例)卜辞中,这种现象则大为减少。这或许可以说明,从祖庚、祖甲时期之后,卜辞文字的刻写规范性有了明显的增强。

    同版异体现象很好地体现了文字发展演变中一些异体现象在横向上的联系。如果是非同版异体,我们可以说是受到不同时期文字发展演变或不同刻写者的影响,而同版异体则极有可能是同时(或相对短的时间内)出自一人之手。这就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汉字早期规范性较差的历史特征。刻写者在一版之内对同一个字或增减其笔画,或更改其构件,这样做或许是出于谋篇布局或笔法上避免单调重复的考虑,但也体现了他们刻写时的随意性。从因构件而异者占同版异体的三分之一、因笔画而异者占到三分之二的情况来看,刻写者的这种随意性并非是无限度的,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多刻几笔或少刻几笔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我们梳理时不免有所疏漏,再加上尚未考虑到大量的缀合,甲骨文中的同版异体现象肯定远远不只这些,尚有待作进一步的整理。

    推荐访问:甲骨文 梳理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