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关于考古文化层划分的几点看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03:30:07 点击:

    摘 要:科学的田野考古学技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考古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作为田野考古学的两个重要部分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人结合自己考古发掘中的一些所得和思考,对考古文化层的划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给从事考古工作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田野考古学 考古地层学 考古文化层 建议

    田野考古学的科学方法最初是从欧洲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在欧洲最早的田野考古活动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以前的古物学阶段。田野考古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时期。

    我国古代也有一些针对古迹进行的野外调查,例如,我国古代一些地理学家,地方志作家也曾实地考察一些城址、碑刻、墓冢等古迹,并加以记载。但我国古代的田野调查工作基本上都是零星的,不专业,未能形成一门学科。二十世纪初科学的田野考古学技术从国外被引入我国,以安阳后岗发掘和安阳殷墟商王陵遗址等处的发掘为标志,显示出我国的田野考古学取得了较大进步,并走上了科学发掘的轨道。考古地层学与器物类型学也在以后的考古工作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成为我国考古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下文就考古地层学(亦称考古文化层学)中文化层划分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文化层的划分应以文化层整体时代为主。

    我们发掘遗址时,常会按土色土质划分出许多文化层,有的甚至高达十数层,但细细分析,有些文化层大可不必再次划分,这样做也无实际意义,不能说明根本的问题。如:一唐中期文化层,厚约0.3米,出土文物时代特征清晰,若再次划分,未免有画蛇添足之嫌,还可能使得文化层层次零乱,条理不明,影响对文化层的准确判断, 所以我们在对文化层进行划分时,应以文化层的整体时代为一个大的标准,这样即能说明问题,又能准确地反映文化层的实际情况。此外,晚期文化层可以归于一大层。当然,理论上来说,考古工作中划分地层时,确定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精度越高越好,地层学确定年代的方法是依靠层位的关系,而层位是堆积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体系中的位置,因此堆积单位划分的越细越好。但我们在田野考古的实际遗址发掘中,总会出现此类情况,即晚期文化层较厚(近现代),有的甚至1米多厚,过多地注重这些晚期文化层的再划分,在实际发掘工作中,可能也无太大意义,反而是在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对早期文化层的精确划分,结果会得不偿失。即使晚期文化层划分得多么精确,如果实际工作中对整体文化层的研究帮助不大,那这样做也只是做了无大用之功,倒不如作为整个一大层,或称为耕作土层,或近现代回填土层等等,稍带即过,明其义即可。

    二、文化层决定包含物的时代,包含物可作为文化层时代判断的参考,两者可互相印证。

    文化层是最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形成的,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的,所以文化层能很好的反映历史文化变迁的关系,它通过时代早晚关系层层堆积起来,因此出现了叠压、打破等关系,特有的土质土色反映了其时代特征以及其变迁过程,反过来,我们可以参考其内出土的包含物,分析这些包含物的时代特征,如包含物中有陶片、瓷片、瓦片及其它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遗物,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该文化层相对时代,再结合此文化层与上下文化层的关系,最终得出该文化层的相对准确的时代。

    三、准确了解发掘遗址区域土层特点及环境特点。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跨度大,东西地势和地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导致我国不同地方气候复杂性不同,环境差异性较大,并且各地土质不同,土层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如长江中下游粘土多,黄河流域黄土较多,长江中下游气候滋润,多雨水,河道纵横,土层较复杂,瓦砾坑较多,因此文化层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使文化层不易识辨。而黄河流域雨水较少,略显干躁,黄土文化层较纯,杂质少,叠压、打破关系相对单一,文化层较易识辨。由此可见,掌握好发掘区域的土层面貌及环境的特点,对我们准确地划分文化层,最大可能地复原该区域的历史面貌有很大帮助。

    四、联系发掘区周边文化层堆积状况,以便能够准确判断遗址分布状况及时代、性质等。

    当我们进入某一发掘区后,不能仅对该区域的文化层堆积关系有所了解,应找寻与此处及周边地区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还应在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踏访等,这样方可了解该区域遗址的整体面貌、性质特征,以及是否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而防止仅针对该区域的了解,得出不全面的结果。最后还应把此处的文化遗址放到整个区域大范围文化背景中进行讨论,更进一步了解该处的历史变迁及环境变化等情况。

    五、文化层的早晚上下叠压关系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其特殊的情况。

    文化层的堆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力作用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有时在破坏原生地层堆积过程中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它从形成先后关系看,仍是下层早上层晚,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又如,城址基础的堆积,城墙废弃之后,后代人掏取城墙包砖以另作它用,便形成了掏砖槽,通过后期的堆积,其文化层堆积变得较为复杂,因而我们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否则易出现颠倒文化层叠压关系的情况。还有一些具有封土的堆较大规模的墓葬,如果长期受到风雨侵蚀,可能大量封土塌陷,从而使得一些晚期的遗物或遗迹埋于封土堆下,如若不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仔细观察思考,对其存在的特殊情况进行判断,很可能会搞乱早晚文化层的叠压关系,误将晚期遗物或遗迹视为早于墓葬封土,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六、如何处理发掘中遇到的地下水影响的问题。

    长河中下游河道纵横、雨水丰盛、水位较高,我们发掘遗址时,一般向下2.00-2.50米便会出现地下水,从而会影响发掘的进度和质量。同样,我们发掘墓葬时,也常会遇见整个墓室浸在地下水中的情形,棺椁内的随葬品在四处飘浮,给我们判断墓室内随葬品原来的埋藏位置带来了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上述情况给我们考古工作带来的不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在探方或探沟发掘面刚开始出现地下水时,就在其四周(距离四壁约0.20米处)进行抽沟,在探方或探沟内找一坑(最好是原始坑)进行蓄水,如果地下水较多,那我们就用水泵抽水。第二种方法,就是打井点,即在遗址的四周打下井点,将水抽出,从而保障遗址不受积水的影响。这样能即能够提高发掘的质量和进度,也能清晰地展出文化层的层次,为我们准确地划分出文化层的早晚关系提供方便。黄河流域由于地下水位低,较干燥,文化层次相对较清晰,一般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七、发掘过程中,要仔细的反复观察发掘区域地层的土质土色,通过反复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划分文化层是一个相当复杂精细的过程,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层叠压关系不甚清晰且相互之间区别不大,若不结合包含物对其土质土色进行仔细的观察,则很难找到文化层之间的分离点,影响我们准确划分出各时代文化层。南方多河道、多坑,有的甚至是坑套坑,所以打破、叠压关系极为复杂,我们在实际发掘中必须细心观察、分析,再观察、再分析,就算已划分好了,还要不时地观察、分析,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土质土色及包含物进行观察。需要注意,有时太阳光线较强,则须等太阳光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观察角度和亮度后再观察,只有反复进行这些程序,最后才能划分出最为符合其时代情况的文化层。由此,我们可知要划分出准确的文化层,必须对文化层的土色土质非常了解,并且对其包含物时代特征能够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的田野考古工作中多学习、多积累经验,以达到一种境界,即把这些土层作为自己的“知己”,在发掘期间反复观察它,经常与它“交流”,多积累经验,从而为我们在以后的考古工作中能够划分出较为准确的文化层打下基础。

    以上分析是个人对于考古文化层划分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忠培, 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文物,1983年第5期。

    [2]张忠培, 关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物,1990年第12期

    [3]俞伟超, 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J],考古学文化论集[M],第1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4]方辉, 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考古,2002年第5期。

    [5]冯恩学,田野考古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王玉主(1986.4~),男,安徽省,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推荐访问:文化层 几点 考古 划分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