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学生安全管理策略制度建构的现实性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1 23:50:11 点击:

    摘要: 目前学生安全管理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问题,在态度和心理上存在误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科学状况,在安全监督和执行上存在折扣现实。高校应构建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故障分析模型、安全预警、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等策略制度,将学生安全管理导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关键词: 学生安全管理策略制度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从过去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变成了相对开放的“小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区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高校安全事件频发,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同时,高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之地,学生是个性各异的个体,社会、家庭对学生健康、安全、快乐成长充满期待,高校对学生安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安全是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学校和社会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目前的学生安全管理的现实着力点在于安全法规的学习宣传、督促检查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等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但突发性工作较多,学生安全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压力强,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整体性,工作容易陷入应付、被动的状态。在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策略制度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里,在学生所涉的区域内,为学生的安全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是校园安全工作中对学生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和约束性影响的一部分,是学生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的策略。在目前形势下,构建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得当,制度不科学,执行不得力等。

    1.1 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问题。

    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群体,在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上,“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安全相对来说是“软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中,“安全的重要”往往会让位于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硬任务”的重要。尽管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文件下发很多,部置检查也不少,但事实上,“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不牢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力。

    而在学生群体中,学生思想较单纯,社会经验不丰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安全习惯没有养成,在观念上认为自身与安全问题的距离还较远,而真正面对问题时又缺乏理性、冷静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1.2 在态度或心理上存在误区。

    学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安全问题出现后甚至安全事故发生后。而每个安全问题的个案所涉及的区域面窄、特殊性强、影响度不同,学生感觉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低概率事件,安全问题虽有典型意义,但终究是个例,因而忽略这种低概率,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对待安全管理的态度“超然”或“漠然”。

    同时,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在细节安排和程序规划中进行了较为明确、具体、科学的规定,基于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人们低投入、追效率、走捷径的心理惰性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矛盾。在日常性、常规性生活和工作中,在产生工作疲劳和心理疲劳的状态下,学生容易把违章而未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当成高效率经验,从而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以短期的偶然性成果替代长期的必然性危害。

    1.3 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科学状况。

    安全管理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的领域。目前安全管理中制定的制度或者指导性过强,原则意见较多,而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或者过于理想化、过于繁琐而在现实状态下管理成本过高、投入精力过大而不利于执行,使安全工作变成难于完成的使命。另外,制度仅仅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形成制约,而对不违反规则的行为则没有限制。因此,它在限制行动的消极选项的同时,打开了其他选项的可能性。而再完备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所谓安全工作中“条条规程血铸成,不要再用血验证”,在一定意义上诠释了安全制度的形成往往是在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甚至是血的教训下建立和完善的。制度的制定具有规范、评价、调节、整合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作用范围、价值诉求、实现方式上的局限性[1]。要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他律与学生遵循安全的自律的有机统一,安全规范要求的公共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安全意识和行为应然的目的性与实然的手段性的统一,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在安全监督和执行中存在折扣现实。

    纵然制度的设计比较完备,细节具体,程序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学生个体对安全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许许多多的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差异,给执行带来被动,也就给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这是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知易行难”的矛盾。一方面,学生安全监督检查的制度化举措不到位,频度不足,随机性强,深入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纠正难,对不安全行为隐性危害和漏洞认识不足,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把履行安全责任视为额外的负担和麻烦,同时对安全检查、监督和惩戒措施存在不认同、不配合等被动现象。

    2.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制度构建策略

    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策略是在学生特定安全区域中,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即认真研究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政策性强、关联性好、易于操作的较为完备的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制度构建策略的重要性在于指导作用,现实意义在于将学生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和程序,可靠地实现学生安全总目标。

    2.1 构建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思想认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就不会做好安全的自觉性。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必要性,就不会有做好安全的紧迫性。从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分析,由人的因素而诱发的事故已成为系统最主要的事故致因,而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认知等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学生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学校务必要先上好安全教育和培训这一最基础的课程,将学生认识中的“额外负担”转变成利已又利人的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培训的内容可涉及安全法纪法规教育、日常安全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教育、案例发布和对照分析教育等,并通过开展预防事故演习,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培育学生安全的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并将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经常性、不间断地将安全工作加以强化,在学生思想观念深处形成安全教育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自觉模式。

    2.2 发现问题,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

    与安全理论或安全教育预设的环境不同的是,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世界中很少提供事先规定好的问题,即明显昭示不安全的因素。获得安全的方法就是寻找不安全,安全的特征就是它不会跌落、不爆炸、不起火、不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不变得松散、不短路或不引发诉讼等,这种证实是通过理解可能的不安全故障的模式并表明这些模式已经得到合理的防范来实现的。问题犹如疾病,具有症状,探寻复杂问题的关键方面为发现问题提供了超前行动步骤的机会。凭借经验、理论、常识、数据和专业技术较直观地提出问题,继而详尽论析、验证情况,最终高效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模式分析,这些模式的可能性,以及克服和防止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手段包括进来,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信息组织不安全信息的特殊工具[2]。因而,不安全的故障分析在安全管理的策略性建构中有多种用途和意义。

    学生安全管理中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一方面要依靠学校安全机构的专业人士,利用专业信息和技术,在技术上把握各安全要素,对安全管理中发生故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安全组织网络,建立安全故障分析信息系统,形成全员参与模式,集中各方力量,从而拓展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诸多因素,将隐患彰显并能够有效控制。

    2.3 主动管理,构建安全预警制度。

    安全预警体系研究是以安全预警体系论为指导,通过对现有安全模式的分析论证,提出一种能够监测、诊断、预控安全事故的安全预警体系系统。其旨在为安全管理提供一种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学生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可借鉴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应用技术,先找到能够合理反映安全工作的多项关键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模研究。当然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其基本方法是通过统计各个指标的百分比来进行预警。只有这些关键性指标诸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组织的安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对安全工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学校而言,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本质在于预先控制、事前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现预警管理,变原来的跟踪调节为预期调节,实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安全预警管理需要从事故危险源出发,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3]。

    2.4 构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

    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场所,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预设的涉及面广,学生个体差异性大和管理的复杂性强。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特征又会引发社会的高敏感度和高关注度。因此在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中又要加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的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应立足于重大事故的救援,立足于重大事故的自援自救,立足于相关社会资源的救助。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编制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和“属地救援”等原则对可能的危机和突发事件进行高效的处理,以减少危机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和负面效应,降低不良影响和后果。

    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包括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应急区域范围划定、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和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应急预案的技术措施、应急知识培训、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通信联络、事故报告等[4]。在这项工作设计中要明晰模拟过程、分析程序、设定规范、明确要求、把握细节。唯有如此才能低成本、低风险、有序、高效地将损失最小化。

    2.5 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构建安全管理奖惩机制。

    当制度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生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执行力,构建安全责任奖惩机制是关键。褒奖激励机制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导向性机制,将学生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和执行力连结起来,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尊重学生在安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安全管理之中,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建立重要的良性化心理基础。而对安全管理中的失察、失误、危机、事故等情况,严肃追究责任,并按规章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将安全管理“问责制”和工作考核中安全问题的“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

    虽然有了安全制度,但在心理上既不能把制度理想化,又不能把人理想化,而应当把安全管理的措施具体化。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统一学生与管理者的执行力,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从而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规范学生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童建挺.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122-123.

    [2]克雷格.勒尔.策略性思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91-194.

    [3]林成.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5:31-35.

    [4]蒋勇.建筑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J].建筑安全,2005,6:9-12.

    推荐访问:现实性 建构 安全管理 策略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