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群体决策中从众行为的负效应、成因及应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1 21:25:09 点击:

    摘要:

    在管理工作中,群体决策常常受到从众行为的影响。决策的气氛、参与者共性、与决策关联性、能力差异等都可能引起从众行为。为尽量避免从众行为的负效应,可以考虑从调整群体构成及人员关系、降低环境压力、提高参与者决策能力和决策动机等角度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决策;从众行为;群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35-01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当组织面临与其运行、发展相关的复杂管理问题时,往往会采用多人参与的群体决策模式来获得解决方案。但必须指出的是,从众行为作为人在群体中的易发行为,其对决策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应当注意避免从众行为在群体决策中发生。

    1 从众行为对群体决策的负效应

    从众行为是个体面对他人观点或做法时,盲目放弃自身观念和行为的独立性,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选择。有群体存在,从众行为就有可能产生的。“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随大流”是从众行为的常见表现。群体决策中从众行为的负效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 产生片面的决策结果

    从众行为发生时,决策参与者的思维变得简单化,片面化,对达成共同意见的兴趣变得大于对问题的实际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呈现出有价值的信息量减少,备选方案选择面狭窄的状况。如果任从众行为在参与者中蔓延,那么对问题及方案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就会荡然无存:群策群力变成集体独断,理性分析被感性躁动取代,平等讨论让位于对观念或权威的迷信。这样一来,群体决策产生的结果将会因变得片面而降低科学性,甚至带来决策失败。

    1.2 导致决策与执行脱节

    群体决策参与者,同时也常常是决策的执行者。从众行为影响下的决策结果,实践上很难得到执行者完全的实现。因为在决策过程中,从众可能造成了这两种影响,一是参与者的本人意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表达,甚至是在群体压力下的被迫放弃;二是参与者因发生从众行为,而没有对决策方案进行仔细领会。前一种情况,可能导致执行者在群体决策后依然我行我素;后一种情况则可能导致决策方案效果与预期出现偏差。

    1.3 形成不良的决策组织文化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西蒙的观点,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决策行为在管理中是不断持续的。群体决策作为一种决策方式,需要决策组织保持良好的组织文化。良好的决策组织文化能带来感召力、进取心、责任心,保证群体决策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到决策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角色作用。如果放任从众行为不加应对,那么不但决策参与者的决策动机会降低,不良的决策组织文化也会逐渐形成,例如,责任淡漠、阳奉阴违、潜规则、老好人现象等等,此外还可能打破决策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出现权威崇拜。如果以此发展下去,“连续的决策”必将因之陷入恶性循环。

    2 群体决策中从众行为的主要成因

    正因为从众行为负效应会危害群体决策,那么对其成因作相应分析就显得必要。在实践中,这样一些因素最容易导致从众行为的发生。

    2.1 压抑的决策气氛

    会议形式、参与者地位不平等、陌生感、潜在风险及冲突等都可能引起压抑的讨论气氛。在环境压力下,人的思考能力下降、紧张感、焦虑感随之上升;同时,还会表现出小心拘谨,担心说错话,担心观点遭到公开否定,担心暴露自身问题,担心各种未知风险。处于这样的氛围中,从众行为似乎成为了一种“自保”的需要。

    2.2 参与者之间过多的共性

    在一些群体决策中,参与者之间存在相当多的共性,例如:年龄、文化程度、经历、职级、生活方式、人际环境、利益需要等等。共性容易产生组织凝聚,但在决策中也容易会引起思维方式的同质化,形成相似的决策倾向。这样一来,就算有人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或看到一些别人没察觉到的问题,但也会暗自保留自己的意见,毕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与群体显得格格不入。

    2.3 不合适的决策参与者

    群体决策参与者应当具有与决策内容的相关性。在一些情况下,群体决策组织者把不了解具体情况、或不具足够关联性的人也纳入群体决策,认为可能带来一些特别的东西。实际上,这些人反而极可能会成为从众者,其一,当他们面对着群体压力,加之信息掌握不对称,对问题的考虑程度会不够专业,往往处于讨论的劣势,提不出什么意见;其二,在决策内容和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利益等缺少关联时,参与者的决策动机也会相应缺乏;此外,还有一类个体在心理层面根本就是游走于群体边缘,对身边事物习惯性地漠不关心,如果非要让他们就决策问题表态,从众也许就是其唯一选择。因此,当仅仅为了取得更多备选方案或更大决策接受度就打算增加决策参与者的时候,应当考虑发生从众行为的风险。

    2.4 决策参与者能力差异

    世上不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人,作为群体决策参与者也是如此。在群体决策时,经常可以看到洞察能力强的人能发现问题的背面、预测能力强的人能够设定合理的目标,意志力强的人能够坚持原则,头脑缜密的人能够从杂乱的信息中提炼出要点,表达能力强的人口若悬河,这些都是十分让人羡慕的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习惯于唯书唯上,唯唯诺诺,不愿意动脑筋,不习惯做细致分析,缺少心理承受能力,顾忌形象不敢担当。在能力高下对比明显的时候,这部分人能力差的人只好“人云亦云”,选择降低自身的角色定位。

    3 关于群体决策从众行为的应对措施

    联系上述对群体决策中从众行为成因的探讨,可以考虑通过实施以下措施来做出应对。

    3.1 搭建合理化决策群体

    从众行为是人在集群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可以考虑通过优化决策群体结构来避免。一是避免参与者人数过多,在庞大的人群面前,人的求同倾向是最为强烈的。二是降低参与者的同质性,适当减少内部产生的凝聚。三是进行决策任务划分,充分发挥不同参与者的个体优势。四是不要将与决策关联性不大,不具备决策动机的人纳入决策群体。

    3.2 强调决策群体的内部平等

    群体决策不是为权威人物设置来凝聚人心的发声平台,而是要每个参与者都能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在各种信息、观念、方案的汇集、碰撞中形成合理的决策结果。群体决策中每个人地位都是平等的。参与者除了将身心集中于决策本身,无需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关系。因此,在从众行为发生时,明智的组织者或权威者都应当主动强调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发言地位。

    3.3 适当降低决策中的环境压力

    过高的环境压力带来紧张焦虑,令大脑运转迟缓,影响人独立理性地思考,因此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一是通过打消决策参与者的各种风险顾虑,让他们相信不会“因言获罪”;二是当讨论的气氛沉闷时,及时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三是倡导一种融洽的议事文化,参与者彼此尊重、宽容、理性地探讨;四是合理布置环境以及减少仪式等环节形成的心理压力。

    3.4 激发参与者决策动机

    在一些事关重大的群体决策活动上,不难发现某些决策参与者的反常表现,例如漫不经心、走神、目光呆滞、昏昏欲睡等等。从管理心理学上归因,这种状态体现出参与者决策动机的缺乏。他们有很大可能性从这种状态演化出自身的从众行为。如果要他们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避免发生从众,那就需要在群体决策前就通过一些方式激发出他们的决策动机。

    3.5 提高参与者决策能力

    避免发生从众行为,与提高参与者决策能力是不可分的。作为组织而言,一是可以通过专门培训的方式传授决策知识,训练决策技能;二是可以通过给予参与者鼓励、支持、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力;三是通过给予较多参与机会,使其获得决策经验的积累。就参与者而言,则需要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信息,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分析总结,努力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在群体中的抗压能力与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2][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谈友胜.国外从众行为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0,(9):247-250.

    推荐访问:负效应 从众 成因 群体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