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十年磨砺,探索前行,课改先锋现光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1 18:05:28 点击:

    一、“课改万里行”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开课情况、教师配置等现状如何?有什么经验、收获或教训、遗憾?在第二轮课改实施前,有必要好好进行一下调查、梳理和总结。

    由《体育教学》杂志和《中国教育报》记者联手策划的“课改万里行”活动着重选取第一阶段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和地区,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调研、采访形式,客观、真实报道第一阶段课程改革后的现状,全面、深入了解和分析第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得失,为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尝试建立有效、顺畅的信息反馈渠道,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教研机构提供咨询建议。2010年4月“课改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第一站是江苏。

    江苏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实施课程改革比较早,此轮课改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积极努力的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呈现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进展和成果,梳理和总结课改的得与失,这将会对全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帮助,并为上级决策部门提供必要的课改政策依据。

    4月6日至9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本刊编辑部王子朴主任和章柳云、李海燕编辑以及《中国教育报》高级记者李小伟组成的采访团,分别前往无锡、南通、常州,调研走访了学校10多所,如无锡一中、无锡市育红小学、无锡市连云街小学、南通中学、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南通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如皋市磨头小学、常州高级中学、常州新桥中学等;举行座谈会8场,参与座谈会的有来自大市教育局分管体育的局长、市教育局体育处处长、市教研员、区县教研员、学校校长、学校体育教师等近一百人次。我们通过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专访以及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的课改第一手材料。

    二、无锡、南通、常州的三地走访

    无锡

    4月6日在无锡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杨柳处长和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黄建强教研员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无锡市育红小学、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和无锡市第一中学。在育红小学我们观摩了曹亮老师执教的一节常态课——“水平二技巧——前滚翻”,曹老师将诸多新理念融入课堂,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达到学习前滚翻的目的。育红小学校长潘望洁介绍说,学校以校园吉尼斯带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每年积极组织踢毽、跳绳以及集体舞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体质。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一直在精心打造“阳光工程”,受益学生数千人,大自然的阳光让连小师生们更结实。采访团到达学校时正是大课间时间,铃声一响,校园内顿时沸腾起来,有合作跑、毛毛虫爬行、拔河、跳长绳等,据王建华校长介绍,学校的活动项目达28种之多,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

    高中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相对比较难开展,针对实际问题,无锡一中在选项教学上进行了实质性探索。在课题研究中,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需要,在教学选择上、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上做了重新整合,采用五班五教师选项教学的授课形式,为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南通

    4月7日从无锡辗转南通,在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樊建清、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虞谷生、教研员倪胜勇等领导的陪同下,采访团成员分别前往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南通中学、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如皋市磨头小学观摩采访,并与如皋市教育局、海门市教育局、崇川区教育局以及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南通海门体校、南通市川港中学、如皋市石庄中学、海门市东洲小学、如皋师范附小、如皋实验初中、如皋实验安定小学等领导、校长和体育教师座谈,交流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惑。

    走进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处处凸显着阳光体育、乒乓文化的魅力,低年级的学生从练习正反拍垫球开始,逐渐过渡到对墙垫球、花样垫球、空中对打,或者在地面上画出乒乓球桌图形,趴在地上对打。学校还创编了乒乓操和乒乓歌,孩子们人手一拍一球,在歌声和音乐中活动全身各关节,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南通如皋磨头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煤渣跑道上尘土飞扬,但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跳绳、踢毽、抽陀螺、滚铁环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着快乐。在南通师范附属第二小学,记者则被整齐新颖的学校自编操所震撼。通师二附经常举办冬锻节、体育节等课外文体活动,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在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课间”活动。

    常州

    4月8日至9日在常州,采访团和常州市的部分领导、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举行了两场座谈会,座谈单位有武进区教育局、金坛市教育局、溧阳市教育科、钟楼区教文局、戚墅堰区教育局、天宁区教育局、新北区教育局等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市二中、市三中、市五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兰陵小学、延陵小学、怀德苑小学、清潭中学、外国语学校、正衡中学等学校的校长、体育教研组长等,采访团听取了各区县及学校的工作汇报,从汇报中我们总体感觉常州市的学校体育工作以校本化实施为特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如武进区、天宁区进行学校体育项目整体布局,开展校园健身操的创编和实施,形成校校有自编操的特色;钟楼区、新北区开展创编校园集体活动项目设计,形成颇有特色的校园集体活动项目;金坛市、钟楼区开展“2+1”工程校本化建设,把“2+1”工程推进与体育新课程建设相结合,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与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相结合,鼓励各学校设计出符合各阶段教育特点的系列活动方案。溧阳市、戚墅堰区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东方小学羽毛球、西门街小学小篮球等课程。还有,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田径、常州市一中的健美操、常州二中的篮球、常州市兰陵小学的乒乓球、武进鸣凰小学的小排球、博爱小学的校园健身操、常州市五中的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新桥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主题性设计等等各有特色。

    三、江苏三地整体状况分析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

    近几年江苏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逐层逐级加大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采取调研、制定实施方案、督导检查跟进等配套措施,努力从根本上扭转育人观念,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增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调研、试点、论证,于2009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这部条例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解决制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体育活动、卫生营养、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全面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相关责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进行排名,这使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一般的政策要求转变为统一的法律规定,使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有了法制保障,使真正实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1.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

    “严格、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我们这次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词汇,无论在无锡、南通还是常州,无论是教育局局长还是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当我们问到每周多少次课时,总会听到坚定的回答:“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国家要求几节课我们就上几节课。”所有的学校都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开课率达100%。

    南通市教育局要求相关学校按照国家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挤占、削减体育课时间;要求各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要求各中小学确保学生在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教育局领导班子不定期微服私访,突袭抽查,按照学校课表,查到没有准时上体育课的,追究学校校长和体育老师的责任。

    南通海门市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给全市学校规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合理调整,小学每天上下午安排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加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实际上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在80分钟左右;初中每天上午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加上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学生每天活动略多于一小时;高中除正常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外,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俱乐部活动,也能保证学生每天活动时间达到一小时。

    无锡市在《关于加强全市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课堂教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确保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广播操、校园集体舞及校本特色的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1课时体育活动,列入学校课表。

    2.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效果,仅靠每周2-4节课时,是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的。江苏省各市、区县,都重视全体学生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认真制定制度,将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从而保证了大课间、课外活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南通市崇川区濠河中学和实验中学的武术操、城西小学和新桥中学的兔子舞、三里墩小学的师生太极操、虹桥小学的射箭等,都是借助大课间这个活动平台,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特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除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还坚持每年开展运动会、体育节、冬锻等活动,即使高考前高三学生也要坚持保障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常州市第二中学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武术操受到广泛好评,常州市二中每年都举行春季和秋季田径运动会,特别是冬季小型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内容丰富多彩,项目较多,参加的人数较多,开展的时间较长,提高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常州市三中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长年坚持的常规体育活动有:校本大课间健美操“快乐每一天”,显示了中学生的青春活力,春季趣味篮球运动会、趣味心理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阳光冬锻活动等,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还以“篮球节”的形式,开展有主题的多项与篮球运动相关的活动。常州市第五中学由于场地限制,学校的大课间不搞整体划一的队操训练,而是由各班级学生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男女各30个项目,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不仅获得了体质的锻炼,更收获了身心的愉悦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开发体育资源

    无锡市充分挖掘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体育课程逐渐由统一性向特色化方向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理念,虽然许多学校在各项体育设施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标准,但教师们除了在“一物多用”上下功夫以外,还根据教学需要自制了许多简易实用的体育器材。如用呼拉圈和网兜改制的大、小篮筐和篮球架,特别适合初学篮球的学生们;用酸奶瓶内装沙子再缠上不同颜色的彩带制成的小小标志物,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中既可用于小朋友们拍球时的小障碍、分组时的小标志,也可用于同学们创想游戏的小道具……在教学内容的创设上教师们同样展示了聪明才智。如教师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际,既有对原有运动项目进行大胆改造的,也有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如由音乐节奏控制的“原地高低运球”,在自制篮架下组织的自定规则的篮球比赛,师生同跳的“恰恰舞”,以及组合现有体育器材进行的保龄球比赛和叠罗汉,更有网球运动教材化改造的“弹式网球”等等。还有一些教师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带动家人和周围邻居、朋友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有机地将课内体育向课外延伸。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各项机制

    1.行政教研紧密结合,加强管理机制

    在一路走访无锡、南通、常州等地时,记者最为突出的感受是当地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精神。理念、目标的统一,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学校体育在行政、教研齐抓共管下大踏步前进。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配有多名体育专职教科研究员,这样的配置较为鲜见。然而,正是这样的配置,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使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体育教育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措施的落实、工作的开展上科学、准确而又到位。而教育行政部门科学的决策反过来又成为学校体育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常州武进区是教育大区,全市共有中小学100多所,光靠教育局2-3人指导和管理,学校体育工作就像“蜻蜓点水”。为此,武进区开拓思路,将学校按地理位置分成6个教学体育协作片,每个协作片设总负责人1名和中小学教研组长各1名,平时的体育教学、教研活动、业余训练等工作都协作进行管理,教育局除提供指导外,定期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在每学区期初的体育协作片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江苏省一直以来注重抓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南通市的做法是:(1)在学历达标中提高。从学历达标、学历提高、名师培养三个层面提出了教师业务培训的要求,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南通市着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2)在培训进修中提高。南通市将体育教师培训列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遵循“多维、多元、多样”的培训原则,多维指培训目标维度贴近不同的培训对象,多元指多元的培训内容保证兼顾到老师的全面发展,多样指培训方式的灵活变通多样化,通过培训指导,广大体育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科研方法。南通市每年举办全市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邀请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省高校等体育专家、教授来讲学;开展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专题研究公开课等活动,推动了广大体育老师在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打磨教技,在合作中展示师德,在研究中提升品位。南通市还开展全市“十佳”体育教师、优秀体育学科组及学科组长的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更新了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又大面积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

    无锡市根据“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了对全市全体体育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先后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全国、省级的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每年暑期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班,各市(县)、区也相应组织了二级培训。

    3.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开展阳光体育的主阵地。在这次采访中记者看到,南通海门市把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来抓。一方面,强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通过推行“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性修改”的备课模式以及“每日一小备,每周一大备”的集体备课制度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校内听课及区域共同体的教研活动,全面优化教学的内容、模式和方法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开展了强有力的督查指导工作。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推进组、督查组,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指导和督查范畴,艺体办和教研室的相关人员全天候深入学校开展工作指导服务。督查组采取高密度、随机性的抽样督查,督查重点一看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否开齐上足,二看体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是否到位、上课质量是否得到保证。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对个别违反课程规定挤占、挪用体育课的行为毫不留情地予以通报批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原来雨天室内体育课这一教学盲点,海门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管理,做到有教案、有检查,不挪用、不放羊。目前,海门市各中小学都能开足上好体育课,并能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机融入体育课教学中。

    常州武进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教研培训体系,加大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为帮助广大教师度过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区教育局定期组织各种主题的互动式培训,分别在前黄高级中学、奔牛高级中学、武进高级中学、湟里高级中学、横林高级中学等学校举行教学现场会,组织各校体育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建立培训人员返校后在教研组进行交流和课例分析、上汇报课等制度。2008年武进区教育局又建立了体育工作调研制度,调研以体育教学协作片为单位,每片抽查的学校,提前一天通知,通过听取汇报、查资料、听课、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形式对学校进行全面调研,调研结束后及时反馈并在全区通报。常州高级中学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优化教学管理,并制定了体育学科教学指南,要求教研组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活动有分工、过程有措施、成绩有记录、资料有积累。

    4.完善中考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中考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2006年开始,全国进入了体育中考全面实施和深化阶段。2008年教育部体卫艺司进一步指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中考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案,使体育中考真正成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和制度保障。

    在江苏省三地走访中我们看到,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正在进行着不断探索和调整。南通市为了让考试变得轻松起来,逐步健全和完善体育中考的考核机制和评分标准,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听取一线教师对体育中考的意见,着手研究体育中考的考试模式,确定体育中考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强化体育的过程考查,将先前的体育中考,由初三时的一次性终结考试,改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过程性考试;提升体育中考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至50分;扩大考试的范围,考试的项目由必考项目、抽定项目和自选项目构成,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的权利。体育中考模式的改革,使学生从考试的沉重负荷下突围出来。

    常州市将体育中考内容与 “达标争优”的工作紧密联系,把“标准”作为体育中考内容的主要题库,初三学生体育中考项目、评分标准大部分选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时在体育中考40分中,首先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15分,九年级“达标”测试及格得4分,不及格即扣2分。其次把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既有体能类可量化的项目,例如跳绳150次/分得15分,也有技能类质性评价项目,例如球类技能类项目。

    无锡2010年体育中考与去年相比项目有些微调,加强了以掷实心球为代表的力量类项目的考核,这是因为无锡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近几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以及2009年全省大一新生体育测试中反映出的无锡市学生力量类素质比较薄弱问题,把掷实心球项目与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项目单独列为力量类,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重视力量类素质的锻炼。同时,无锡市教育局在体育中考改革中,人性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一些在考试中失误的孩子并不“一判定终身”,裁判经过合理的判断,可给予最多三次的复考机会。

    5.加大场馆器材投入,探索管理机制

    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制约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江苏三地实地考察中,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软硬并举”的指导思想。在体育工作软件上下足功夫的同时,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搞好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南通海门市教育局以实施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和“四项配套”工程为契机,制定了适度提高的学校体育设施识别建设标准,并借助行政力量,强势推进,使每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都基本达到合格标准。在抓好达标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体育传统学校、重点项目学校等建设较高标准的体育场馆设施。近三年来,海门市共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建设和训练经费,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南通市崇川区抓住“四配套”、“合格学校建设”、“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等契机,把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及其他设备筹建纳入改善办学条件、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

    此外,南通的不少学校,优化重组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了硬件设施的使用率,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正是校长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同时教育局也在尝试为有效整合资源,提供更多优秀、有专业资质的师资队伍服务于学校,与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在周一到周五由俱乐部派员去学校免费教授技能,缓解学校专业教师缺乏的矛盾。

    常州武进区教育局利用2007年江苏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验收的契机,为全区各校添置了近500万元(由政府买单)的体育设施、设备,使全区各校均达到省合格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二类标准。在教育局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场地,每年安排体育场地建设以及体育奖励经费10多万元。截止到2009年底,全区共有田径场101面,其中塑胶田径场70面,体育场馆23座,为进一步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三)打造特色品牌,彰显课改理念

    1.体现校本特色,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常州市自2001年全面进入课改实验期,2005年全面进入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线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顺应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常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校本化实施”的概念。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以“12分钟跑”展开校本课题研究,因地制宜,以田径场的内外道、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等自然地形展开12分钟长跑,并为体弱学生制定长跑运动处方,改善体能。如常州市高级中学的田径、常州市一中的排球、常州市二中和常州市三中的篮球、常州市北郊中学的棒球、前黄高级中学的排球、第八中学的足球等,学校以特色项目为基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以乒乓球为特色,提出了“人人有球拍,个个会打球,班班有球队,年年有比赛”的思想,做到周周有乒乓球课,天天做乒乓球操。学校坚持近二十年开展棋类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悠久棋文化,感悟“棋道”,实现以棋养德、以棋启智、以棋冶情的育人功效。多年的实践,连元棋院已形成一套独特、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开设齐全,一年级开设围棋课,二年级开设国际象棋课,三年级开设中国象棋课,四年级以上开设棋类选修课,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另外,开设的跆拳道、芭蕾形体、游泳等特色课程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体育教师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自编适合学生运动的搏击操、集体舞。

    2.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

    以课题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体育教研不仅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引领着体育教师的成长,推动教学改革前进。

    无锡市教育局发挥体育骨干教师的科研作用,确立了20多个新课改研究课题供教师进行选择研究,其中参与或支持的省级以上体育课题共有7个,另外还有几十项省、市级课题已结题或正在进行实验研究。无锡一中近几年来紧紧围绕“以科研促进课改的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从省级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选择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和国家级子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等角度对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目前正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模块教学采用多层次学分评定标准的实验研究》。

    南通市提出“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命题,全市从上到下形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各级学校校长亲自搞科研、抓科研的局面。市教科研中心聘任倪胜勇老师、沈惠琴老师为体育教学专职研究员,聘请钱建国老师为体育科学专职研究员,科研兴教、课题引领已成为南通市体育教学的主要特色。(1)在课改实践中提升。正确处理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既不用运动成绩代替素质教育,也不把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体育人才对立起来。全市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兴趣为基点,以群体为对象,以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2)在教育科研中提升。南通市以学校体育改革新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实探究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十五”期间积极参与了中央教科所重点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并获得全国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的实践研究》成为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目前全市有130多所中小学主动申请成为课题研究点学校。

    常州市在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培养了一批体育教科研骨干教师,构建了由行政、教研、体育教师组合的学校体育科研网络,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学校体育教科研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起,常州市在体育教育改革中率先在全国创新组织全市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并定期举行,逐步形成制度,至今已举行了24届。通过课题研究,一大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品位得到提升,一大批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位,体育科研己成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课题研究活跃了体育教研学术气氛,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课题研究取得的众多研究成果,也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体教联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联手,是南通海门市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也是海门市体育工作的特色之一。他们以业余体校为龙头,并借助省市体校、省体工队的力量,通过普通中小学向业余体校输送苗子、合作培养,以及由体校指导、帮助普通中小学建立运动项目基地等做法,全面提高这些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对体教联手的学校,他们制定了体育竞赛双重计分等制度给予积极鼓励。南通中学发挥了优质资源效益,建立一条龙运作机制,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市实验小学一起办队。南通中学与实验小学两校毗邻,两家联合体育部门办队最大的好处是,在保障少数尖子队员出成绩的同时,能使那些没有多大潜力的运动员不脱离完整的教育过程,他们依然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组建田径体育后备人才班至今已有23个年头,2008年新增游泳高水平项目,培养了一名健将级运动员,近20名一级运动员,约150名二级运动员,向高一级学校和单位输送了150名高水平运动员,在国家、省、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校男子足球队、女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在市比赛中曾多次荣获冠军,校田径队、游泳队、健美操队在省市比赛中均位居前列。目前,学校与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建立了一条龙体系,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游泳人才。常州市第二中学在篮球高水平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篮球队、田径队、女排队伍的建设,合理安排业余时间训练,争取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此次江苏三地的调研,我们看到江苏整体的课程改革前一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课改有序有效;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通过此次调研还是能看到学校体育工作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 课程改革长效机制尚待完善

    江苏一直是我国的教育大省,教育改革的前沿。通过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在中央7号文件的指导和进一步推动下,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对各项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到位。而保证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地前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进入第二阶段之际,如何结合地区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改革规划蓝图;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根本主线,将不同背景时期的指示精神、活动内容作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助推器;缩短因经济、认识发展差异造成的区域间、校际间、学科间的教育不均衡;加大专业指导力度,将课程理念更好地转化为实际操作,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课程改革长效机制的完善还需不断加强。

    2. 体育师资表现为结构性缺编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是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的软肋,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并没有出台新的教师编制标准。分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科课时变化发现,课时变化最多的是体育学科。由于年级越低,班级数量越多,学生越多,因此,体育课时增长总量超过五分之三。但是,实际上,体育教师的数量在新课程实施前后,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江苏省近些年一直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大体育师资配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地位。但在这次调研中,三地还是普遍反映师资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体育师资紧缺,尤其是小学、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最为紧张,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较高。体育教师普遍每周要上18节体育课,肩负着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训练比赛、校运会等组织、训练工作,教师普遍感到课务工作繁重,压力大。一些学校在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其他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担任兼职体育教师。应当承认,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并且走访的三地学校都做到了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条件好些的学校,要求每个班每周至少有2节课要由专职教师来上,尽可能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连贯性等问题还是不能忽视。

    3.场地器材仍需加大投入改善

    体育场地器材多年的欠账一直是各地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在落实中央7号文件过程中江苏省一直努力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并通过教育厅实施的“四项配套”工程,为农村学校配备体育器材、设备,同时还做到了以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把体育器材设施、设备进行改造以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走访的三地学校也想方设法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但是相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来讲,仍存在城市学校生均活动面积普遍偏小,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偏低等体育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不能更好地满足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

    4. 安全问题依然困扰学校体育

    在此次江苏三地的走访中,我们看到许多学校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相对系统的管理办法。如对老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及时处理预案、严格学校管理、要求学生上相关保险。对于学生参与最多、校园活动密集度最大的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场地合理布局、练习内容科学设计、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很大程度上对意外伤害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但体育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性、竞争性、危险性强的运动,即使各项工作安排到位,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故。虽然,教育部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项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在一定期度上解除了体育教师、学校的后顾之忧,但在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今社会,对安全事故认识观念上存在的差异性,仍然给教师和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安全仍是困扰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问题。

    5. 学生体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江苏省教育厅每年对录取的大学生进行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来看,省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除柔韧素质略好外,速度、耐力、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仍不甚理想。虽然江苏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不仅学校体育工作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强大的社会合力推动才能得以实现。

    综观江苏三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进地区,在近十年的课程改革中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经济、教育改革较领先地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的状况,具有典型性。下一步对于完善课改长效机制,构建均衡发展的有效保障体系;探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方案;完善学科工作评价指标;扭转体育教育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氛围;完善校园安全配套保障机制等软件建设,可能将是这些改革前沿地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推荐访问:先锋 磨砺 课改 前行 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