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1 16:15:39 点击:

    一、把握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我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迈向了工业大国,工业在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政策取向较为明显。近些年来,这一格局正在改变,其表现为服务业比重在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渗透与影响日益显著;同时,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正在改变传统的“重工业、轻服务”观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编制各类服务业发展规划,不断改善其发展环境,降低服务业发展门槛,增加服务业领域的投资。

    (二)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发展

    一是国际社会目前正给予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传统制造业增长前景相对不乐观的背景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比较有利。二是近期国际经济企稳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一旦经济回升,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前景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于外资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外资投资将会逐步活跃,这对于服务业增长以及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三是国际经济的企稳复苏将给中国的服务贸易带来发展契机,近期我国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还拥有工资成本和资金实力的双重优势,服务贸易有望加速增长。

    (三)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

    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2015年可望提高到53%左右,2020年更有望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6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7.2亿人,2020年8.8亿人。在现代工业社会,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体制与政策因素的逐步消除,我国城镇化进程会继续加快,将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四)日益提高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带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服务需求的增加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增长7.1倍,年均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7年的515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增长6.9倍,年均增长7.2%。收入决定消费,收入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城乡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温饱型、舒适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将更加关注消费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居民消费将从过去的“物质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服务消费”为主或者两者并重的格局。

    (五)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包括公路和铁路建设,港口、码头、机场建设,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37%,上升至2006年的53.4%。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相当一部分支出用于“公路和铁路建设,港口、码头、机场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这些投资有些直接转化为服务业的产出,有些为更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六)我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必然要依赖服务业支撑

    我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只处在中间的“低端”,“微笑曲线”的两端是价值链的高端,即产前的研发、设计,产后的营销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我们没有控制住,从而失去了国际分工的主导权。

    (七)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机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外部环境

    2007年底WTO过渡期结束后,许多限制外资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将不再是“禁区”了。金融、保险、旅游、商务等领域全面开放,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开放是双向的,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境外市场对我国也更加开放,这为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产品、教育、对外劳务合作、工程承包、软件外包等服务贸易出口提供了空间。可以预见,服务业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八)走低碳经济之道路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是有冲突的,解决这一冲突的出路之一就是投入要素的“软化”,更多地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在生活中,尽可能地消费清洁低能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支出中,逐步从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转变为服务消费为主,改变消费方式,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

    二、正视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挑战

    (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中低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在1978—2008年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7.2和6.9倍。但是,城乡居民实际增长远远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如果以现价衡量,城乡收入比从1978年的2.57∶1回落到1982年的1.82∶1后,震荡回升,2007年达到3.33∶1,为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2008年小幅回落到3.3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更快。这种城乡差距已大大高于国际标准。

    (二)体制改革的滞后约束了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制度是经济增长与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除了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外,许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服务业的体制,比如准入机制问题、定价机制还有着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够。其结果必然使得本应该具有广阔市场的服务业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效率低下,增长缓慢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根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在前几年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市场急剧萎缩,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迅速下降。服务外包业务从总体上看虽然是增长的,但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主要发达国家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国际上也出现了“反外包趋势”,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各地对服务外包异常重视,但要保持前些年那样快的增速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

    三、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将服务业发展规划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总体规划中,保证服务业的发展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发展。通过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服务业的建设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各自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为服务业发展预留相应的土地,保证各要素的有效供给。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规划及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服务业规划的实施。

    (二)推进服务领域体制改革

    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按照发展经营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的不同要求,深入推进服务业分类改革,全面实现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工作,深化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扩大市场需求,创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潜力。继续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服务社会化,实现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

    (三)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

    在产业政策、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制定和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加速服务企业和集聚区的发展壮大。要加快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构建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便捷、廉价和较成熟的公共技术和资源服务,提升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科技含量。

    (四)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

    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搞活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格局。要发挥好企业投资的主体作用,引导服务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搞好股份制改造,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要发挥好担保基金的作用,加大对中小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加强银企合作,采取银企洽谈、项目推介的方式,吸引更多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要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服务业,带动资金向服务领域集聚。要安排使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加强服务业载体和项目建设

    以“服务业重大项目、服务业重点企业和服务品牌”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主要抓手,推进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培育若干特色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把握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规律,超前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搞好项目储备,每年都要从中确定实施一批大项目,跟踪监督管理 ,确保尽快发挥效益。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通过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起政府与服务企业的“桥梁”作用,避免政府对服务企业过多的直接管理和市场的无序与过度竞争。

    (七)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

    树立发展新理念,抓紧制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强对政府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公务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业务能力。革新教育理念,走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支持各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学习与培训。加大高端服务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高端服务人力资源储备库。重视农村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现代服务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让更多地农村劳动力掌握现代服务业知识和技能。

    (夏杰长,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推荐访问:中国 对策 机遇 挑战 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