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的比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1 05:10:06 点击: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在这悠悠的文化长廊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了它的重要要部分。但是在中国文论的研究当中,长期以来,人们都忽视了少数民族文论,拿汉族文论一概当成中国文论的全部来研究。本文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作一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阐述少数民族文论在中国文论史上的作用与今后的发展。

    关键字:少数民族文论;汉族文论;差异

    中图分类号:I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09-02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古代文论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的古代文论包括汉族文论和少数民族文论,只是在漫长的研究道路上,研究人员把中国文论笼统的概括为汉族文论,却忽视了对少数民族文论的研究。少数民族文论作为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广,规模宏大,而且有自己的写作体系,因此具有广大的研究领域和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少数民族文论,不仅为研究我国文论拓展了一个新领域,使人们对我国文论的发展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且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学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创作就很多,在某些文类上,甚至占据着巅峰地位,例如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理论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创造物——文学的理性反思。所以由于生存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中原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创作就会出现差异。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文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文论表现出了它自己的独特之处。王佑夫先生在主编《中国古代民族文论概述》一书中也提出了这一问题,只是还没有引起大多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要在此基础上对汉族文论和少数民族文论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比较。

    一、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的相同之处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有了一个契合点。在汉族文论中,认为文学是“情志”的表现。这是汉族对文学本质做出的最早定论。在少数民族的文论当中,虽然没有追溯到以前,但就目前所拥有的资料来看,在对文学本质上的认识与汉族文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文学是情感的表现。他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不仅在表层次是一致的,在深层次的认识上也基本一致。

    首先,不管是少数民族文论,还是汉族文论,都强调文学所表现情感的真挚性。无情,则无文学,无真情,则无真文学。这是中国各民族文论家的共识。

    其次, 古代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在对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理解上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文学所表现的“情”, 具有“感物而动”的性质,也就是说:文学虽然表现的是创作主体的情感,但它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作家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态度,是主客体相互撞击而爆发出来的火花。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文学的本质问题上会有一致性是因为:首先,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大集体,整个民族文论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有相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次,他们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还源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许多少数民族文论家都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认识上大体是一致的。

    二、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的不同

    少数民族文论虽然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但它更直接的受制于当地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习俗,因而与汉族的文论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宗教意识方面。

    少数民族文论区别汉族文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宗教意识。少数民族的文论当中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古代少数民族,除整个族群信仰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等宗教的民族外,那些历史上和汉文化互动较多的民族,虽说明显吸纳了儒、道等中原文化,但也因为地域偏远、生活自足等社会发展拥有更多独特空间,自然传承了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学是源于社会生活、超越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而宗教本身又是整个社会生活基础上精神生活的投射和寄托,相对而言,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就成了完成这一功能的最佳载体。这样,无论是反映社会生活,或是反映精神主体,都脱离不开包含文艺种子的宗教。可以说,少数民族文论不可避免打上宗教的印记。例如,傣族祜巴勐在《伦傣族诗歌》中说:“佛教推动了傣歌,发展了傣族,同时也利用了傣歌,改编了傣歌。”这可以看出,他们在赞颂真主佛教,并将其视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在汉族的文论当中,贯通了儒家思想。从文本的研究看,汉族的文论除了儒家之外,也受到道,佛两家的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一直融入其中,与之并驾齐驱,这种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大一统,社会伦理的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思维方式方面。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少数民族文论的特殊之处。虽然两种文论都重视审美关照和内心体认,在上面相同点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两种文论研究的本质都是情志。但是仔细研究,在思维方式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从创作方面来说,古代汉族文论,强调“形”与“神”的统一,认为外在的客体“形”要服务于主体情感的“神”。汉族古代的咏物诗,通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就是诗人将自己主观审美情思渗透于字里行间描述的客观景物之中。例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少数民族文论,虽然大都强调触景生情的审美感悟,但是主观上却认为情景可分,就是承认情和景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彝族文论家漏侯布哲《谈诗说文》把色彩从具体景物中展开描述,有客观景物的“物”、“色”、“彩”构成的“诗影”主观判断就有“魂”,也不一定非要有诗人情感的投入。这些反映了少数民族具有不同于汉族文论的思维特点。

    (三)审美心理方面。

    由于生活的地域环境不同,受到的思想教育也不相同,因此在审美方面呈现出了差异。少数民族长期生活的地方比较宽阔,平日生活比较自由,受宗教思想影响严重,他们的审美意识呈现多样化的自由状态。例如:好多民族都有唱情歌的习惯,他们常常会借助情歌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而汉族文论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文论多呈现一种中庸平和的审美心态。比如由民间采集的《诗经》“风之始”男女恋歌《关雎》篇,成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不到本人的真实想法。

    (四)载体方面

    经过研究知道,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多样,但是流传下来的却不是很多,尤其是他们的文论,少数民族各民族的神话,创世史诗都各不相同,但能让人知道的却为数不多,这都要追究于它的载体。古代少数民族文化以口头文学为载体,没有文字记录,好多涉及到的文化领域只能靠口头来传播,但是这种传播会有一定的差异与原本的意思。有的民族甚至是没有文字的,他们的经验、歌谣、规定的传播只能靠代代口耳相传。但是汉族文论就不同了,它的载体主要是靠书面语为主,用文字记录下来。因此在各个方面,汉族文论的要比少数民族文论保留的更为完整一些。

    (五)表达方式方面

    表达方式,特别是叙事方面有很大差异。我国历史上特别以唐诗闻名而被誉为诗歌大国,但是汉族诗歌长于抒情,诗论也集中于诗意情感的阐发,甚至文论也是以诗一样句子作结。但是少数民族文论的诗歌打破了这个格局,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同时形成巨大的史诗。这种风格弥补了汉族文论的不足,使之更趋成熟。

    三、少数民族文论的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文论的发展,为汉族文论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养分和推动力。许多少数民族文论作家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把汉族的思想带到少数民族中去,使得可以传播与发展、;同时,一些汉民族的作家也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思想,这种互相吸收,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对多种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理论,都不可能在一种完全封闭的体系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它必须把别的体系的精华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养分和动力而不断加以吸收,特别是当它自身的发展陷入僵滞的时候,更需要外来因素的渗透, 从而使自身的生命力得以激活。少数民族文学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总结

    对于少数民族文论和汉族文论的对比研究,使得中国文论有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性。随着世界的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因此在研究文化领域,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中国的文论不能只靠汉族文论来支撑,少数民族文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顾全大局,两者的研究同时进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只有二者共同研究,取其精华为各自所用,二者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共同融入到多元化的节奏当中。

    参考文献:

    [1]漏侯布哲.谈诗说文.论彝族诗歌[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

    [2]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王戈丁、王佑夫、过伟.少数民族古代文论选释(序育)[M].1992.

    [4]论傣族诗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

    [5]阿买妮.彝语诗韵律.彝族诗文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推荐访问:文论 汉族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