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初中社会科课程评价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22:05:12 点击: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方案、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和课程方案评价等。新中国的初中社会科课程评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片面到全面、从注意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的变化过程,形成了新的评价建议。

    一、20世纪90年代浙江、上海初中社会科课程关于评价的规定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上海市分别制定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指导纲要》(下称“浙江指导纲要”)、《社会学课程标准(七—九年级试用)》(下称“上海一期课标”),它们都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规定。

    1,关于评价目的或指导思想

    “浙江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社会课的考试、考查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和正确认识社会的思想观点;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强调“考试、考查应以本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2,关于评价方法与内容

    “浙江指导纲要”提出,社会课考试、考查在以本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前提下,方法应灵活多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命题考试与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课评价与考核应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与社会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采用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主要是了解学生掌握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状况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为考核包括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

    “上海一期课标”对评价方法和内容的规定更加具体,指出教学评价采用考查形式。考查分日常考查、阶段性考查、总结性考查三种,以日常考查为主。关于社会基础知识的阶段性考查,可按社会常识、祖国概况、世界概况三部分内容,采用开卷为主的笔试方式;关于适应社会能力的考查,可采取调查报告、考察报告、访问记录等书面形式,或以组织班会进行演讲、报告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出版墙报、布置新闻窗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考查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等级制;关于情感领域的考核,可采取在学生小结、互评互议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写评语的办法。

    无论是“浙江指导纲要”,还是“上海一期课标”,都应用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明确规定了认知、技能、情意三大领域的考查目标,并提出了在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前提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但两者评价的目的都侧重于甄别和选拔而忽视了诊断、激励和调控;除思想政治课外,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都强调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家长与社会评价;评价的内容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在考查知识技能时也没能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评价的方法单调,过于重视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试,对质性评价等新方法重视不够。

    二、21世纪初初中社会科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意见或建议

    21世纪初,国家制定了两个初中社会科课程标准,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下称“国家课标一”)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下称“国家课标二”),一个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下称“思品课标”);同时,上海市也进行了二期课标改革,重新制定了《上海市中学社会课程标准》(下称“上海二期课标”),它们都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意见或建议。

    1,关于评价目的或指导思想

    “国家课标一”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评价目的,即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省,作出恰当的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国家课标二”提出,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思品课标”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上海二期课标”则明确指出,“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通过评价,促进课程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个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注重激励和调控,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教材质量重视不够。

    2,关于评价理念或原则

    “国家课标一”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其中“本课程评价要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至为重要。

    “国家课标二”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它提出评价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从过分倚重学科的学业成绩转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转为终结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并重;从过分注重量化转为量与质的结合。评价的主体应从单向转为多元。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思品课标”明确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原则: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良好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的形成;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

    “上海二期课标”提出了“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此外,还提出了评价必须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的意见。

    四个课标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观念,但不够明确、具体,也没有把它上升到必须坚持的“原则”层面,操作性不够强。

    3,关于评价内容

    “国家课标一”强调,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作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思维水平、社会探究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其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国家课标二”提出,评价应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其评价的重点是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品课标”明确指出,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

    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上海二期课标”强调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和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个课标在评价内容上都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但有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界定则不够明确、具体,缺乏操作性。

    4,关于学习评价方法

    “国家课标一”提出,除考试或测验外,可采用的学习评价方法有主题活动评价、教师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个案分析、作业评价等。

    “国家课标二”提出,除纸笔测试外,可采用的学习评价方法有项目评价、教师观察、口头讨论、学生自评、合作评价、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等。

    “思品课标”倡导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学习评价方法。

    “上海二期课标”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但没提出本学科具体学习评价方法,只是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笼统地提到“观察、交流、测验、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通识性评价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四个课标共同提出的学习评价方法是纸笔测试、项目评价、教师观察、自评互判、学习成长档案袋评价等。

    5,关于教学评价

    “国家课标二”指出,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业绩做出恰当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教师不断钻研教学的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做好教学评价,除了强调“增强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端正专业态度”外,还建议教师从五个方面自我评价自己的教学能力。

    “思品课标”指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分析与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时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还特别强调“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从总体上看,四个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国家课标一”和“上海二期课标”没有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意见,“国家课标二”和“思品课标”也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评价标准,只是笼统地提些原则性意见。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利的。

    三、新时期初中社会科课程评价建议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前的最新进展,我们构建了以下新时期社会科课程评价建议。

    1,指导思想

    本课程评价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注重诊断、激励和调控,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2,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和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教师的评价。

    (2)评价内容综合化。应以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要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

    (3)评价方式多样化。除纸笔测试外,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为主。

    3,学生学习评价

    教师应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避免用单一标准或方法测评学生学业成就。社会科常见的学习评价方法如下。

    (1)纸笔测试。这是对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简单运用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能迅速发现学生学习遗漏,有助于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业成就,是一种既有较强的操作性、又兼具信度和效度的有效评价方式。

    (2)主题活动评价。通常是围绕着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设计研究计划,进行相关调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完整探究过程。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提交研究结果。最后,由教师依据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时侧重对过程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评价调查的结果。这种评价,有助于调整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观察。在学生面对或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分析课堂教学和观察学生表现时,教师应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状态,观察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等表现,并记录在案。这种记录,既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的依据,也是期末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参照。

    (4)自评互判。是学生对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既有助于学生明确影响学习的因素,逐步培养起评价、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逐步培养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和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5)档案袋评价。教师可以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一段时间内学生各种形态的、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包括他们的考试成绩、小论文、小制作、调查报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个人反思、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等。这种档案袋反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等,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除以上评价方法外,教师应从本地区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创造出更适合自己教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并注意各种评价方法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

    3,教师的教学评价

    评价教师的教学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效果做出恰当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外,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以学生发展为本。

    (2)能否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方法、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能否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

    (4)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体现本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能否细心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恰当评价学生学习成就(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6)能否主动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并与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合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推荐访问:演变 初中 评价 课程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