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20:50:15 点击:

    摘要: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负面因素,如虚假政治言论、情绪化参与、非法参与等也对政治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有必要通过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等措施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而理性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 民主政治; 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 D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2-0107-03

    网络发展至今,中国社会已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网民队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3.38亿。[1]网络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最直接的莫过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和反馈方式。一方面,网络使得信息更为公开,人们获得信息更为便捷,有效推动了普通民众对于社会事务的关注;另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这个渠道表达政治见解和看法,已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扩大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政治稳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等等。网络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了民众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也给民主政治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民主意味着参与,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程度。列宁曾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引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2]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我国来说,在逐步迈入现代化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突破口意义已开始显现出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有着时代的紧迫感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越来越快,在网络环境下,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极大地发挥,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的互动性使得网络在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方面,扮演了其他社会媒体替代不了的角色。

    1.网络为公民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客观上弥补了现实政治参与中的一些不足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9%的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为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67.2%的公众首肯互联网的在线形式弥合了阶层地位等各种差异。[3]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网民的针砭时弊、理性议政形成了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总能听到网民的声音。在BBS上和QQ群上就经常可以看见关于中美、中日关系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相比传统的座谈会、汇报会,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能更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网络在反映民意的真实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网上投票、网上民意测验、网上政治问题的讨论、网上协商制度等使得公民能多层次、更全方位地参与政治。

    2.网络政治参与为政府提供了了解舆论的平台,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社时,与网友进行了交流,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胡锦涛同志说:“平时上网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国内外的新闻;另一方面,我也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看法。第三,我也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而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的在线交流也说明了这一点。网络给公众搭建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让政府与百姓的关系拉得更近,也让政府的决策更加贴近民意。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有利补充,部分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极大地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着政治决策和政府高层的思考。

    3.网络政治参与客观上有利于公民对政府及社会事务的监督

    在网上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信息的公开化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点。传统条件下政府信息、政策制定、办事流程很多社会公众都不太了解。而网络条件下,信息检索的便捷性使得政府部门办事程序、法律依据都有章可循,便于公众的监督。当前,很多社会问题的最先曝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都是在网上,网络的特性使得网络监督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监督方式更为直接、迅速,更能引起广泛的注意。

    4.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公民意识是民主社会制度建设的前提,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得以形成、维护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公民意识包括公共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批判意识、理性精神等。相比于传统参与途径中人们表现出的顺从、被动甚至不参与倾向,通过网络网民可以自由、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政治情感。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在网上热议时政、与政府官员对话,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在参与中得到了体现。可以看到,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西藏问题,在网上都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公民的参与激情、批判精神都得到了极大地体现。网友们不仅热议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甚至在各主要门户网站上开展网络募捐活动,将网上评论化为具体的行动。

    二、网络政治参与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新挑战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体制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公众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疏解了不良情绪,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民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能更多地考虑这部分民众的意愿。但另一方面,网络谣言的传播、不理性、无序的参与又对政治稳定造成了挑战,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虚假网络舆论

    当前网上的一大问题是虚假信息的存在,网络谣言大肆传播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发布、传播不良信息,制造混乱甚至演变成大规模非法政治参与事件。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虚假的、煽动性的政治言论在部分论坛、网络跟帖上都可以看见。如有人故意在网上夸大社会问题或传播恶意诽谤政府的帖子,往往也能挑起部分网民的不满情绪或是形成极端性的看法。部分公众为虚假的政治信息、极端的政治评价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网上虚假政治信息、政治评价的大量传播可能会造成不良政治情绪的堆积,影响群众对政府的支持。

    2.非法政治参与

    一些非法组织、邪教组织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而少部分国外政治组织也借助于网络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如2009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犯罪活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称此次“疆独”分子的一个新动向值得关注。“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在境外直接遥控指挥境内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网络散播谣言,迅速聚拢起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聚集,导致事态迅速扩大升级。当地警方称事发后在网上仍有人在煽动策划,图谋继续制造事端,扩大事态。而同时少数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在网络时代这种渗透变得更加隐蔽。他们凭借其网络技术的领先地位,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加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各种因素制约,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还未完全体现出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使得部分民众盲目崇拜和追求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发展模式。

    3.参与的情绪化

    网络的开放性为人们自由参与提供了可能,但当网上的言论表达脱离了理性思考,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并在网上散布时,它就会给正常的政治参与带来消极影响。网络提供信息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加剧了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倾向,过于情绪化的网络政治言论和参与往往能给现实的政治参与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很多网络舆论通常是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追求正义的豪情反而沦为多数人的暴政。[4]当前我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然通过网络有所反映,并可能通过网络凸显、放大,在一定条件下引发民众的思想波动和情绪激化,导致民众突破制度边界寻求额外利益的行为,甚至酿成危机事件,威胁国家政治的稳定。因此,如果无序参与得不到有效制约,参与的非理性倾向不能消除,网络政治参与就难以排除其导致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潜在威胁。

    由于网络信息难以控制,而网民可以随意浏览这些信息,因此,网络上的负面政治信息对社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会导致部分人的政治参与行为无序化。例如在QQ上和一些BBS上,部分人的政治言论往往过激,甚至还有错误的倾向,一些敏感问题的跟帖往往数量很多。这些虚假、非法和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扭曲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本义,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

    三、积极推进理性健康、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面对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网络政治参与,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要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是否能促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5]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弥补了原有政治参与方式的一些不足方面。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推进有序而理性的政治参与,在保证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措施值得考虑:

    1.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建设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网络民主规范化,推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民应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网络政治空间的主体,每一个网民都应有为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任的态度和精神,在自主表达各种利益诉求、进行网络论政和网络评判时,必须严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利益造成危害的信息时,要学会运用理性来甄别和判断,做一个成熟的理性的公民。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在充分享受“网络民主”带来的言论自由和信息知情权的同时,履行和承担起与之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抵制网络上的暴力、煽动、谩骂、攻击等非理性行为。通过宣传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参与者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政治文化素质修养,防止非理性、无厘头、愤青式参与。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成为当前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培育具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各网站应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上网,多与网民交流,以他们理性、深刻的言论来消解网上片面、情绪化的言论。

    2.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

    2007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民意如水,对于网上政治言论,疏导解决的效果会远远大于堵的效果。政府信息要公开、透明,对于网络上反映较大的问题,政府要重视,主动解决。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处理网络事件的能力,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来自“草根”阶层的关注。网民是分散的,但是其群体意识汇聚起来的能量不容忽视,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舆论部门的正面引导和疏导。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网络公关应成为政府部门的必修课程。在整个政治参与过程中,电子政府和其搭建的政务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电子政务能够为有序的网络参与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能够提供一条制度化的途径,把公民的网络参与纳入到政府规范管理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对网络媒体自身而言,应强化网络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对一些非法的网络言论、散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要加大管理的力度,防止少部分人或非法团体运用网络制造事端或将社会问题扩大化,一旦发现有不法的言论,除了及时删帖,网站管理者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对之进行规劝、警告。此外还可通过一些专门的监管机构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曝光、关闭一批不良网站。

    3.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

    “网络迅速改变着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6]网络不是万能的,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来操纵网民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网络法制建设,进一步推动网络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要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首先要完善网络立法,这是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刚性机制,也是最主要的规制措施,目前有些国家在网络立法方面已经走得比较快。对我国来说,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应根据互联网发展的新情况,及时制定和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同时修改已经明显滞后于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法规,务必确保新法规的前沿性、可操作性。使得网络法律建设在保障网民政治参与合法权利的同时打击违法网络参与行为。其次,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现有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明确地对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有害信息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破坏国家法律的行为等。要运用网络平台有效地在网民中普及、传播这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网民在政治参与中的法律意识。同时对网站自身来说要制定有工作规章,应把有关规章放在网页的醒目位置,以提醒网民遵守,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违法违规做出明确的规定,真正实现依法治网,确保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序、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年7月.

    [2]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4.

    [3]童斌.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N].中国青年报,2008-6-30(2).

    [4]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3):127-129.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6]徐建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3.

    [责任编辑:张俊华]

    推荐访问:在我国 重要作用 民主政治 参与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