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关注社会生活,引入源头活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9:45:33 点击:

    一、挖掘课文的时代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课本枯燥,内容陈旧,学生没有兴趣,老师没有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只有把握这些切入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

    如,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我看到网络上登载的报道:山西16岁的张徐波被非法骗到山西永济一砖场打工导致双脚脱落,温总理曾亲自对此案作过批示。我就告诉学生这种当代奴工,也不只存在于砖窑,大家都听说过在郊县和农村跳脱衣舞的草台班子吧,不要以为那里面跳舞的女孩子是自愿的,她们也是被拐卖去像奴隶一样被关起来,受监视、打骂,逼迫她们演出,这与包身工又有何本质不同?这样同学们既有兴趣地学习了课本里的内容,又拓展了社会知识,同时还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拓展活动空间,感受时代脉搏

    人都是在活动中长大并真正走入社会的,所以语文的课外活动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精心组织学生每节课前轮流做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做理性思考的能力。

    每周一至两次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中,介绍了一则报道:北京旧城改造及拆迁过程中,迅速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及千万富翁,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激发思维捕捉社会热点,反映社会思潮

    同学们长期以来深受程式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升入高中,刻意模仿程式化的范文。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有一个学生在《苹果熟了》中,写农民老愚的遭遇:今年苹果丰收,雨却无休止地下,收苹果的老板难觅,老愚只得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果合同。“到了采摘的时候,天空放晴,果价攀升”,老愚闷声地抱果过秤。车开走了,老愚拿着钱,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与同事说,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

    是啊,“老愚”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在评讲课中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赞扬作者直面社会,积极思考的眼光,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和良好的影响。

    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丰富多彩,对社会热点把握分析得越来越到位,人文素养获得明显提高。看着同学们的笑颜我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社会生活 引入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