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实践“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概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9:15:37 点击:

    【摘 要】 中国的中学生最缺少生活体验,没有了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与生活相隔,就不能较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就不会有对家庭、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本文认为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必须得先有“生活”,而要有“生活”,就必须得先解放学生,也就是先得从改革现在这种极端的应试教育机制开始。

    【关  键  词】 生活化;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 伊富堂,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四老沟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1-0118-03

    如果有人要问:中国的中学生最缺少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最缺少生活体验!没有了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与生活相隔,就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就不会有对家庭、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可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沉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简直就成了一台台固定在课桌后的 “考练机器”,整天按照高考试题题型死记硬背,死做习题,满脑子都是死知识。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必须得先有“生活”,而要有“生活”,就必须得先解放学生,也就是先得从改革现在这种极端的应试教育机制开始。

    没有生活的何止是学生,教师也一样。学生成为了“考练机器”,教师也就成了这些“机器”的看守者,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整天被限制在校园里,根本就无暇深入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教师们在“加工”着各种各样的应试资料,再把它们“嚼碎”了“喂”给学生。做题,出题,考题,讲题——这就是教师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又怎能适应“生活化语文”的要求呢?可见,要实践“生活化语文”的理念,首先就得让师生有正常的“生活”,可这又是怎样的“乌托邦”啊!可是,更难于实施的现实障碍还在后面。

    首先,从教育产业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今的教育产业化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知道,任何商品的产业化都需要具备两个要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和其他商品的产业化一样,教育产业化也具备这两个要素。教育商品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它的标准化就是教育质量的量化评价,即考试分数;教育商品的批量化生产,就是通过大量兴办民营学校,大批量培养学生。从生源来看,中国的家庭对“高质量的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注:中国社会所认为的“高质量”仅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评价的,而不是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评价的),生源是非常充足的。大量的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了学校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都可以通过高薪从公立学校、优秀的退休教师中聘任。可见,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是资本与应教育机制相结合的产物。应试教育机制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量化标准,资本和充足的生源为教育商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教育产业化于1992年开始起步,很快就发展起来,到2005年教育产业化的浪潮席卷全国。这些民办学校就像是一座座教育“工厂”。他们办学的目的是为钱而来,由此决定了办学模式必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管理模式是“封闭式”、“军事化”、“全天候”“寄宿制”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并非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保护和智力、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严格管理,一方面为避免发生人身安全而引发赔偿,影响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强化学习,提高应试成绩,提高升学率,进而为学校赢得声誉,吸引更多的生源,最终目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由于有利可图,一些有钱的老板纷纷投资办学,不少地方官员也成为民办学校的入股者,或出资或通过权力,参与利益分成。这样,办学的老板和不少地方官员也成了教育产业化的利益获得者。为了招到高质量的生源,学校还为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高考成绩较高、但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补习生发放高额奖学金和提供免费补习的优惠。那些被招聘来的教师尽管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但为了挣高薪,也都心甘情愿地按照学校的管理细则来教学和管理。这样,学校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和少数高分考生也成为利益链条上的一环。这些既得利益者因为利益关系,都成为应试教育的维护者和强化者,特别是当地政府和参股的政府官员,他们对当地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决定权和影响力,当然更会尽力维护和强化这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机制。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自然就被剥夺了自由、自主、真实的生活;而失去了学生自由、自主、真实的生活体验,“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一最能体现素质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语文教育方式又怎么能够实施呢?更何况,实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考试成绩暂时滑坡,岂不又砸了很多人靠民营产业化教育赚钱的“金碗”!

    这种教育产业化在民办学校全面推行的同时,很多公办高中学校在民办学校的冲击下,也开始转型,向产业化教育靠拢,除了政府规定的计划内招收的本地少数高分数学生能享受优惠外,大部分计划外招收的学生都得交高额学费。管理模式也程度不同地学习民办高中的模式。那些转型成功的高中,发展起来了,但公益性已经丧失殆尽;转型不成功的,学校办不下去,走向解体。所以,目前所有高中学校,教育产业化已经势难阻挡,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仍是考试分数、高考升学率、名牌大学等,而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则只停留在学者们的理想中了,甚至一点点尝试也会被人们嘲笑为不识时务之举。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推广又有多少希望呢?

    其次,长期实施应试教育,以及按照文凭高低就业等,使得国人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国人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了,甚至形成了根基深厚的应试教育文化。初高中学生家长们出于孩子“前途”的考虑,不大可能接受这种反对“应试主义”、重在立魂树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他们眼中,只有快速对应考见效的教学方式才是好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语文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眼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持久坚持,慢慢培养自觉和习惯才能见效。国人的思想观念也成为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实施的障碍。

    再次,语文教师从观念到操作技术,也很难适应“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施。他们习惯了应试化“教考练”的老套路,轻车熟路,学生考练成绩还不错,素质低一点也无甚大碍,为何非要自讨苦吃呢?旧观念不易转变,“生活化”又不好操作,尤其是在应试方面不好立竿见影。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吃螃蟹”,哪怕你就是曾经荣光耀眼的“名师”,转眼间也可能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甚理想而“一文不名”!在这样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下,又会有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肯自觉地加入“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行列呢?非但不加入,很多语文老师本身不都完全可能成为实践“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障碍。

    最后,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应试教育机制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理论的强化教育。过去,“极左”的教训就曾证明,一些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政治、历史以及理论问题,通过死记硬考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强化性的理解,记忆和接受。现在,我国的中学生普遍缺乏思辨能力以及质疑和批判的意识,也是一个明证。“生活化语文教学”强调联系现实、关心社会,突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及质疑、批判精神。这样看来,如果我们仍不能吸取过去“左”的教训,仍喜欢用过去那套用欺骗、蒙蔽、压制等手段来统一“国人”的思想,那么,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健全人格、创造品质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恐怕也就更不容易系统化地实施了。

    (编辑:刘金华)

    推荐访问:概说 语文教学 困境 生活化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