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藏传佛教寺庙的世俗化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8:40:45 点击:

    作者简介:甄伟(1987.08—),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工作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职务:无,职称:无,学位:专门史硕士,研究方向:西北区域宗教史,藏传佛教。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寺庙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本地寺庙僧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修行方式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即藏传佛教越来越大众化、世俗化这些变化对传统藏区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本文试从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藏传佛教世俗化的角度,来阐述和探讨藏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宗教寺庙世俗化,并以此认为藏传佛教的寺庙世俗化其实也是宗教不断维持自我生存和延续其发展能力的表现;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群体间的互动与不断调适的过程,将是藏传佛教文化长期,并且继续演变融入藏区现代社会历史进程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庙;世俗化;青海塔尔寺;现象研究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一、青海塔尔寺的世俗化现象趋势

    藏传佛教寺庙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使得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越发体系化。目前,藏区宗教世俗化主要表现在:寺庙功能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一部分功能弱化;寺庙僧人生活的现代化;宗教寺庙供养趋向的理性化;修习方式与学经制度的逐步科学化等等。这些变化对传统藏区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正如戴康生所言“世俗化是由神圣化到非神圣化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宗教社会功能的淡出及它的理性化,也包括宗教自身从形式到内容由神圣逐步走向世俗,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1]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寺庙僧人生活的现代化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僧人主动或被动参与社会日常生活中来,明显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进入出家人的生活,类似于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已经成为当代僧人生活的一部分。据调查结果来看,年龄小些的僧人基本都拥有手机,有些人甚至还有笔记本、电视机等家庭设备。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僧人已经同当地的生活同步化了。

    (二)、宗教寺庙的供养趋向理性化

    藏传佛教寺庙的供养趋向理性化,一方面是因为藏区家庭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问卷活动中,多数被访者认为对寺庙的供养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定,单从家庭开支于宗教活动这一项来看,绝大多数的家庭一年都要拜会一次到两次寺庙,并且散钱的数量多在自己能力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由于寺庙供养的经济情况逐年下降,这就导致僧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越来越严重。包括僧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据调查,一些僧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来源是要依靠僧人的亲属自筹资金以及家族的经济实力来决定的。

    (三)、修习方式与学经制度的变化

    从修习方式与学经制度的变化上来看,一些寺院不仅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设了汉文、英文等工具性课程,而且在天文、医学、工巧等实用性课程中增加了现代科技内容,也增加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传播手段,从而拓宽了僧侣的眼界,重组了新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随着宗教生活变得更加公开和明朗,信徒文化知识水平的日益提高,原来专属于宗教人士的知识,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从各自的角度加以解读,从而动摇了其神圣性。

    二、塔尔寺的世俗化现象分析

    从以上的藏传佛教寺庙世俗化的现象趋势来看,藏传佛教寺庙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冲击和变革。

    一方面,从文化上看,藏传佛教里的神物不再神圣。如衣服的颜色,以往铁锈红和黄色是佛教人士独享的专利,是佛教神圣性的体现,而今却穿在了很多男女老少的身上;以往仅供朝拜的寺庙和圣地,现在都变成了旅游景点;以往被奉为至尊的唐卡佛像,现在已成为艺术品,被展销传卖等等。而眼下,有些僧人结婚生子,仍游离于僧俗之间,而且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重新诠释戒律者也不乏其人;有些转世活佛娶妻生子,为人夫父者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从经济关系来看,宗教团体的经济支配能力明显削弱,佛事活动成为僧侣的主要生活来源,化缘和信徒的施舍成为寺院首选的生财之道,而从事世俗职业已经成为神职人员和宗教团体的生活辅助手段。还有一些寺院走向企业化、公司化,据说海外就有寺院办公司,僧侣成为了“商人”。宗教财产作为三大领主所有权之一被彻底废除后,为了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谋求发展,藏传佛教界在政府“以寺养寺”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开公司、建旅店、办商行、立学校、扩诊所以及兴办各种世俗事业等等,使得整个藏区藏传佛教界呈现出一片经济世俗化的景象。

    宗教学家吕大吉曾说:“宗教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2]所以说,藏传佛教的一些世俗化,其实也是为了其自身的宗教信仰服务的,这些共同的礼仪行为,共同的教义信条,共同的教会生活制度,共同的戒律规范,其强化了宗教的社会性,把广大信仰者纳入共同的组织和体制,规范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以至决定了信仰者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使得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更由于宗教的教义、信条、行为规范、礼仪规定等等,通过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不仅铸型信仰者的信念和灵魂,更规定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所以藏传佛教这种世俗化的体系也是在不断的传承和改进当中的。

    三、结 语

    在世俗化的浪潮驱使下,不只是宗教观念和情感淡化,宗教活动领域缩小,宗教的社会影响减弱,宗教的价值观念失落,最主要的是世俗化促使藏族传统社会结构迅速解体。正如牟钟鉴先生认为“宗法性传统宗教在历史上确实形成为礼俗,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是一般的礼俗,而是宗教礼俗,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宗教礼俗化就是宗教的世俗化,这是多数宗教的共同趋势,佛道教也不例外,因此不能以此来否定传统信仰的宗教性。”[3]

    总之,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也得到了广大藏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藏传佛教虽然在政治等领域退出了主导地位,但在调适心灵、关注茫然的人生目标等精神功能方面似乎并未减弱。虽然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藏区宗教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内容,但它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藏族传统社会文化所具有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发现并分析把握这些新现象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大有裨益。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C002

    参考文献:

    [1] 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M] ,台湾:台湾唐山出版社,1995年版

    推荐访问:寺庙 世俗 藏传佛教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