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管窥大理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的文化与传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8:30:38 点击:

    摘要:阿吒力教是大理地区特有的佛教密宗形式,它虽修习密教宗法,却又与道教、儒教、白族本主崇拜等有着密切关系。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法事科仪的重要内容,也是集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白族民间宗教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佛教乐舞的活化石”。

    关键词:大理白族 阿吒力 佛教乐舞 传承发展

    一、阿吒力乐舞简述

    阿吒力,又叫“阿阇梨”、“阿叱力”等,因其出家修行的僧侣和受过佛戒后在家修行的法师、居士都被称为“阿吒力”,故该教派在民间习惯称其“阿吒力教”。该教派属于佛教密宗,却又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地的佛教派别,它虽修习密教宗法,却又与道教、儒教、白族本主崇拜等有着密切关系,故将其称之为“白族化的佛教密宗”。笔者将大理白族阿吒力佛教法事时所进行的乐舞表演称为“阿吒力佛教法事乐舞”,简称“阿吒力乐舞”。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法事科仪的重要内容,也是集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白族民间宗教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佛教乐舞的活化石”。

    目前在大理地区现存可见的阿吒力法事及乐舞主要流传在剑川、洱源两地。常见的法事有持续一天,两天,或三天不等,一般只有在持续两天三夜及以上的法事上才会表演阿吒力乐舞。表演的地点通常是在寺庙,或斋主家中的堂屋,一般是在法会的尾声——送圣时表演,时段多选在傍晚或夜晚,也可在下午。乐舞以念诵、伴唱或奏乐等几种形式交替进行,伴奏乐器以大乐(唢呐)为主,细乐(芦管、三弦、二胡、哑胡、笛子等)为辅,并伴有打击乐器(铙、钹、鸳鸯锣、镲、锣、木鱼、鼓等)共十余种。

    现存阿吒力佛教法事乐舞有“剑舞”、“散花舞(八宝花舞)”、“散灯舞(莲花灯舞)”以及洱源地区独有的“绕坛”、“瓶花舞”等五种乐舞。五种乐舞每种独立成段,完整的乐舞表演由五段(三段)组成一个整体。每段舞蹈开始前有一小段唱诵及向佛祖行礼,行礼完毕舞蹈方才开始,舞蹈结束后再次向佛祖行礼并有几句唱词,方可退场取道具,准备下一段乐舞表演。洱源的乐舞表演顺序是:“绕坛”、“瓶花舞”、“八宝花舞”、“莲花灯舞”、“剑舞”五段;剑川的乐舞表演顺序是:“散灯舞”、“散花舞”、“剑舞”三段。此五段(三段)乐舞并不是每场法事都必须表演,有时仅表演其中的个别节目。如剑舞则是根据需要表演,没有开设破五方科仪的道场不能表演。

    二、阿吒力乐舞的文化艺术特点

    阿吒力教派最大特点是宗教性和世俗性兼容并蓄,这一特点在阿吒力乐舞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首先,剑川的阿吒力乐舞与白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关系密切。在科仪中诵经、唱经时采取“汉字白读”,使科仪的唱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有些唱腔吸收了白族民歌调,有些器乐曲与白族唢呐曲牌相似,有些舞蹈套路的名称与民间霸王鞭舞名称相同、动作相似等等。这就大大缩短了佛教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为佛教的世俗化提供了便利,促使了佛教在剑川地区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阿吒力法事中,“妈妈会”都是其宗教活动的最核心组织。在法事过程中,当男性舞者人数紧缺时,表演一种舞蹈就会显得法场冷清,为了更好地取悦神佛,可由妈妈会中的年长成员接替参舞。在白族人看来,年长的妈妈会成员都是非常资深的信徒,有着同样令人敬重的德行,由她们来代替男舞者表演娱佛舞蹈,一方面不违背教义,另一方面增添了娱佛娱人的气氛,感染了在场众信徒们,同时也为她们自己积了功德。

    再之,在阿吒力乐舞的发展变迁过程中,逐渐趋于人性化、世俗化。比如,“灯舞”原本要求表演达到“左旋右转仍从容,头顶燃灯总不灭”的原则,但现在多数舞者或因年龄过大或因技艺不精,舞蹈过程中会出现灯灭、碰撞的现象。在过去这必定是对佛神的不敬,但现在已被解释为“逗佛一笑”。在白族阿吒力教徒看来,佛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知人情世故,懂人间冷暖,在看到虔诚的佛子表演时出了“洋相”会觉得好笑,而不会怪罪于他。原本作为宗教“神性”的佛门法事科仪,被戴上了“世俗”的帽子。

    最后,阿吒力教文化与道教、本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本土化、民俗化的衍变。剑舞又称“斩罡风”,其别称和道具与道教相同,诵咒作符及履旋之法与道教咒符及道教“踏罡步斗的禹步”等亦极为相似。法事中非常重要的祭拜神灵之一就是城隍、景帝,这些又都是民间信仰的本主神。为什么阿吒力教派文化会出现这种现象,正如学者张锡禄所说:“如果把释、道、巫等各种教派的修行者比作医生,不同教派的修行者主治不同的病症,那么,生在大理民间的阿吒力就是农村社区诊所里的大夫,病人感冒发烧、生孩子、受外伤都得治,这样他们才能在民间生存下去。”

    三、阿吒力乐舞的传承问题

    洱源与剑川两地的阿吒力乐舞传承现状都存在着紧迫的问题。洱源阿吒力乐舞面临着失传危机,而剑川阿吒力法事的学习者虽多,但技艺精湛者越来越少。

    (一)洱源阿吒力乐舞的面临失传危机

    目前在洱源地区已难见到有乐舞表演的阿吒力法事,而是以诵唱经文为主,洱源阿吒力乐舞传承面临失传危机,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洱源县的阿吒力主要散落在凤翔、炼铁等高海拔山区、半山区村落。炼铁乡在西部的高山峡谷之中,各个村寨间路途漫长坎坷,山路曲折,终年多雾,沿路多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且处于地震多发带。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不利和交通不便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日益明显,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无人在家学习经文、法事科仪,少年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也不愿学习,于是便形成了如今阿吒力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再者,做一场表演乐舞的大型法会需要的人数和资金较多,外地年事已高的阿吒力不可能长途跋涉赶赴法会,本地年轻人又不会做,所以法事主持人逐渐省去乐舞环节,只做经文诵唱。这也就是笔者在洱源地区探访关于阿吒力乐舞时,几乎无人见过或听说过。

    (二)剑川阿吒力乐舞的传承中的尴尬

    剑川地区修习阿吒力教的人相当多,年龄跨度也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可见剑川“阿吒力”的修行热度很高。然而,不是仅有热情和兴趣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阿吒力、一位名副其实的上师。学习阿吒力教派科仪难度很大,除了要学习文仪书写、佛法教义,还要掌握多种科仪的演释规范,熟练多种乐器的演奏和音乐的唱诵等。要熟练掌握完整法事的流程、要领,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是不可能做到的。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科仪、乐舞都已失传,给剑川的阿吒力传承带来较大困难。

    笔者认为,由于佛教密法的修行不同于禅宗、净土宗修行,密宗仪轨繁复,修法须备佛像法器、金银珠宝,故称之为“富”。然而,当今部分中青年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信仰相对滞后,面对充满着欲望与诱惑的时代,对渴望潜心修行的人无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保护和有效继承阿吒力中的优秀文化艺术,补救民族文化断层,这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学术界相关学者的知识帮助,更需要阿吒力青年学人提高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和潜心修习。

    总之,如果白族的阿吒力乐舞最终消失的话,宝贵的“中国佛教乐舞的活化石”也就只能存在在字里行间和信息数据之中了。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大理白族民间舞蹈的人类学研究”(2012J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秦经玉,石裕祖,杨学英.白族民间舞蹈[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2]张锡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石裕祖.大理白族地区佛教乐舞考[J].民族艺术研究,1988,(05).

    [5]李东红.阿吒力教的文化特征[J].思想战线,1996,(03).

    [6]张文.云南剑川白族阿吒力佛教科仪音乐[J].台湾“佛教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内部资料),2000.

    推荐访问:白族 大理 佛教 乐舞 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