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佛教石窟壁画临摹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16:45:33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为了更好的保护、研究、展览、宣传佛教石窟壁画艺术,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壁画专家对敦煌壁画进行了大量研究临摹工作,留下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壁画临品。作为文物副本留存于后世,并对助推敦煌壁画走向世界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近年来借鉴了敦煌壁画虽然现存壁画数量、完整程度均不及敦煌莫高窟,但是,麦积山却较完整的保存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经变画,壁画场面其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在国内屈指可数,从发展的眼光看,壁画原作的存续时间是有限的,文化遗存最终会消失,对壁画进行研究性的临摹是让其无限延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两代石窟研究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石窟壁画临摹工作。

    自2003年开始,石窟研究所决定由杨晓东承担对127窟开展整窟抢救性临摹工作,通过大量艰辛的研究性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近百平米原北魏壁画临品,均通过过了敦煌老一代壁画专家的评审鉴定。通过多年的临摹实践,作者对壁画临摹的实践及临摹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对壁画研究临摹的过程及临摹的意义进行阐述,将对美术院校、艺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127窟壁画临摹的艰苦历程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宣传利127窟壁画的现实需要,2003年初,以花平宁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宏伟的设想,即对127窟壁画进行整窟的研究性临摹,复制完成127全窟壁画,将127窟整体“搬下山”创造条件,为麦积山壁画在本所的永久性陈列及出国展做展品准备。之后将永久性关闭127窟,谢绝或限制游客参观,以便更好地保护这批伟大的文化遗存。

    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向往和挚爱,我积极地担负了此项带有挑战性的工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或许是麦积山的灵气唤醒了我潜藏于心的艺术觉悟;或许是麦积山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或许是深藏于陇山深处的这颗艺术明珠给了我艺术的天份;或许是麦积山伟大的壁画艺术让我真正理解到了艺术之真谛;或许是宋武征先生教导指引了我发展的方向。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宝藏!”。

    2003年初至2008年,投入了近六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完成巨幅壁画6幅,总面积近60平方米,线描和壁画临摹成品各一套,均已通过专家鉴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所示:

    127窟内工作环境极为艰苦,走进洞窟,身后除有一束仅存的光线外,阴暗便将我紧紧包围,潮湿、霉变的空气侵害着我的身体,在这阴森的环境中还常伴有毒蛇的盘踞与白尾大鼠的尖叫,令常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但这一切从未动摇过我对麦积山壁画艺术的真爱和倾注毕生心血的信念。正如王宏恩教授(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敦煌壁画专家)所说:“你这多年来在临摹壁画工作中,面对阴森潮湿的环境,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已达到了佛教禅宗中一个苦行僧式的修持境界”。

    二、关于临摹的思考和认识

    在麦积山127窟从事壁画临摹实践的六年时间,是我艺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使我对“临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临品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是对此项工作由最初的拒绝慢慢地与之发生一种亲和与默契的过程。以下就我六年来的临摹艺术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认识,请各位同仁和众方家指正。

    首先,什么是临摹?临摹就是模仿书画。临是对照着原本写或画;摹,是用较透明的薄纸蒙在原本上面写或画。由此看来,临摹包含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是掌握书画技法行之有效的途径。临摹作为一种学习途径,古今中外的专业人士扣书画爱好者是离不开的。如今传世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就是唐宋人的摹本,后人视为真迹,传世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也有多件是唐人的摹本,其摹本也价值连城。中国历代出现过许多书画临摹高手。如清代的“四王”主要以临摹前代名家作品著称于世。这只是一般意义上对临摹的理解和解释。临摹还可分为意临和忠实临摹,意即意象和精神内涵,这种临摹主观性较强;画家往往通过意临从古人作品中汲取养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历代不乏其人。1941年至1943年,张犬千先生在敦煌考察期间,临摹壁画200多幅,其中大部分作品当属此类作品。中央美院袁运生教授为创作需要,曾在麦积山127窟临摹《西方净土变》壁画局部,我所见其临摹过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也属意临作品。忠实临摹则严格遵循原作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文化意识形态、造型审美观念、特质及绘画技法加以准确、深入、真实的描绘,其具有很强的客观真实性。我所从事的壁画临摹应属忠实临摹,就是在洞内对照着原作严格按1:1的比例尺寸、风格特点、表面质地的真实效果如实地加以表现,这种表现在有依据的前提下,也不排除主观因素,临摹所说的“活临”就是这个意思。127窟近60㎡的几幅大型经变画和佛本生故事画就是用这种临摹方法完成的。

    其次,我认为壁画的临摹应分为两个步骤:1.整理绘制线描图。整理完整准确的线描图是壁画临摹的基础,它解决了壁画的整体布局、构图图式、涉及到的各种形象的比例和造型特征,残缺斑驳的形状特征,在画面中的位置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2.壁画设色,它是解决壁画质感、色彩构成规律、色块所蕴含的各种历史信息量、画面节凑感及艺术氛围等问题,是临品成败的一道关键环节。

    以我多年来临摹的实践来看,临摹壁画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麦积山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限制了有效的工作时间。127窟位于麦积山西上区最高层,距地面100多米,地处栈道临空,山体与食宿地点较远,来回一趟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还会耗费许多宝贵时间,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临本与原作的比例尺寸的准确把握难度很大;壁画原作的解读和辨别困难重重;由于洞内条件所限,搭制的工作架太高,同时画板无法支撑到理想的方位,给临摹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方面,工作架过高,致使下部许多壁画内容无法在肢体较舒服的情形下近距离地观察绘制,只能跪或爬在架板上操作,使人极易疲劳,身体痛楚难耐,头晕目眩;另一方面,由于壁画原作面积太大,画板难以支撑到理想的方位,只能放置在原作的對面(与壁画相距近两米),工作中只能面对画板背对壁画,给近距离的观察临摹造成了很大难度。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在工作中统筹规划,调整作息时间,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是有效利用时间。在我集中精力临摹127窟壁画的六年时间里,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我尽量压缩休息和餐饮时间,减少离开洞窟的次数,中午常以方便面充饥,往往工作起来平均每天近十小时,简陋的脚手架架板成了我身疲昏睡的床;饥饿和半饥饿状态是我洞内工作经常遇到的情形。二是保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每当进入洞窟,我首先保持心绪安定、静气凝神的心态,细致深入地观察,精确地测量,不厌其烦地修改描绘,与原作反复对照,力求与其从整体布局到局部形象造型相差无几,真正解读和表现出了原作的艺术精髓和思想内涵,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三是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十余年来,我每当面对如此水平高超的壁画巨作,就会肃然起敬,为古代先贤对待艺术的虔诚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染和折服,换起了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是我十多年来临摹壁画的动力所在和精神寄托。面对一千五百年前的壁画精品,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和渴望让我完全忘掉了饥饿与孤独,单调乏味变成了津津有味的美餐。解读壁画的文化艺术内涵,搜寻线条和各种造型的过程是苦乐掺半的,是勾绘对比、创造与丰收的过程。壁画色块的斑驳残缺,壁面富含历史烙印的各种肌里效果,通过研读,从美学的角度上使我得到了许多启迪,特别在施彩环节给了我无尽的思索。古代壁画中所蕴含的每_点文化艺术信息时刻启发着绘画创造的心弦,万籁俱寂的壁画宫给了我智慧,我真正的付出了,同时也得到了我所渴望和向往的东西。

    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顺畅地走完了在127窟临摹的八年艰苦历程,各项既定目标才得以实现。既有原汁原味的壁画临品,同时,集壁画原作的各种美学元素(优美的造型、微妙的色彩、富含信息量的壁面肌里、凝重沉着的色调)于一炉,凝炼出许多体现自我的创作性系列壁画上百幅,其流畅的线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极富亲和力的人物神态、体态、都将更集中、更深刻,更全面的体现着壁画艺术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旋律,面对今天的成果,我的内心得到了安慰。

    三、壁画临摹的意义

    从2003年至2008年整六年的时间,集中了我所能利用的几乎全部精力,临摹完成了127窟最重要的六幅巨制,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肯定。同时也引起了国内诸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1.壁画的临摹是一项研究性工作

    首先,临摹的对象是经历了近1600年历史的壁画作品。要临好它,研究是基础。要识读和分析研究原作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文化意识形态、造型审美观念、特质、绘画技法以及沉积在原壁中的文化层位等,绘制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会客观、准确、忠实的表现原作精神面貌,自己的主观意识才会有根有据,临摹的作品才会有深度。面对原作,要经细致入微的观察、理解、推断、测量等识图手段,将漫漶不清、残破不堪的图像加以科学的认定、整理,勾绘出较完美的、直观的、准确的可视性图像。并探索色彩褪变的规律及决定因素,色彩成分、所蕴含的历史社会信息等,以便从美学的高度更深刻地去认识解读它。其次,临摹一件好作品,心灵的感悟同样重要。毛泽东曾经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地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两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去感觉它”。壁画临摹也是如此,是从感性认识出发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感悟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2.临摹中整理出的完整线描图为有关研究学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图像资料,解决了研究中因图像辨识不清所造成的困难。

    之前,关于127窟,有许多学者也写了不少研究性文章,解决了系列问题。但因图像辨识不清,也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失误。

    3.临品将作为文物的副本永久保存,这是文物有效保护的另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古代文化遗存,随着历史的推移,岁月的流逝,再加上不可抗力因素的破坏,直接保护这些珍贵壁画使之永存于世是不客现不现实的。它的模糊性和残缺感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加剧,而不是减弱。它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文物的副本(包括线描图)则显得犹为重要,它可间接的使这些文化遗存的生命得以延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抢救了文物。北大文博学院著名教授马世昌先生在127窟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作为一名画家,能让自己及作品传世,是其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你在洞内从事壁画临摹工作虽说艰苦,但却很有意义,至少你及你所绘制的几幅壁画作品均得以传世,这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能得到的回报啊”。他的一番话使我倍受鼓舞,他指出了壁画临摹品作为文物副本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4.临品作为展品,将对于麦积山文化艺术的宣传利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临品线描将成为麦积山壁画唯一的最权威的图像资料,通过展示,使世人对麦积山壁画的认识会产生强烈的转变。通过国内外展览,出版画册,媒体宣传等各种途径,可使人们对麦积山壁画感受更真切直观,认识更全面深刻。提起敦煌壁画,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与敦煌一代代前辈所做的工作是分不开的。自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始,后有常书鸿、段文杰等大师们都在洞内永久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壁画临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后人肃然起敬,但提起麦积山壁画,知之者甚少,为何?实际上,麦积山127窟保存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经变画,而且水平也是最高的,在中国北魏壁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如此,也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论原因很简单,麦积山的壁画是残破的、漫漶不清的,专业人士都很难理出头绪,一般人看不懂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有完美的原作线描图才能解决如上问题。同时为麦积山壁画走出国门创造了必要条件。

    其次,壁画临品及127窟整窟复原品的展出,将会使更多的人领略到麦积山北魏壁画的风采,将有利于促进麦积山各项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升麦积山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知名度。

    结论:壁画临摹不是照猫画虎式的单纯模仿,它首先是一项研究工作,必须在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临出含会量较高的临本; 其次,成功的线描图为有关研究学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图像资料,解决了研究中国图像辨识不清所造成的困难; 再次,临品将作为文物副本永久保存,这是文物有效保护的另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第四,临摹成品作为展品,将时麦积山文化艺術的宣传利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为提升麦积山在华夏乃至世界艺术领域内的地位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推荐访问:佛教 临摹 石窟 壁画 探究